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總理霍華德選情嚴峻 有可能在11月大選中敗北

在擔任澳大利亞總理11年之際,霍華德正面臨著政治生涯中至關重要的一役——11月24日舉行的新一屆大選。霍華德在任期間,高就業和低通脹讓澳大利亞人享受了一段好時光。按常理推斷,霍華德應該沒什么理由不受歡迎。但從目前民意調查看,霍華德領導的自由黨很可能會在大選中不敵反對黨工黨。
反對霍華德的理由其實也相當充分。首先,他上次競選成功時曾承諾低利率,但現實是,為抑制通脹,澳央行自2004年以來上調了五次利率。央行下一次理事會將于11月7日召開,霍華德惟一能祈禱的,就是屆時不會看到有第六次加息。其次,2005年通過的勞動相關法案規定,雇主的權利多于雇員,這也會讓霍華德丟不少票。而最讓很多人受不了的是,霍華德支持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
霍華德今年已68歲,而其競爭對手、工黨領袖陸克文才50歲。不管大選的結果如何,這都很可能是霍華德最后一次參選。霍華德本人也說過,如果此次連任成功,他將在任期的某個時間宣布退休,把總理的職務讓給現任國庫部長科斯特洛。
英國《經濟學人》2007年10月19日
分享和平獎的印度人 帕喬里領導的IPCC獲得殊榮
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實際上分了兩份:一份頒給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另一份則給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印度科學家拉金德拉帕喬里作為該委員會的負責人,接受了這份巨獎。
帕喬里在印度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他領導的委員會獲獎的消息傳開后,全印度都在為他歡呼慶祝。帕喬里目前還在新德里一家由印度著名的塔塔公司贊助的研究替代能源、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的研究所(TERI)任負責人。
帕喬里與IPCC的合作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2002年,IPCC決定通過推選來確定領導人,帕喬里因此當選主席。過去五年中,帕喬里一直身兼印度TERI研究所和IPCC的負責人。考慮到印度和歐洲的時差因素,他每天工作都從凌晨兩點開始,一天工作17個小時,忙著寫報告、制定政策、向政府官員提供環境和能源方面的建議。帕喬里與戈爾也是相識多年的老朋友,相信今后二人的合作會更加親密。
美國《商業周刊》2007年10月19日
黑色陷阱 東南亞國家能否逃出“能源的魔咒”
十年前,油價還相對低廉的時代,幾乎沒有人會把目光放到東南亞的石油開采上。但如今,隨著石油價格已漲至每桶80多美元,在強大的利益驅使下,越南計劃開采七座海上油田,馬來西亞也準備開始開采深海油田,緬甸則探測出可能蘊含708億立方米天然氣的海上氣田。
但石油也會帶來“能源的魔咒”——只有少數與政府有聯系的精英階層能獲得利益,而大多數普通民眾享受不到好處。的確,隨著石油帶來的巨額收入,經濟會得到發展,但百姓也不得不面對由此帶來的高通脹。尼日利亞在世界石油出口國中名列前茅,但60%的尼日利亞人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該國經濟金融犯罪委員會稱,“政府盜取或者說浪費了近4000億美元,而這些錢大部分都來自石油出口。”
不少正在準備開采油田的亞洲國家,都很可能會步尼日利亞的后塵。為了從別的國家的教訓中汲取經驗,東帝汶專門從挪威請來顧問,學習怎樣更有效率地利用出售石油賺來的財富。
美國《時代》周刊2007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