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倒計時,網戰正酣
據統計,2008年奧運會催生的廣告市場將達2450億元,其中互聯網廣告更是增速迅猛。隨著奧運會的臨近,眾多媒體門戶之間的奧運大戰也更趨白熱化。
首先,搜狐成為“2008北京奧運會互聯網內容服務贊助商”,充分利用自己的“獨家優勢”,頻頻動作,擴大自己的奧運影響,并且處處為其他非贊助門戶設置障礙。
7月5日,騰訊發布“2008,你的網絡主場”奧運戰略,并與4支國家運動隊簽署了合作協議。
7月11日,TOM在線宣布將邀請國內28家主流平面媒體成立“奧運報道強勢聯盟”。7月19日,騰訊、網易、新浪在北京宣布組建“奧運報道聯盟”,為廣大網友和客戶打造一個更加豐富、高質的網絡平臺。顯然是眾門戶針對搜狐而采取的反擊戰略。
零供“博弈”升級
商業上,似乎都是供應商受零售商牽制。零售商對供應商扣點、索要進場費、貨架費、管理費等等,還要經常拖欠貨款。如今,供應商不再忍受,與零售商的博弈明顯強硬起來。
首先雅迪爾和圖騰寶佳為了追討百安居的欠款,與百安居鬧的不可開交,斷貨、要款、游行、訴訟等,幾乎什么手段都用上了。緊隨著雅迪爾,多家供應商聯合發布了《供貨商聲討百安居霸王條款及拖欠款》。7月底,中國最大襪企浪莎集團與零售巨頭沃爾瑪在合作2年之后,停止了合作。其實,之前朗莎與家樂福就交過鋒,也是因為家樂福壓價太低而中止了合作。
“現在與沃爾瑪、家樂福的博弈剛剛開始。”浪莎董事長翁榮金顯得很有信心。
中國汽車業整合的新合資時代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轎車銷量228.69萬輛,自主品牌轎車銷售總量達65.98萬輛,占轎車銷售總量的28.85%,首次超過日德兩大系,與日德系成三足鼎立之勢。
在銷售渠道和模式上,一汽紅旗汽車銷售公司的成立,正式確立“紅旗”、“奔騰”兩大品牌分網銷售;而7月18日消息,進口車豐田漢蘭達,在廣汽豐田的網內借道銷售。
而合資、聯姻、自主研發、發展自主品牌等消息也熱鬧連連。
6月29日,哈飛汽車集團與法國PSA標致雪鐵龍公司閃電“聯姻”,宣布建立新的合資公司,將會生產哈飛品牌的產品,這在“洋品牌”壟斷的合資汽車企業中還是一個新的嘗試。首開一條既可以保持自主品牌又可以引進外國技術的途徑。
7月4日,奇瑞和克萊斯勒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奇瑞負責生產制造和產品平臺開發,克萊斯勒承擔國際市場的銷售任務,這種模式在中國汽車業內還是頭一遭。這種模式保護了奇瑞的自主性,不影響奇瑞自主品牌的所有產品自由進入歐美等國際市場。關于奇瑞合作的消息可謂不斷,與菲亞特談判一年多的合作項目在7月11日舉行的簽約儀式突起波瀾“因故取消”;而近日與美國阿文美馳汽車工業公司,合資成立“阿文美馳底盤系統(蕪湖)有限公司”,這是繼與全球500強之一的美國江森自控公司合資建廠后的又一新廠。
7月18日,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與大眾汽車公司共同簽署聲明。德國大眾打破延續了23年的“傳統”,允許上海大眾開發一款基于上海大眾PASSAT的后續車型,暫時以“NMS”為代號,將于2009年推出。上海大眾成為中國汽車業合資新時代的一個推動者。
除了大眾,廣州本田的自主開發新車也已取得實質性進展。7月19日,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獨資子公司——廣州本田汽車研究開發有限公司在廣州正式成立,搞自主研發、自主品牌,是國內第一個由合資企業獨立投資、以獨立法人模式運作的汽車研發機構,研發的新車型將掛廣州本田自主品牌的全新標識。
7月27日,上海汽車集團與南汽集團所屬的躍進集團簽署了《上汽集團和躍進集團全面合作意向書》,在整車和零部件等業務上進行全面合作,表明上汽與南汽的整合正式開始。
據息,總投資76億元的東風自主轎車基地和投資6億元的東風汽車自主品牌轎車研發中心項目,也將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動工。
自1984年以來所有的合資都是“市場換技術”——外方控制車型和技術,中國為它提供生產和市場;合資公司生產的車型掛外資品牌LOGO。如今,這種慣例顯然已被打破。“合資企業”、“自主品牌”、“整合”成為關鍵詞,種種現象表明,中國汽車業跨入整合的新合資時代。
