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以來,Twitter突然走紅,并獲得了硅谷創業者的追捧。人們驚呼:“這是Web2.0的又一創造!”
“你在做什么?”這個小小的問題開創了一個全新的互聯網商機。這就是今年最火爆的新生站點之一——Twitter開創的后博客時代。
在了解Twitter是什么之前,你首先應該知道的是,Twitter已經成為MySpace、YouTube和Facebook以來最熱門的網站。雖然它目前只有不足10萬用戶(與MySpace超過一億的用戶數完全無法相提并論),且其用戶增長、收入、利潤等數據并未對外公開,但這絲毫無礙于今年3月以來,它迅速竄升為全球網絡業被討論最多的網絡新星。
一年前,博客的先驅埃文·威廉姆斯創建的新公司Obvious推出了Twitter服務,這項服務一直不溫不火,直到今年3月,隨著像梅菲爾德一樣的人在博客上鼓吹Twitter,硅谷主流輿論也對其表現出日益濃厚的興趣,它突然走紅,并獲得了硅谷創業者的追捧。人們驚呼:“這是Web2.0的又一創造!”
一個隨時update自我狀態的精簡博客
Twitter的英文原意是嘰嘰咕咕,唧唧歪歪。然而,這個在近兩個月被美國硅谷熱烈談論的Twitter到底是什么?Twitter是一個可讓你播報短消息給你的朋友或“followers(跟隨者)”的一個在線服務,它也同樣可允許你指定哪個你想跟隨的Twitter用戶,這樣你可以在一個頁面上就能讀取他們發布的信息。所有的Twitter消息都被限制在140個字符之內,因此每一條消息都可以作為一條SMS短消息發送。這就是Twitter迷人之處的一部分。
Twitter是IM信息的另外一種展現形式。它把點到點的交流形式展現在 Web 上,原型似乎有點以前網絡聊天室的樣子,只是信息是異步展現的。它可以讓用戶從任何地方給朋友發送快捷短信。不像傳統的聊天和短信,Twitter看起來更多的是以組為基礎而且信息具有持久性。
有人把Twitter叫做“Tiny Blog”,又有人形容它為 “加長版的MSN昵稱”。其實,這是一種新型手機迷你博客服務,它只解決一個問題:讓每個人隨時記錄自己在做什么,在想什么。讓你隨時可以update自己的狀態(身體的或者思想的或者任何方面),使你最近最新的嘮叨會變成你一生中某個時間段上的狀態的存檔,希望關注且經你允許的人可以看到,反之亦然。
討論組里總是不停的說著小笑話,試圖從千萬種不同觀點中總結出以零散印象拼接成的會議體驗。Twitter無論是從字面上還是形象上來講都非常適合這樣的討論組。它的成功歸功于他順應了這么多如今流行的技術趨勢。它所涉及的熱門詞匯包括移動,社會化和病毒傳播。它同樣驗證了自己是一種相當有效的為很多參與者與朋友建立連接和找到有趣的事情來做的方法。
僅就模式而言,它讓用戶們通過電腦或手機在上面發布短于140個字符的信息,并結成用戶之間的溝通網絡。這不過是手機短信的網絡版本,或者精簡的博客。
從技術上說,它開放了API,允許所有網民利用API接口把Twiiter引用到其它地方去,比如自己的BLOG、論壇、MSN、Gtalk,用作其他用途。其中比較壯觀的用法是結合到Google Map上,在巨大的世界地圖上,一會就在某個地方有個什么人通過Twitter說句什么話,看上去相當震撼,因為你仿佛在目擊整個世界一樣。
從心理上說,Twitter給人一種非常合適的“安全距離”。在BBS和BLOG上,一問一答之間的心理距離太遙遠了。在MSN、QQ等IM工具上,人和人之間的距離又太近了。Twitter給與網友一種適中的距離,你可以參與也可以旁觀。你可以偷窺每個人在做什么,也可以發布自己的消息。你和上面每一個人的距離不算很遠,但是也絕對不貼近。而對于那些喜歡自言自語的人來說,奧妙之處在于你是在自言自語,但是與此同時你清除地知道有無數人可能看到你在說什么。
下一個YouTube或MySpace?
