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深圳三城市都在近一年時間里,紛紛成立了各自的數字電視產業聯盟或戰略合作,各地的政府機關也都表示了十分重視的態度。其實這是在“地標”爭奪后的又一輪新的爭奪,那就是正在籌備建立中的“數字電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以下簡稱“地標”)將于2007年8月1正式實施,在還不到兩個月的關鍵時刻,由中關村管委會牽頭,由清華大學、海爾集團、聯想集團等上百家在數字電視領域擁有技術、產業優勢的研發機構和企業,6月8日在北京宣布組建“數字電視產業聯盟”。
除了北京,深圳和上海也都在近一年里就各自的一個領域成立了數字電視產業聯盟。世人攘攘、皆為利往。這背后隱匿的到底是什么樣的名和利?
談到近一年北京、深圳和上海三地的數字電視產業聯盟的火熱登場,就不得不談一下去年“地標”的形成。

中國涉足這項標準足足有10年時間,為什么最終還是決定將清華大學、上海交大和廣播科學院(以下簡稱廣科院)三家的方案融合在一起?又為什么會選擇在2006年最終出臺?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說,方案融合從技術上并不難,只是因為在不同的利益主體之間,始終存在著不同的意見,所以一直沒有確定下來。另外一個就是奧運會的壓力,奧運會要求2008年8月份地面電視要達到成熟商用的程度,按照時間的倒推,地面電視的產業化需要一年時間,那么就到了2007年8月份。還要留一年時間給芯片和相關設備的逐漸成熟完善,那么時間就推到了2006年8月份。標準的出臺不可能再拖延到這個時間以后了。
“地標”就在各方不分勝負的爭斗中“統一”了,在去年8月18獲得批準。實際上在融合標準的幌子下,各家依舊各走各路,戰爭沒有結束,只是這些年來標準制定的暗箱爭斗,變成了太陽底下的圈地運動。
數字電視產業爭奪
北京
北京6月8日成立的“數字電視產業聯盟”下設8個工作組,共有135個成員,其中主要成員來自中關村科技園區。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戴衛在成立儀式上說該聯盟擁有完整的產業鏈,聯盟成員在數字電視標準、芯片、終端產品、節目、發射與接收顯示服務等環節擁有強大實力,并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代表了我國數字電視產業的技術水平。其中,北京凌訊公司研制出第一枚支持我國地面傳輸標準的芯片,海爾集團的數字電視信源解碼芯片已占到國內市場份額的50%。
戴衛強調:“今后中關村科技園區還將進一步加大支持關鍵技術研發和公共技術平臺建設,推動數字電視產業相關產品在國內及國際市場的應用,增強國際合作,促進中國數字電視產業的蓬勃發展”。
據參與標準制定的清華大學教授楊知行介紹,我國于去年出臺的一系列國家數字電視標準,是促成數字電視產業聯盟的主要因素。數字電視產業化涉及領域太多,企業單打獨斗難以突破上下游產業銜接、技術兼容等瓶頸。他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中央電視臺、部分有奧運賽事的城市以及試點省份,將按要求率先開播數字電視,因此數字電視的產業化十分緊迫。
北京除了現在積極成立數字電視產業聯盟這一動作外,其實在去年底,就在中關村成立了我國第一個數字電視產業發展基地,致力于推動地面數字電視廣播、衛星廣播、移動多媒體廣播、有線電視和IPTV等領域的標準創制、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并建立了數字電視產品測試中心、公共技術支持平臺等服務體系。
上海
2006年12月19日,國家開發銀行和上海交通大學(以下簡稱“交大”)簽署了“數字電視產業化戰略合作協議”,國開行將提供首批3000萬貸款,用于支持上海交大地面數字電視技術的產業推廣。上海交通大學是自今年8月中國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標準頒布以來,參與國標制定的單位中唯一一家獲得國家戰略資金支持的單位。
而上海高清數字科技產業有限公司是具體承擔交大數字電視技術的產業轉化和推廣,也是中國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標準的主要制定單位。上海高清總裁夏平建說,“有了國家開發銀行資金的支持,我們推廣國標的力度將更大,速度也會加快。”
業界分析人士注意到,國開行一直對廣播電視數字化平移十分關注,此次國開行再次大手筆支持上海交大地面數字電視技術的推廣,“這是國家事實啟動無線電視數字化的信號”,一位業界專家如是說。
事實上,作為國家政策性銀行的國家開發銀行向上海交大發放巨額貸款,此舉已經被業內分析人士解讀為國家有意通過金融杠桿,力推中國地面數字電視標準產業化的重要舉措。
上海高清公司利用國標技術,開發了“神州家家通”地面數字電視全業務平臺,該平臺可以全面支持地面固定覆蓋、車載移動電視、手機電視等多種電視業務,并可以開展高清數字電視廣播,實現未來數字電視從標清到高清的平滑過渡。
上海高清公司總裁助理王堯說,“神州家家通全業務平臺可以開展多種電視業務,但我們深入研究了中國廣播電視現狀和受眾需求后認為,讓有線網無法覆蓋的全國三分之二的觀眾看好電視是當務之急,因此公司現階段主推神州家家通平臺的廣播電視固定覆蓋業務。我想這也是國開行作為最重要的國家戰略性投資方,唯一注資上海交大的重要原因”。他表示, 如果需要可以隨時在神州家家通平臺上開展移動電視業務,甚至高清電視固定覆蓋業務。
