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國人,生活過得富裕而不富貴。物質財富有余而精神生活貧乏不足。身心世界處于嚴重脫節的狀態。古人云:身富謂之富裕,心富謂之富貴。身富心貧裕而不貴,是下等境界;身富心亦富既裕且貴,是中等境界;身貧心富雖說不裕但貴,乃上等境界。古人做到可不富裕但不可不富貴。今人不及古人,反其道而行之,寧可不富貴但不可不富裕。構建和諧社會,說到底,就是將富裕和富貴二者高度地統一起來,探索一條從富裕走向富貴的中國式的社會主義之路。
《說文》中對“富”的解釋為:富,備也,一日厚也,形聲字。從“一”表示與房屋宮室有關,(fú)聲,聲符亦兼表字義。本像人腹滿之形,合“一”為之,以示富人安居宮室,豐于飲饌之義。本義:財產多,富裕。本義古跟“貧”,今跟“窮”相對。裕,衣物饒也(《說文》)。形聲字,從衣,谷(yù)聲,衣物豐饒。本義:富饒,財物多。
近30年的改革開放使國人逐漸過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是,大多數人生活得富裕而不富貴,即裕而欠貴。物質生活的富裕取代了精神生活的富貴,在一切向錢看的今天,作為“經濟人”的大眾都不遺余力地在市場經濟中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追求擁有金錢的最大化,甚至許多人誤認為有錢就是富貴,越是有錢就越是富貴。殊不知在曲解了富貴的哲理意義的同時,個人還因為過著富裕的生活而陷入迷惑的境地。精神生活的貧乏和物質生活的富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此,國人急需解決富裕后怎么辦的問題,追求從物質生活富裕到精神生活富貴的理想。否則,再富裕的生活也還是“貧賤”的生活。
“富貴”二字,各有其解,但從字意和文字本身所蘊藏的大量文化信息上看,“富”和“貴”兩個字都蘊涵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對當今社會極具啟迪意義和文化價值。對“富、貴”兩字的解釋要正本清源,回歸為易。從漢字的易符學規律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哲理與光輝。
“富”字,簡單歸納為如下意義:住有宅房,吃有田土,精神守一,此乃真富。富音通福,福須防腐。謹口惜田,富能長久。富字,寶蓋頭代表“住有宅房”,口、田代表“吃有田土”,寶蓋下有個“一”字,代表“精神守一”,這樣的人什么也不缺,是真正的富有。現代人的精神守一問題顯得非常重要。今人與古代人相比之下,心思太多太亂,整天圍繞著名利轉,在財、色、名、食、睡和色、聲、香、味、觸、法等五欲六塵的控制下,過著散亂不堪的生活,長此以往,不僅無“貴”可言,“富”亦難保。
“富字通福”。福字從“示”(衣)與“一口田”,表示日子過得甜,豐衣足食,這是一種福分。但福與禍相依。家富要防腐。有錢人家,府上行尸走肉,那就要走向腐敗。怎樣才能長富不衰呢?要“謹口”,因為“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惜田”,田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謹口惜田”、“精神守一”,是保持富貴長在的必要條件。
“貴”字,簡單歸納為如下意義:中正歸一,貝低難計。物貴為稀,人貴歸一。貴音通桂,月桂木犀。攀桂馨香,清光普濟。貴,字形的上半部分,一個“中”字,正正地放在“一”字上,表示“中正歸一”;下半部分,是一個“貝”字,說明錢與中正歸一的道比起來,不是一個層次的問題,“中正歸一”的價值,不是用錢能計算出來的。“物貴為稀,人貴歸一”。貴音通桂。桂是一種可做藥材的貴重喬木,稱之為木犀。傳說月亮上的桂樹馨香無比,若能攀上它,必滿袖清香,沾了貴氣。人要能上月攀桂,定是能“清光普濟”,成為德行很高的人。貴字指示人們一種價值觀,貴在中正,貴在歸一,貴在德行,貴在利民,而不能把有沒有錢看作衡量貴賤的標準:“中正歸一輕視錢,貝字當頭讀作賤”。
由此可見,“富、貴”二字本身的知識和智慧,極好地回答了人間萬象中關于“富貴”的疑問,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宇宙觀和方法論,提供不可動搖的理論根據和哲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將照亮人們的心靈,找到一條通往天人合一的正確道路。認識到“富貴”的真正哲學內涵,是構建當代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正確的富貴理念亦是社會安定的重要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