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應該成為全公司所有員工的事業。從生產作業、研究開發到財務人員等都要清楚:公司的成功來自于顧客滿意度,而他們也必須為此負責。
“顧客不足”是弗雷德 維爾斯馬提出的一個概念。巨大的市場供應與需求錯位,強大的集體購買力與產品錯位,造成當今市場一個突出的特征:顧客不足。這是今天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從經理人的觀點來看,一切都來得過于迅速而驚人。只短短幾年,幾乎所有領域的顧客都從原本聽從商家建議的角色,快速地變成了難以理解且挑剔的消費者,他們會精確地告訴企業他們要什么,何時需要,而且打算用多少錢來支付。如果你因為某種原因無法滿足,他們就會立即離去,尋找可以提供的其他企業,閃得你一臉無奈。
領先市場需要經理人聚焦于顧客。對于今天的企業管理者來說,工作的場所需要從公司的辦公室轉移到顧客的身邊,經理人應該關注的不是企業內部人員如何工作,而是需要關心顧客在做什么?換句話說,經理人需要把自己的“工作焦點”與“顧客”重疊起來,將整個組織轉變為顧客導向的組織。顧客不再只是業務、營銷以及現場人員的責任,顧客應該成為全公司所有員工的事業,從生產作業、研究開發到財務人員等都要清楚;公司的成功來自于顧客滿意度,而他們也必須為此負責。
有效的公司戰略一定是顧客導向的。我看到了一個無可辯駁的真理,那就是沒有哪一項有效的公司戰略不是顧客導向的,不是最終要遵循下面這條永恒的規則的:企業的目的就是創造和留住顧客。德魯克這樣告誡我們,市場中卓越而領先的企業也是這樣告訴我們的。
宜家以顧客的需求作為企業戰略的焦點,公司所有的資源圍繞著為顧客創造價值展開,從CEO到倉儲人員,公司里每一個員工都清楚顧客的需求,也了解自己能在服務顧客上所扮演的角色。提供客戶關系管理軟件方案的希貝公司的CEO托馬斯·希貝(Thomas M.Siebel)說,他有60%的時間都在和顧客接觸。公司的大廳、通道、宣傳海報、信件或者年度財報的封面等,關于重視顧客價值的倡導無處不在。公司每一季度都會請顧客為公司的服務作評比,業務員的表現以“顧客滿意度”和“業績達成度”為評估基礎。
如果說一些戰略模式是因為行業特性所致,那么杜邦的變革則是隨時而動。在過去的8年間,杜邦至少經歷了5次改變 第一次企業面臨的課題是節省成本并提高產能,第二次則必須整合內部作業流程,讓企業各個機能可以一起工作;第三次是做流程再造,重整作業流程以便去除不必要的工作機制;第四次的改變則是重新鎖定一些優先市場;最后一次改變則是針對鎖定市場的個別顧客,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正是這5次變革,杜邦公司保持了行業領先的位置,一個僅僅經歷了一次變革的公司,面對經歷了5次變革的杜邦公司時,誰會做得更好,答案顯而易見。
經理人必須集中公司的能量,專注于顧客。新崛起的企業為什么能夠替代強大的老牌企業,就是因為它能夠專心致志地集中力量尋找突破口,而傳統的領導地位的企業,反而因為擁有太多的信息、機會和資源,經不住誘惑設定了太多的目標,結果失敗。其實,回顧今天在市場中領先的企業,都歸功于它們的專注和一心一意。
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經理人具有清晰的目標及方向,有敏銳的市場感覺,并能夠明確表達企業的定位及方位。經理人需要做的就是使公司的流程、作業系統、分工以及激勵政策等都以顧客導向為基本前提,調動公司的所有資源圍繞著顧客需求展開。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段話:“你不能背向大海。隨著我們的成長,更多的人與我們一起站在海濱,望著大海。你看杰克·韋爾奇和比爾·蓋茨,獲勝的將是那些與顧客同步并進的人。”對于經理人來說,這是一句應該記住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