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A 股市場在價格表現中可能出現了一些問題,除了投資群體尚欠成熟,最大的問題在于股市流通量嚴重不足
當中國考慮推出“港股直通車”或QDII 等政策時,主要目的是通過此類政策,促進中國資本項目開放的速度,以減輕中國國際收支的巨大順差和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但另一目的,也是希望讓國內投資更大規模地參與海外較成熟的股市,進而推廣一種更理性的投資理念。
在海外投資渠道日漸拓寬的背景下,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和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目標,應能在一段時間后顯出成效。但這些措施能否讓內地投資者變得更為理性,值得商榷。QFII 推行將近五年,但除了最初的一段時間,經歷了近兩年火爆牛市的A 股市場,與價值投資理念的初衷卻是漸行漸遠。
自8月中以來,基于對內地資金將大量涌入香港市場的預期,港股已逐步“A 股化”。可以想見,在內地資金真正開始大幅投資港股時,投資者可能會發現,港股在很多方面已和A 股市場沒有太大分別。
港股的轉折點發生在8 月20 日,當天中國政府突然公布允許內地居民投資港股。盡管這個被稱為“港股直通車”的計劃至今尚未啟動,但這一公告極大提振了投資者的預期。加之QDII 基金在內地備受追捧,近期的港股已脫離本地因素支撐,轉而由內地資金的預期所主導。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H 股和紅籌指數已分別上升了67% 和80%,而港股每日成交量亦從年中時不滿1000 億港元的水平,躥升至目前的近2000 億港元。
所謂港股“A 股化”,不僅是指股價上升的驚人速度,更重要的是以往港股較為“成熟”的特征正慢慢蛻變。比如, 受公司可能回歸A 股等一些所謂“理由” 的推動,在盈利未有任何調整下,股價卻被接力推高。
以現價計算,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MSCI,主要包括H 股和紅籌)的2007 年市盈率,用平均綜合盈利預測來計算,已達到28.2 倍,遠高于亞洲區(除日本)的18.3 倍。
分析師預測,中國海外上市公司在2007 年-2008 年間的盈利增長每年約25%,亞洲區平均則為17%。
從市盈率對盈利增長的角度看,中國股票的估值和亞洲差不多,但這種論述最大的問題在于,整體企業盈利要長期保持在這種高水平是相當困難的,而現在市場的預期則認為這種高增長將長期維持。因此,在未來一兩年間,若盈利增幅不能達到市場要求的話,股市很容易出現大幅調整。
現在香港中資股的凌厲走勢,已非盈利問題能解釋。事實上,現在很多海外投資者已假定A 股股價為“合理”水平, 從而推斷H 股被低估。
根據我們對256 家具備綜合盈利預期的A 股公司的盈利增長來推斷,并假定整體A 股市場盈利的增幅和這些公司類似的話,A 股市場在2007 年和2008 年的市盈率約為48 倍和37 倍,遠高于香港中資股的水平。
不能否認,從長遠看,內地資金對中國股票的定價影響力將越來越大。從這個意義上說,參考A 股估值無可厚非。但目前A 股市場在價格表現中可能出現了一些問題,除投資群體尚欠成熟,最大的問題在于股市流通量嚴重不足。
根據我們的估算,流通A 股只占A 股總股本不到25%,而近期上市的一兩家超大型國企中,A 股的流通發行量則更低。
在目前A 股上市公司市值排前十位的股票中,只有招商銀行一家的流通量(與總股本比較)較高,達到32%。而其他九家中,流通A 股不到總股本5% 的有六家,包括工行、建行、中行、中國人壽、中石化和交行,而這些則是真正推動股市上升的龍頭股。
眼下A 股的情形,和日本上世紀80年代末時非常相似。在當時推動日本股市上升的因素中,除了資金充裕和日元升值預期,因企業互相持股造成流通量過低,也是當年日本股市出現如此大泡沫的主要原因。當時,日本企業相互持股的總量只是總股本的一半左右,但現在中國A 股中政府一家的持股量已達總股本70% 以上。
因此,當我們在分析中國股市時,除了流動性過剩這個問題,股票供應機制不完善可能是一個更重要的問題。眼下,不論是政府或市場人士,對流動性泛濫已有較深刻的認識,但對股票供應機制和流通量不足的問題卻沒有太多討論。
以筆者愚見,若監管當局希望冷卻股市過度投機的問題,最直接的方法莫如制訂一個最低流通量的要求(例如15%),要求今后新上市的股票必須滿足這一水平。
對那些已上市的公司則給予三至五年的寬限期來達標。一個較大流通量的股市將更能反映A 股的真正價值。
作者為瑞士信貸中國研究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