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新任總經理蘇樹林到任講話中,稱“深知任期有限、責任無限”
“任期有限,責任無限”
6月22日下午,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下稱中石化集團)在總部召開總部機關和在京所屬單位黨政主要領導干部會議,宣布集團公司主要領導調整。
據6月25日《中國石化報》報道,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王東明,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黨委副書記王勇,中組部五局局長周新建出席了當天的會議。王東明宣布,任命蘇樹林為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免去陳同海的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職務。
《財經》記者獲悉,22日下午3點會議開始時,陳同海還出現在會場。會議進行過程中,陳同海走出會場,就再也沒有回來。
傍晚,中石化集團火速召開了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剛剛接手中石化的蘇樹林發表了講話。“我來這里擔任主要領導工作,深感擔子很重,壓力很大,更深知任期有限,責任無限。”蘇樹林說。
當天夜間,中石化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碼:600028,香港聯交所代碼:0386)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長陳同海因“個人原因”辭去董事長和董事職務;在新董事長選舉產生前,由副董事長周原代行董事長職務。
幾乎同時,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在網站上發布了一則只有兩句話的消息,通報了中石化集團蘇樹林等人職務變動情況:蘇樹林任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陳同海因個人原因提出辭去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
不過,在中石化發布公告前,陳同海遭免職這一消息已在業內傳開。“中石化出大事了。”當天傍晚時分,一位中石油高管曾這樣告訴《財經》記者。其后進一步的說法證實,陳同海已被“雙規”。
陳同海出生革命世家,父親陳偉達為上海中共老一輩領導人之一,曾領導上海學生運動,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師政委,解放后長期擔任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文革”期間陳偉達遭受沖擊,1972年后復出后任浙江省委書記,至1978年調任天津市委書記。陳偉達在浙江工作近30年之久。在天津,胡啟立和李瑞環先后與陳偉達搭檔出任天津市市長。
陳同海從東北石油學院畢業后,分配至大慶油田工作。1983年出任寧波鎮海石化廠黨委副書記,后任書記。1987年,陳同海離開鎮海石化,歷任寧波市副市長、浙江省計經委副主任、寧波市市長,直至1998年調任中石油集團公司副總經理。2003年4月起,陳同海任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總經理和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在中石化期間,業內外對陳同海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獨斷專行,也有人認為陳同海大力推行改革,工作有魄力。油田基層員工則對陳同海多有批評,指其降低了基層員工收入。不過一位中石化員工認為,陳同海推行下崗分流符合國家政策和市場需要,只是中石化實力和財力不及中石油,所以遭致員工意見大。
出身貧寒,嚴謹干練
中石化此次人事調動不僅去者突然,來者亦令外界頗感意外。蘇樹林,個頭不高,年僅45歲,2006年9月才從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副總經理一職調任至遼寧省,任省委常委和組織部部長。或許由于蘇樹林上任時間短暫,遼寧省委組織部和省政府辦公室人員在接受《財經》記者電話采訪時,稱蘇樹林在遼寧期間基本就是日常工作,對他并沒有太多印象。
從蘇在遼寧期間的日程來看,這種陌生感事出有因。蘇樹林到遼寧后,立即開始走訪遼寧各地進行調研,行程之密集令人咋舌。9月21日,蘇趕赴撫順;9月22日,來到鐵嶺;9月23日,來到丹東;9月24日,上午在遼陽市,下午奔赴鞍山;9月25日,赴阜新考察阜新轉型基本情況;9月26日,赴葫蘆島;9月27日下午到沈陽;9月28日,上午在盤錦,下午到大連。
作為最年輕的部級央企總經理、中國第二大石油公司新任掌門人,蘇樹林堪稱年少得志;但識者提及蘇樹林,無一例外地以“嚴謹”來形容,稱其講話嚴謹,行事干練。他在中石油時期的一位下屬稱,“蘇總年輕沉穩,說話做事都很有魄力。”
據中石油網站的介紹材料,蘇樹林先后畢業于大慶石油學院石油地質勘探專業和哈爾濱工程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從1983年7月起一直在大慶從事地質工作,并擔任總工程師多年,在石油業內屬技術專家出身。
據一位資深石油行業人士介紹,1997年6月至1998年11月,中石油總公司副總經理馬富才兼任大慶石油管理局局長,在此期間馬富才對蘇樹林在大慶的工作表現十分賞識,開始將其作為公司未來接班人著力培養。