面對Twitter的火熱和成功,有人預計該服務市場前景廣闊,將會像YouTube或者MySpace那樣火爆起來。Twitter甚至得到了硅谷為下一代互聯網預留的溢美之詞,雖然這樣的“自吹自擂”也曾導致當年的網絡狂熱。
在互聯網誕生之前,絕大多數人的交流是定向的、點對點的。直到1999年博客形式的興起,普通人也獲得了話語權,任何人都可以就自己所看重的事情向全世界發表觀點。 MySpace和YouTube則在表達與信息分享的基礎上,讓意見表達,而不是地緣、工作或社會階層成為人與人結成關聯的推動力。隨后的播客、圖片分享網站Flickr和YouTube則讓聲音、圖像、視頻等更多元的表達方式廣泛應用于網絡上。
到此為止,博客以來的所有這些表達方式仍是節制的,或者說,受限于網絡與物理世界的隔膜與表達的成本,人們只能用階段性總結的方式完成表達。
但Twitter讓交流恢復了更日常的方式,它就像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做的,就瑣碎事件發表零散看法。雖然它算不上一種技術革新,但確實推動了對于互聯網的理解的深化:它提升了網絡表達的真實性。
如果說它契合何種市場需求,那就是大量網絡用戶的信息處理越來越碎片化:長期使用即時通訊軟件、訂閱大量博客和即時檢閱新聞的信息接受習慣,讓人們也有更強的表達欲望。但與10余年前就已興起的即時通訊產品不同,Twitter多邁出幾步:首先,它讓只言片語可以被長期存儲下來;其次,人和人可以因為這種閑言碎語結成網絡;最后一點則是,它與手機形成了更緊密的關聯。
太陽微系統公司首席執行官喬納森·施瓦茲認為,Twitter是后YouTube時代“病毒式”互聯網應用程序中的最新熱點,這些“病毒式”互聯網應用程序具有吸引大量在線受眾的潛力。
施瓦茲表示,互聯網已“變得非常消費者化,以至于社會現象能像閃電一樣出現”。他警告稱,不要認為Twitter是曇花一現:“YouTube 曾令人感到可笑,直到它對某人的價值達到了16.5億美元,”他這里指的是Google去年收購YouTube的交易。
硅谷一位創業人士羅斯·梅菲爾德將Twitter與頗受歡迎的照片共享網站Flickr進行了比較,他表示:“自Flickr出現以來,這是首個讓人興奮的應用系統。”雅虎于2005年收購了Flickr.梅菲爾德表示:“我認為它不會成為下一個YouTube,但我確實認為它將被廣泛采用?!?/p>
國產Twitter正快速崛起
一位硅谷創業人士曾說:“在博客之前,Twitter可能不會出現,博客出現時,人們才學著變得更透明。”
今年3月,在德州奧斯丁的西南偏南音樂節上,Twitter在會場顯眼處放置了兩臺51英寸的等離子電視,隨時顯示關于此次音樂節的最新Twitter留言。以此為引爆點,幾乎1/5的與會者都在手機上使用Twitter。而隨著約翰·愛德華茲開始在Twitter上絮叨,Twitter的知名度再上一級臺階。
現在,包括著名風險投資者弗萊德·威爾遜以及一系列網絡公司創始人:Del.icio.us的約舒亞·沙科特、Digg的凱文·羅斯和Weblog Inc.的杰森·卡拉卡尼斯等人都使用Twitter隨時匯報自己的行蹤。
而讓Twitter展示出作為一種重要媒體的可能性的,是2007年4月13日墨西哥城發生地震時,Twitter的用戶早于任何一家媒體,率先向世界發出了這則新聞。
這家小網站令業內人士的另一個興奮之處在于,它的盈利模式是那樣的顯而易見:只要做好網站與手機的互通技術,那些慣于使用短信的用戶就將為Twitter創造豐厚收入。這也必將導致中國市場上出現大批Twitter的模仿者。
一個名為“KOMOO”的國內網站剛推出20多天就引起風投關注,日前,該網站負責人謝興進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一切都是緣于創意,而國外Twitter模式在近幾個月備受矚目也是令該網站吸引20萬用戶的主要原因?!叭ツ昊ヂ摼W關注的是youtube,今年就是Twitter,因此我們可以想象其前景有多大。”
據了解,KOMOO網站的創意完全取自Twitter,是即時信息的一個變種,它允許用戶將自己的最新動態和想法以短信息的形式發送給手機和個性化網站群,而不僅僅是發送給個人。
另外一個國產Twitter的成功例子便是“嘰歪de”,自稱“擁有你自己的語錄,直播你的生活和思想:這一刻,你在做什么?通過手機發送短信,QQ,MSN,Gtalk或直接登錄嘰歪de網站,即時記錄點滴瞬間。”
業內人士認為,Twitter的模式更適合中國,除了它具有IM、web、手機等交流方式之外,開放標準和API也是吸引人的關鍵因素,無論是豆瓣還是天涯貓撲,網民們所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扎堆閑聊。短信和手機市場在中國具有無限發展潛力。
現在是個玩中文Twitter的好時候,因為一切才剛剛開始,怎么玩是你自己的事,而且你如果玩得好,很可能后來的人也就這么玩下去了。正如BLOG在國外是個人媒體,而到了中國卻變成了文學創作筆記一樣。也許中文Twitter會成為新聊天室,也許會成為新交友平臺,也許成為比ASK更快捷的求助平臺,也許成為中國最大的在線群口相聲劇場,也許會成為所有網民的新《論語》,一切可能都取決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