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問題的解決需要在社會事業(yè)領域的公益創(chuàng)業(yè),尤其是那些精細的社會動員與社會幫助工作,只有非政府的公益組織能夠做得更好。與政府組織相比,非政府的社會公益組織的存在與其籌資能力有著很大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作為一個提供社會服務的組織,它需要同時面對社會投資市場與社會服務市場兩個市場。美國與歐洲國家社會公益組織的收入占到GDP總量的5%~10%,但是我們從這里面可以看出,要籌集如此規(guī)模的費用顯然不是簡單的等、靠、要能夠解決的。我以前曾強調(diào)說社會公益創(chuàng)業(yè)是未來一個重要的趨勢。現(xiàn)在我在這里要特別說一說如何在金主中營銷公益,并最終籌集到公益活動所需要的贊助資金。公益組織需要一筆一筆持續(xù)不斷的資助來保證其長期運行。在我們討論向金主營銷公益的時候,實際上我們說的是在公益資本市場上進行的營銷,對象是社會投資家。對于公益組織的管理者來說,掌握對金主的營銷技能是非常關鍵的。
定位:社會投資者是“圈子化”的,有政府基金(比如美國的NIH基金),有私人基金(如蓋茨基金、福特基金會),有個人資助者。要對社會投資者的情況與各自的資助重點、范圍、規(guī)模有相當?shù)牧私猓喿x其資助文件,向與其有合作經(jīng)驗的機構請教,在此基礎上確定自己的爭取重點。政府基金一般手續(xù)嚴格,獲得比較困難,但一旦合作則可能比較長期,而且評估要求并不高。私人基金要求比較靈活,但是評估嚴格。社會投資者有自己的圈子──會議、論壇、沙龍,尤其是他們資助的活動,成為圈子中人是接近他們的重要機會。實際上有些組織可能是你想接近的,但是你也可能發(fā)現(xiàn)另一些組織的項目官員更談得來。所以定位是一件很實際的事情,是雙向的事情,需要在互相了解與認知的基礎上確定。在社會投資領域存在一種潛規(guī)則,只要一個資助項目做得成功,以后你可以期待的資助金額就會有很大的上升,所以長期合作金主是公益事業(yè)可持續(xù)性的重要保證。當然明智的公益組織負責人要善于將資助來源多元化。
項目:公益組織的產(chǎn)品是項目。公益項目需要在特定領域中符合現(xiàn)在的需要,因此公益組織的人士要有相當?shù)臅媾c口頭游說的能力,事實上很多公益人士通過發(fā)表言論與文章來論證自己選擇的適當性。這些項目在定義問題、確定范圍、工作方法、成效評估方面應該有明確的說明。實際上很多金主喜歡其他人沒有做過的項目,所以新思路非常重要。項目中的資源聯(lián)系、人力資源配置也是顯示項目競爭力的重要部分。要有合理的預算規(guī)劃。公益項目可以有管理費,但是不可以有利潤預期。公益組織需要有很好的口頭溝通人才來推銷自己的項目。項目的核心要點表現(xiàn)在項目計劃書上,認真細致設計的計劃書是吸引金主的重要條件。現(xiàn)在大部分公益組織的計劃書寫得很粗糙,而且很隨意,這是很難受到重視的。
領導者:公益組織的領導者必須是富有熱情、對于項目領域有特別的愛好與投入并且有獨到見解的人。如同VC一樣,社會投資界也普遍存在著“投項目是投人”的規(guī)則。所以那些投機型、“例行公事”地給自己找一個飯碗的人做公益,至少在籌資方面往往很難成功。社會投資者往往是一些對社會事業(yè)很有熱情的人,閱人很多,他們可以很輕易地聞出你的味道,知道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當然,很多人在中國進行社會事業(yè)創(chuàng)業(yè)可能屬于初創(chuàng),那也不要緊,很坦率地告訴社會投資者你是初入江湖的人,你需要他們的支持與幫助,只要有好的主意,結合他們對你熱情的認可,你很有可能得到他們的資助。
場合:公益項目沒有常規(guī)的顯示場所,所以應該適當?shù)厥褂煤醚杏憰㈨椖靠偨Y會、項目結果發(fā)布會、項目推展活動等,接近資助者與潛在資助者。利用項目滾動,可以充分利用原有項目資源開創(chuàng)新項目資源,而且由于項目具有可體會的機會,這比純粹的拜會與推銷有效得多。還有,要充分利用項目成果,參與相關的政策及其他研討活動,增加展示度,因為項目成果是最佳的營銷工具。將項目結果轉化或者設計為媒體資料、電視節(jié)目與書籍也是很好的傳播模式,這有助于增強公益組織的權威性。
中國公益組織普遍處于起步階段,真正有經(jīng)驗的組織還非常有限。作為剛剛起步的公益組織的領導人與社會創(chuàng)業(yè)家,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成為社會活動家,對于相關組織信息有充分的了解,對相關領域的國內(nèi)外實踐有較多的了解,并且形成自己的見解。在有限的范圍內(nèi),先進行一定的嘗試性實踐,這將有助于樹立自己實干家與動手干活者的形象。實際上,很多金主對中國公益組織的預期不高,所以只要認真準備,就有可能讓金主為之一震。有志于公益創(chuàng)業(yè)與從事公益工作的弟兄姐妹們,加油啊!
(本文作者為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