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十七大報告政治和經濟改革落點,記載十七大人事變動之果

所有懸念都揭開了。
10月21日上午,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順利完成各項議程后如期閉幕;10月22日上午,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領導機構。舉世矚目中,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在中國現代史上,中國共產黨的代表大會從來都具有特別的意義。它是中共形成政治共識和執政方略的過程,并在一定時期里決定著中國的走向。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從十二大到十六大,每次黨代會都解決了當時最重大的問題。如十二大宣布要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十三大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十四大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定為全黨指導思想;十六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成為綱領。
至十七大召開時,改革開放已歷經近30個年頭,中國站在了又一個新的歷史關鍵點上。人們對十七大的關注,不僅集中于人事變動,更關心在未來若干年,中國共產黨如何應對政治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如何協調多元社會利益,整合改革發展進程中的各種力量,以及如何規劃未來的目標、方向和路徑。
十七大回應了人們的期待和疑慮。綜觀胡錦濤總書記代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幾個關鍵詞是:解放思想、改革開放、民主法治、科學發展;其核心,則是“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動政治體制改革,尤其是政府執政方式的改革。
十七大召開期間,《財經》網開辟“中共十七大專題報道”,以多種形式對十七大進行了全方位報道。本期雜志“封面文章”,則是相關報道的整合、充實與深化。為辨析十七大報告洋洋25000字中之精要,《財經》特請兩位權威專家,分別從政治、經濟角度,對報告的政治和經濟改革未來落點進行透視;與此同時,《財經》記者在采訪、觀察和研究的基礎上,向讀者作出自己的專題性獨立分析。《財經》還刊登此次十七大人事變動之果,并提供對新晉中共高層人士資料背景介紹。
隨著十七屆一中全會落幕,延續數周的“十七大新聞熱”也將散去。不過,昨天注定了要影響未來五至十年。我們在記載,而且還將繼續。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