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吸取金融動蕩教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報告
2007年10月23日
面對由美國次貸風波引發的金融市場動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2008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下調了0.4個百分點,降至4.8%。此前,IMF對2007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達到5.2%。最新預測是建立在“幾月后市場流動性將逐步恢復正常”這一假設前提之上的。
報告認為,當前,各國政策制定者仍然需要面對“保持強勁的非通脹增長”這一挑戰,而近期動蕩的全球金融狀況加大了這種挑戰。發達經濟體的中央銀行已采取措施,應對市場流動性的枯竭和相關的金融部門風險,但仍需繼續根據對經濟基本面的判斷作出貨幣政策決定。
報告認為,各國需要從目前的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中吸取教訓,探討中央銀行提供流動性緩解金融壓力采取的各種方法以及這種流動性支持與金融安全網的聯系,同時解決一系列監管問題,更加重視并確保具有系統重要性的機構具有足夠的透明度并充分披露信息。
此外,還應考察處理流動性風險的監管方法、金融機構風險合并的相關限制、復雜金融產品的評級方法,以及現有的激勵機制是否確保結構性產品供給鏈的各個環節都能充分評估風險。

宏觀
糧價將主導下半年CPI走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
“中國市場形勢動態分析”課題組國研報告
2007年10月11日
從供給來看,今年國內糧食生產增產的空間有限。一是耕地面積減少使今年糧食播種面積擴大的空間有限,且單產量短期內難有大突破;二是近年來種糧效益增加不明顯甚至下降,影響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從需求來看,全社會對糧食的需求將穩步增長。一是人口自然增長必將增加對糧食的需求;二是中國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對肉禽蛋及其制品的需求增加,引起對飼料糧需求的增加;三是隨著中國糧食加工業產業鏈延伸,對部分糧食品種的需求增加可能拉動糧食價格上漲。
總體上看,預計2007年國際糧食供求偏緊,國內糧食產量趨穩,需求穩定增長,庫存相對穩定,國內糧食當年產需缺口仍然存在,糧食價格將呈趨升態勢。受此影響,肉禽及其制品、水產品、蛋類等主要副食品價格也將有所上升,進而推動CPI趨升。
金融
分清次貸危機的短期、中長期影響
中國社科院國際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張明
“透視美國次級債危機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國際經濟評論》2007年9月-10月刊
短期而言,如果美國次貸危機升級,引起全球對沖基金調整自身資產組合,增加流動性資金的比例,可能造成國際短期資本從中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撤離,導致中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下跌。
從中長期看,一旦美元大幅貶值、美國經濟陷入中期衰退,那么,相對堅挺的人民幣和相對健康的中國經濟將吸引大量短期資本重新進入。
同時,大量的日元套利資金撤出美國回流日本,可能造成美元貶值和日元升值,影響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穩定,并引發以美元資產為主的中國外匯儲備資產的實際購買力下降。另外,美國政府逼迫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也可能加大。
貿易
生產分割使中國出口變清潔
美國Syracuse大學教授 Mary E. Lovely
“貿易增長、生產分割和中國環境”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簡報
2007年10月19日
許多有關貿易和環境的文獻認為:相對貧窮國家的貿易增長會導致其產出組成向更加“骯臟”的產品過渡,從而加重對該國環境的破壞。
然而,中國的貿易增長大部分可以歸因于國際生產分工以及增加的零部件貿易,亦即中國貿易的大部分可以歸因于生產分割導致的加工貿易,多由外資企業承擔。
實證研究表明,首先,中國的工業出口正變得更為潔凈,這在工業出口的各個部門和工業出口的排放污染物上都有所反映,這主要歸結于中國從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向資本密集型產業升級;其次,中國的出口由適度污染而略微分割的部門向更少污染而高度分割的部門轉換;第三,進出口的平均污染強度隨時間變弱,而加工貿易比一般貿易更為清潔;最后,實證證據支持了分割可以促成出口構成向更加清潔的產品轉變,尤其證明了FDI在促進這一轉變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如FDI帶來了綠色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