1997年11月,蘇樹林升任大慶石油管理局副局長,兩年之后,調任中石油總公司副總裁,同時兼任大慶油田有限責任有限公司董事長。之后蘇穩步高升,2002年擔任中石油股份董事和高級副總裁,同時亦是中石油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和黨組成員,并當選為中共十六大中央候補委員。資深石油行業人士透露,蘇當時實際上是中石油股份公司中排名第一的高級副總裁。
與此同時,1999年2月任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的蔣潔敏卻在2000年6月調任青海副省長。蔣潔敏能力出眾,也是中石油未來接班人的有力競爭者,他與蘇樹林同期出任中石油股份董事和副總裁職務。不過,由于中石油集團公司與股份公司之間在上市之后長期存在矛盾,而蔣潔敏是中石油重組兼上市籌備組組長,是矛盾焦點人物。在蔣潔敏調任青海之后,蘇樹林的接班人地位更形顯著。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04年開縣井噴事故發生,導致中石油集團總經理馬富才提前離開。雖然馬富才當時仍希望由蘇樹林接手中石油,但心愿未成。2004年4月,中石油股份公司總裁陳耕出任中石油集團總經理,同時蔣潔敏任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陳耕其時已臨退休之年,被外界普遍視為過渡人選,蔣潔敏接班態勢初成。最終2006年9月,蘇樹林調到遼寧省,任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部長。兩個月后,蔣潔敏正式出任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
但機會總是偏愛有準備的人。陳同海突然落馬,使得蘇樹林重回石油系統。資深石油行業人士分析認為,歷史上中石油與中石化之間并無一把手互換之舉,此次選調蘇樹林,主要是為了方便對陳同海問題進行調查,需要一個空降兵來清理整頓。而蘇樹林的年齡、能力、經歷和資歷,足以勝任領導中石化的任務,并且其中央候補委員身份到即將召開的中共十七大上轉為中央委員,更是水到渠成。
蘇樹林相貌儒雅,但出生貧寒。他于1962年3月出生于黑龍江克東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父親在他14歲時病故,由母親帶著兄妹七人艱難度日。蘇樹林曾在一次演講中自述過小時拾糞的經歷。蘇的兩個哥哥均輟學回家務農,全家人勒緊腰帶,供他上學。蘇自己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就每天早起拾糞掙工分。上大學時,他也常常吃玉米面發糕就咸菜、開水。
就任中石化總裁一周后,6月29日,蘇樹林出現在北京燕山石化,進行考察調研。這是蘇樹林“空降”之后在中石化首次公開活動。一位職工在博客中描述,“蘇與在場的每一位同志,包括在最后排就座的小人物,逐一握手,這在以前是從沒有見過的。”蘇樹林的平易近人和周到,為他在石化職工心目中加分不少。
蘇樹林在燕山石化考察時坦承,對于中國石化,他有很多東西要學習,有很多情況要熟悉,需要有一個過程;“但我們有66.6萬名職工熟悉情況,我們黨組的其他成員熟悉情況。大家不要等我把情況全熟悉完,不要等、不要靠……按黨組既定方針辦。”
換帥余波
對于危機處理,蘇樹林并不陌生。
2004年12月23日,重慶開縣突發井噴。翌日下午,兼任中石油股份公司高級副總裁和集團公司黨組成員的蘇樹林便被派往現場。他率領專家組趕到后,與當地政府有關負責人一起察看事故現場,聽取情況匯報,看望在醫院的救治人員及被疏散的群眾,連夜布置搶險工作,并成立了現場搶險指揮部,下設六個工作組,同時還配合地方政府共出動20個搜救組,繼續進行拉網式搜救。12月25日,中石油總經理馬富才也趕到現場。
盡管搶救及時,開縣井噴還是造成了243人中毒身亡、2142人入院治療、65000人被緊急疏散,直接經濟損失高達6400余萬元,被國務院事故調查組定性為“特大責任事故”。2005年4月14日,國務院宣布接受馬富才的辭職申請。國務院最終處理意見稱,“馬富才作為中石油集團黨組書記、總經理,是集團公司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負有主要領導責任。”
無論是開縣井噴事件還是次年的吉林化工廠爆炸事件,對于蘇樹林均未造成沖擊。中石油內部人士稱,蘇樹林早年學勘探,在大慶期間主要搞技術,擔任中石油集團副總經理時曾分管過計劃、投資、科技以及國際業務,技術出身且經驗豐富。蘇甚至一度被認為和蔣潔敏一樣,是未來掌舵中石油集團的后備人選。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蘇樹林出任中石化一把手,對中石化將構成利好。
不過,由于換帥突然加之隨之而來的傳言,資本市場上還是引發了不小的震蕩。6月25日,星期一,中石化人事變動之后的第一個交易日,中石化A股價格從上周末收盤的14.29元下跌5.7%,至13.47元;H股價格亦下跌2.8%,從9.05港元跌至8.79港元。
同一天,中石化股份發布《公司治理自查及整改計劃》公告,其中并未提及公司高層領導突然變化一事。第二天,應香港聯交所要求,中石化股份才發表公告,介紹了企業領導人更換情況。
6月25日,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發表對中石化股份評級,稱陳同海去職對該公司評級不會有實質影響。標準普爾表示,將于2007年三季度與中石化的管理層會面,評估該公司整體業務與財務狀況,包括公司治理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