啟明創投主要側重投資IT、媒體、消費類產品和服務,以及健康和醫療行業。啟明創投董事總經理甘劍平的口號是“有償地為人民服務”。在他看來,無論是不是高科技企業,都最好面向大眾或者企業的需要,解決實際問題;做出穩定的、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充當某個市場的領頭羊,做出品牌。
《創業邦》:啟明投資了奧太科技和伽瑪星兩家醫療器械企業,您怎么看醫療行業的投資?

甘劍平(以下簡稱甘):醫療行業現在政府也在積極進行地改革,在保證大多數人可以得到基本醫療保障的前提下,我想改革方向是走向市場化。實際上,醫療設備的研發和生產已經非常市場化,很多民營企業能提供高質量的設備。而醫藥行業國家也在整頓。我們相信只要一個公司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足夠好,就會在市場化的趨勢中發展起來。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生物制藥三個板塊是主要的關注方向。
《創業邦》:相對于風投青睞的醫療器械,生物制藥企業的機會在哪里?
甘:投資講究控制風險和回報的比例。風險投資肯定要追求風險最小、回報最大。生物醫藥行業目前風險太大,我們的精力也有限,所以會投資其中比較晚期、具有成熟度、風險小的項目。因為最近醫藥行業在進行一些改革,市場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導致對醫藥企業的估值也不是太高。
《創業邦》:在醫療服務方面呢?
甘:醫療服務行業最大的門檻就是政府的政策,醫療改革比較困難,據說有8種方案在國務院備案。在政策不太明了,市場化剛剛開始的情況下,我們感覺醫療服務行業水太深很難看清,投資的額度也不會太大。雖然能肯定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但現在既然前景不明朗,資本也不敢隨意進去。
創業邦》:啟明剛投資了世紀佳緣網站,像這樣的Web2.0的網站您是怎樣看待的?
甘:我個人覺得Web2.0有自己的特點。內容不用制作,網民用民主的方式發布自己喜歡的內容。流量沒有問題,受到網民的喜愛。但是現在盈利模式還在探討中。我個人非常喜歡,因為這是個性化表達個人思想的渠道,可以把愛好相同的人組織在一起,是很好的模式。但是Web2.0比較超前,很多公司業務還沒有做到很好,還是處于因為愛好的聚集起來的階段,卻動不動要求幾千萬甚至上億美金的價格,價格和收益不成正比,雖然看好,但是在缺乏盈利模式的情況下,我們會考慮很高的價格是不是值得。我們投資世紀佳緣網站,是看中了它用信息化的手段解決了大眾問題。
《創業邦》:您在空中網曾有任職的經歷,如何去把握像3G這樣價值鏈復雜的市場?
甘:我們中國有3G業務嗎?我記得1999年在美林做投行,給中國移動做顧問時就提起3G。過去幾年中,3G技術普及到了歐美。而中國,從2003年開始說做應用差不多了,到現在TD在做實驗,但還沒有完整正規的牌照發放。3G技術或者手機的跳躍性發展機會很多公司都在等待,最后又回到和醫療產業差不多的問題,發展的障礙和壁壘都在政策。如果沒有很明確的時間表,或者很清晰的3G發展計劃,那投資就要謹慎。
空中網、Tom無線、掌上靈通等公司都過得很辛苦。當時我去空中網,也是考慮它是在3G發展中做了很多年籌備,在行業是領先的。但時機遲遲沒有來。真正的游戲規則和整個行業發展還是太早期。當然大家都是要有耐心,風投要走在時代的前邊,既然從1999年到現在8年了,運行也是早晚的事情。近期有可能撒些種子,但會控制投資的額度。希望等到3G真正在中國運行的那天,投資的企業還活著。2000年我在凱雷看了很多這樣的企業,現在還活著的也就是幾家。
《創業邦》:對于創業者來說,做個性化的服務還是標準化的服務哪個更好?
甘:中國總體的企業發展時間比較短,在高速發展期和特殊的環境下,成就了一批半路出家的管理者。到了一定程度,什么都有、什么都做的企業很難發展,最近幾年很多企業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
為企業做服務的創業企業是有機會的。但現在絕大多數的大型企業的工作不外包。創業者還是做標準化的服務好一些,你看到很多企業不停在變化,隨著一個主管人員的調動,就可能推翻你原來的服務。中國企業發展時間很短很難規范化,發展到了成熟階段之后,那些被證實的最佳解決方案就會被規范化、固定化。這個過程美國需要100年,中國需要二、三十年。
《創業邦》:電子商務網站是否必須滿足用戶的細分需求?
甘:細分市場是在未細分的市場已經逐漸成熟的情形下去做的,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規律都是這樣的。如果某個行業做大到一定的規模,必然出現細分的趨勢。
但是我覺得中國電子商務還沒有完全到這個程度,創業者會瞄準一個相對容易實現成功,容易攻破的細分市場的思路是沒錯的,但卻不成熟。短期內還是綜合的電子商務形態占優,如果有一兩個公司能夠在分類市場很快做好,那就是前途無量。
從大的市場做到細分,關鍵要為大家解決實際問題,得到消費者認可的就是有價值的。 投資講究水到渠成,太領先了就有可能成為先烈;太先驅,市場還沒有成熟和出現高速增長就犧牲了,那是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2000年電子商務浪潮就開始,你看現在生存的有幾家? 這也考驗我們投資者對行業發展進程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