乳業競爭加速
繼在馬鞍山建立大型現代化牧場、直逼華東市場之后,于今年7月22日,蒙牛投資12億建成中國第一個世界一流水平的乳品研發中心;7月30日,蒙牛又舉辦了“中國·內蒙古首屆國際乳業節”,突顯了其加速建設“世界乳都”的步伐,加上其400萬噸的年產量,已經嚴重威脅華東乳業龍頭光明乳業。而光明乳業也加快擴張步伐,于7月30日與武漢市方面簽署了6000頭奶?;仨椖?,顯然是光明乳業反擊蒙牛的一招。一場南北兩大巨頭的對決,拉開了序幕。
聯想集團
聯想剛推出5萬元的天價PC不久,8月2日,又推出1499元的PC,這是繼3月21日戴爾面向中國推出2599元的PC之后的最低價格。并且,聯想在服務上又有新舉措,將臺式電腦3年有限保修3年上門服務升級為5年全面保修(不含光驅)5年上門服務。其意是與戴爾搶奪擁有300萬個用戶的農村市場。
來自聯想的利好消息可謂不斷,8月7日宣布,收購歐洲第三大PC廠商Packard Bell的項目正在談判中。2007~2008財年一財季業績顯示,聯想集團營業收入39億美元,凈利潤6700萬美元,較上年度同期上升11.8倍。
賣場“服務到家”
7月26日,家居連鎖賣場——紅星美凱龍在北京宣布正式啟動“服務到家計劃”。按照“服務到家計劃”的活動細則,只要消費者在紅星美凱龍活動期間消費達1萬元以上,就可以在一年內享受瓷磚清理、地板清潔、家具護理等方面的免費服務,撥打“服務到家計劃”熱線提前預約,紅星美凱龍便會派遣訓練有素的專業工作人員提供上門服務。
過去,售后服務一般由廠商負責,如今賣場也負擔起了相應的職責,可以說是對市場經營責任的一種補充,也算是一種理念的升級版吧。
其實,質量保證與服務到家本是廠、商的分內之事,所有的消費者都有權要求廠家對自己的產品負責到底。商家又何必提出消費“萬元以上”才能得到此服務呢?由此看來,盡管這一舉措,廠商的服務理念前進了一大步,但是,需要做的功課還是很多。
換帥進行時
“換帥年年有,今年尤其多。”
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各公司把調整自己的掌舵人當成改善業績的希望??纯唇鼉蓚€月來走馬燈似的變換,簡直比網頁更新還快:
(1)7月1日,沃爾沃中國區總經理寧立達離職,其工作由首席執行官柯力世接替。
(2)7月3日,何駿杰接替湯德為長安福特馬白達汽車(中國)銷售公司新任總經理。
(3)7月6日,中國電信發布公告,中國電信執行副總裁黃文林調往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與此同時,中國電信董事會委任原中國移動執行董事兼副總經理張晨霜擔任公司執行副總裁,并將擔任公司執行董事;中國聯通執行董事李建國辭職,前往中國網通集團任職。此次高層人事震動,是2004年11月四大運營商高層大換班之后的又一大調整。很多人認為,這是中國電信市場進行產業重組的前兆。
(4)7月24日,TCL電腦總經理楊偉強辭職,其職位由楊建榮接替,同時,趙忠堯任TCL電腦董事長。李東生表示TCL集團不會放棄電腦業務,而此前,楊偉強曾說過TCL多媒體為了業務更加單一簡約而剝離了電腦業務。據了解,TCL電腦科技有限責任公司2006年度共實現TCL品牌電腦銷售收入21.44億元,凈虧損6780.67萬元。
(5)7月26日,華碩電腦有限公司宣布,華碩董事長兼總經理施崇棠將退居二線,專任董事長,板卡事業處總經理沈振來將升任新華碩品牌公司CEO兼總經理,此任命自2008年1月1日起生效。
(6)自太平洋建設創始人、原董事會主席嚴介和卸任后,其接班人選一直都是眾人猜測的謎語,7月30日謎底終于揭出,嚴介和之妻張云芹將接任太平洋建設掌門人。
(7)7月末,合眾人壽副總裁胡國萍遞交了辭呈,而今年2月末合眾人壽原總裁丁當離職,之后,原總裁助理夏樹海也離開合眾。這家成立僅三年的民營保險新秀,三年間更換了三套“內閣”。
(8)8月8日,周立群任中國人壽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副董事長、總裁職務。幾乎同時,李玉泉任人保健康險總裁。加上四、五月份李良溫出任人保壽險公司總裁、傅助任人保健康副總裁、劉健任中國人壽財產保險公司總裁等一系列高管變動,至此,人保集團完成了旗下四家最主要子公司高管人員的調整。