在時間上倒推一下,我們發現,其實在2004年7月底,以上海有線為代表的數字電視網絡運營商、以上海文廣互動電視為代表的數字電視節目提供商以及以康佳為代表的數字電視終端顯示產品與寬帶接入設備提供商,在上海市信息化委員會的牽頭組織下,組成了中國首個“數字電視產業推廣聯盟”,聯盟以上海及周邊地區為先導,大力推進數字電視的普及。業內人士認為,推廣聯盟的成立對全國數字電視的發展都將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動作用。在這樣的基礎上,數字電視產業推廣聯盟已形成并初具規模,該聯盟對長三角地區甚至全國數字電視的推廣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
深圳
由深圳數視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起的深圳數字電視產業聯盟,于2006年6月宣告成立。據悉,這是國內首家民間自發成立的數字電視產業聯盟,官方命名為“深圳國家電子技術應用工業性試驗中心”。

數視通公司總工程師曹莉華介紹:“數字電視產業太大,企業之間遠沒有達到競爭階段,我們要聯手加快數字電視在深圳的啟動。因為數字電視的核心部分嵌入式軟件、機頂盒等技術在深圳最有優勢。”據國家計委預測,僅“十五”期間,中國即有約150億元的數字電視產品市場
據介紹,在深圳的數字電視產業聯盟中,數視通公司負責機頂盒硬件的研發、銷售,成博數碼公司負責數字電視應用軟件開發,長安源媒體技術公司負責制作內容,賽格高科負責原材料的采購以及機頂盒生產測試,而茁壯網絡公司則側重嵌入式軟件、瀏覽器。
又于2006年11月,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深圳市發展改革局和深圳市數字電視推進辦公室承辦的”深圳數字電視產業化工作會議”在深圳市廣電集團大廈隆重舉行。此次會議旨在全面展示深圳市數宇電視產業發展的成果,促進各方面交流合作.協力推進中國數字電視產業加速發展。
花落誰家?
北京、上海、深圳三個經濟發展大城市,為什么都紛紛成立了各自的聯盟或戰略合作?各地的政府機關也為什么都表示了十分重視的態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專家告訴記者,這其實是在“地標”爭奪后的又一輪新的爭奪,那就是正在籌備建立中的“數字電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該中心成立在何地,何地就會是最大受益者。
“數字電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三大任務。一是推動標準的產業化,完善配套產業鏈規劃;二是把公共研發放到中心,推動產業發展;三是專利管理和收費制度的制訂等。
據悉,該中心成立以后將面向國內外企業,提供一站式專利服務,清華大學、上海交大和廣科院作為研發單位將退隱后臺。目前,在中心未正式成立之前,中國工程院將暫代理上述職能。
對于國標,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是,國標的強制性將如何體現?在國標委的網站上顯示,“地標”實施的日期是2007年8月1日。楊知行教授告訴記者說,這項國家標準的強制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今年8月1日之前,國內所有上馬的非國標的地面電視設備都要更換成國標;另外,國標出臺之后,所有的電視機都必須安裝地面數字電視信號接收裝置。楊教授說,“地面電視關乎國家信息安全,在國外,地面電視標準是作為政府行為而強制實施的,在中國也應如此。‘強制執行’的結果將是,未來中國4億臺電視機將全部達到此項要求。”按此推算,在模擬電視最終停播的不到10年之內更換4億臺電視機,平均到每年就是4000萬臺,而每臺電視機都要安裝地面數字電視信號接收裝置。楊知行說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北京的數字電視產業聯盟預測,到2010年,我國數字電視行業銷售收入將達到6500億元
另一個敏感的問題是含在國標中的專利是否收費,目前國家相關部門對此還沒有明確的說法,楊知行透露說,在中國數字電視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之前,專利問題暫時委托給中國工程院管理,中心正式成立之后將建立一套管理體制,如何收費、收費多少都將由中心來制訂相關細則。
據記者還了解到,5月2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2007年數字電視研究開發及產業化專項內容。其中,在專項資金方面,國家發改委將提供超過1億元的扶持。國家發改委稱,此次設立的專項基金將在北京等奧運會舉辦城市和部分重點城市中優選支持地面數字電視播出,并且研究制定數字電視地面傳輸國家標準相關配套標準。目前全國已經有40多個城市建有地面移動數字電視廣播系統,30多個城市開展了車載移動電視廣播試驗工作。
將會有如此強大市場的產業,誰不想把最終的話語權爭奪在自己的地盤上來實施,最后花兒到底會落在誰家,目前還是一個問號。
不過,北京、上海、深圳各地紛紛成立這樣那樣的聯盟或戰略合作,這和現在這個“做秀、選秀”的時代氣氛十分吻合,只有“秀”出來才會讓人看到精彩。中央政府最后會把“數字電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到底放在哪里,參與這場選秀爭奪的選手不管是輸是贏都為這個產業的發展做了十分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