(9)8月2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投資處處長劉欣擔任法國巴黎銀行全球風險管理團隊中國區主管,其主要職責是“與制定和推行中國的銀行和金融業政策的重要監管機構的高層官員建立及保持緊密聯系”。8月6日,Francois·Cristofari獲任該行中國區主管,并將自9月1日駐上海工作。前后不滿一周,法國巴黎銀行接連委任兩位中國區高管,足見其對中國業務的重視。
(10)消息傳出,雀巢德國公司總裁鮑爾將接替雀巢中國公司現任董事長兼行政總裁穆立的職位。
采訪對象:國虹通訊數碼集團董事長兼CEO萬明堅
記者:請談談您對中國手機市場現狀的認識。
萬明堅:中國國產手機市場類似彩電、DVD等行業,門檻低,廠家多。目前,擁有手機牌照的國產手機生產廠商已有近百家,國產手機行業進入一個空前的競爭環境,淘汰出局的企業將越來越多,“勝者為王”將成為市場的不二法則,這必然促進手機產業集中度的提高。
經過競爭的洗禮,今年下半年,將出現能與洋品牌抗衡的大廠家、大品牌。手機市場將呈現洋品牌、國產大品牌與小品牌共存的局面。
記者:目前市場呈現出哪些趨勢和機遇?
萬明堅:手機逐漸向智能化發展,可以提供強大的多媒體和通訊體驗,如電子郵件、音樂、視頻和游戲。越來越多的用戶同時需要商務和娛樂功能,用戶對多媒體的體驗要求成為手機設計的重要方向。作為手機廠家,我們一方面會搶占智能化、多媒體的新市場,另一方面會繼續深入布局低端市場。
對于國產手機來說,3G是個很大的機遇,不少廠商都在積極準備。在研發上,國虹將投入2個億對三種3G終端制式進行跟進。目前,我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核心技術和專利,并建立起完善的研發隊伍。在研發的同時,我們也在密切關注市場和用戶的接受度。
采訪對象:江蘇光芒集團董事長范朝洪
記者:最近有哪些信息是值得關注的?
范朝洪:我最近一直在關注國家《能源法》的起草,特別是在太陽能產業方面的政策信息。在國家倡導節約、節能的大環境下,我國太陽能產業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進入國際市場的態勢日趨明顯。但是,由于沒有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和國家強制節能制度,產業在快速繁榮的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問題。如果國家能夠在這方面出臺相關政策,將對規范市場競爭、引導產業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記者:您對太陽能行業的發展方向怎么看?
范朝洪:產業亟待升級,新的營銷思想、營銷手段需要引進,體驗式、主動式、親情化的服務方式需要推廣,具有“水質潔凈、承壓耐用”特性的搪瓷內膽將普及成為產業發展方向。
我國很多地區的水質較差,水垢問題一直困擾著消費者,如何擺脫水質污染一直是行業發展的瓶頸。目前,不銹鋼內膽產品占有率占推廣總量的90%左右,但由于行業整體技術水平限制,不銹鋼內膽無法彌補“易腐蝕”、“易吸癟”、“水質易變壞”的缺陷。借鑒電熱水器的發展經驗,現在已普及的搪瓷內膽需要全面推廣。光芒藍金鋼內膽之所以能夠率先在行業中打響,也正是因為嫁接了光芒十幾年的電熱水器搪瓷內膽技術,確立了短期內無法替代的核心競爭力。
記者:行業發展中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范朝洪:一是行業發展階段的限制。要推動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首先要解決承壓問題,搪瓷內膽是性能最好的承壓內膽。然而,業內絕大部分廠家是新興企業,缺少成熟的搪瓷內膽技術,無法整體換代,我們始終有一種孤軍奮戰的孤獨感。二是集熱概念營銷的過渡泛濫。集熱管的吸熱效率已不再是行業發展的難題,市場一直陷入集熱概念營銷的紅海之中。三是行業政策標準仍需健全。雖然我國已經出臺了《可再生能源法》、《太陽能熱水器產品認證》等政策標準,但整個行業在太陽能熱水器水質上的標準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
近二三十年來,在產品設計這個領域,設計大師不是過氣了就是一個一個地凋零。品牌逐漸取代了設計師成為消費者認知的符號。我們都知道蘋果公司生產ipod,但卻不知道是哪一個設計師設計了ipod。消費者毫不費力就認知了Sony、Samsung、IBM、DELL這些品牌,但誰又能說出(哪怕就是一個名字)產品背后的設計催生者呢?
我覺得這種趨勢是由于產品的“設計規范”及復雜的現代產銷、研發體系已不允許在這樣的一個體系之內存在一個不受規范的“英雄”或“大師”。一個成功的產品必須由不同的專業人士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設想如果沒有電子及機構工程人員的努力,ipod怎能如此方便、貼心地使用?Motorola史上最暢銷的V3,若沒有機構人員及材料工程人員的支持,如何表達其至薄的設計理念?
但對設計師而言,這并不代表從此放棄了個人風格或者將商業利益擺在第一位而置設計理念于不顧。相反,設計師更應該走下高傲的殿堂,以更開放的心胸去了解客戶及消費者的需求。唯有將消費者需求與個人風格和設計理念相結合,達到一種“設
就中國而言,服飾業的發展實際上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一直是以原材料、面敷料的發展為源動力的,當然還有朝代更替、時世變遷造成審美觀變化的因素在內。進入八九十年代,服飾業從供需不足,到平衡,再到過?!,F在,整個行業發展進入營銷時代、品牌時代、細分化時代。
行業逐步細分化,企業有了不同的消費者定位及不同的風格,各大品牌有了自己主推的服飾類別。如雅戈爾襯衫,培羅成、報喜鳥西服,七匹狼夾克、T恤,九牧王褲業,利郎商務裝,柒牌休閑裝,波司登羽絨服,三槍內衣……企業逐漸無法涵蓋所有消費群體,只有根據自身優勢,尋求單項冠軍。
營銷活動的開展成為主要源動力,企業開始以產品創新(Product)來謀求發展——注重款式風格的突破與創新,注重體現不同的計平衡”,才夠格成為一個成熟的設計師。簡單地說,現代的產品“設計大師”必須能設計出雅俗共賞的產品。
由于消費意識抬頭,今天的消費者已不滿足于被動的接受生產商提供的產品,很多消費者不但要求廠商生產符合他們生活需要的產品,同時也逐漸要求能夠滿足心理需求的產品。消費者給設計師和生產廠商的挑戰正依循“馬斯洛需求論”而變化。產品設計的趨勢已從滿足消費者最基本的生理及安全需求到滿足社會及心理需求。若從“馬斯洛需求論”來看,如何滿足消費者的“自我實現”需求即是下一波的設計主流。
問題是,什么是消費者的“自我實現”需求?如果以手機作例子,從滿足消費者基本通信功能,到滿足多樣功能,再到滿足手機作為一種身份表征的產品,最終消費者會更進一步——要求所購買的手機代表他所認可的一種社會行為,或者他所崇信的生活方式。
在很多歐美先進國家,消費者要求手機生產廠商必須生產符合環保標準的產品。因為手機是人類有史以來生產最多的個人產品,可以想象這些壞掉、過時、丟棄不用的產品將對我們的生活環境造成多大的污染及損壞。當設計理念站在環保這個高度時,設計師的個人風格、生產公司的產品形象以及消費者的喜好就能達到一種“設計平衡”。
我確信這種“設計平衡”是未來設計的新趨勢,至于有沒有設計大師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我看服飾業的過去、現在與將來
內涵與文化價值觀,注重價格(Price)的合理制訂,注重渠道(Place)的創新發展,在服飾批發市場、代理商制度、專賣店、連鎖加盟、網絡營銷、直銷郵購甚至大賣場渠道等各方面進行創新等,并通過促銷(Promotion)活動創新來推動發展。
隨著個性化時代的到來,今后服飾業將逐步進入價值創新、管理創新階段。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滿足,包括定做等服務,都是一種價值增值。從4P到4C,從生產廠家角度到消費者角度,價值創新已經成為第一要務。
管理創新實際上指的是匹配性,注意不同定位服飾的風格與消費群體的匹配性,與渠道的匹配性。管理創新意味著生產成本的降低,意味著消費者購買成本的降低,這也是近兩年網絡營銷、直銷郵購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如PPG(從事襯衫直銷)五年累計銷售達數億件。有數據顯示,網購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02年的0.04%增加到2007年上半年的0.6%,并且極可能達到1%,其中服裝是一個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