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圖經本草》記述過這樣一則故事:昔順州南河縣有個叫何能嗣的人,到58歲還沒有子嗣,體極衰弱,他偶然發現一種在晚間能互相纏合的野草(何首烏的藤莖部分,藥稱夜交藤),遂挖取逐日服食。服食一段時間后,竟使頭發轉黑,容顏轉少,身體強健,十年內連生數子,并得以延年。他兒子何延秀活到160歲,孫子何首烏130歲時仍頭發烏黑。故此,人們把夜交藤的根稱為“何首烏”,作為延年益壽的藥品傳下來。
何首烏有補益精血,鳥發種子,養身延年之功。《本草綱目》謂:“此物性溫味苦澀,苦補腎,溫補肝,澀能收斂精氣,所以能養血益肝,固精益腎,健筋骨,烏髭發,為滋補良藥。”現代藥理研究已證實何首烏有擴張血管和緩解血管痙攣的作用,可改善微循環功能,能為腦細胞和頭發的血液供應、營養獲取提供良好條件,從而使人的面色紅潤,精力充沛,須發烏黑。
何首烏含有卵磷脂,能促進細胞的新生和發育,并能降低膽固醇,促進腸蠕動,減少腸道膽固醇的吸收,阻止膽固醇在肝內沉積,緩解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有益于防治老年心血管系統疾病。以何首烏為主藥配制的“降脂通脈飲”,其降脂效果優于煙酸肌醇片和維生素等西藥。
此外,何首烏還有類似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具有強心作用和血糖調節功能。
傳統名方七寶美髯丹(何首烏、茯苓、牛膝、當歸、枸杞子、菟絲子、補骨脂)以何首烏為主藥。說它能“烏須發,壯筋骨,固精氣,續嗣延年”。
首烏延壽丹也是以何首烏為主藥配制而成。首烏延壽丹藥性平和,微溫腎陽,補陰尤良,適宜于老年人長期服用。近代名醫秦伯未把該方對老年人的適應證歸納為以下六項:①年高稍有勞動即感疲乏者;②年高用腦即覺頭暈、耳鳴者;③年高脈搏和血壓容易波動者;④年高步履乏力,站立時腰膝酸軟者;⑤年高四肢筋骨不舒,似風濕而實非風濕者;⑥年高無癥狀,經檢查動脈硬化,或心律不齊、強弱不均者。
何首烏簡便服用法:
(1)首烏粥:制首烏30克,煎取濃汁,加米適量,熬粥,每日早晨食用。
(2)首烏粉:將首烏研成粉末,每服10~15克,加紅棗7枚,煎湯沖服,每日2次。
(3)首烏茶:制首烏15克,生地30克(酒洗),用瓷壺以沸水沖泡飲。
(4)膽固醇過高者,用何首烏15克,配生山楂15克、草決明15克、澤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5)老年血虛便秘、大便燥結者,用生首烏15克,配黑芝麻15克,水煎服,每日1劑,可養血潤腸通便。
中醫辨證治痰多 李明軍
1 寒痰由寒邪犯肺,使肺內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患者怕冷,喜熱飲,舌苔薄白或膩。可用小青龍湯加減: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細辛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氣喘加炙麻黃6~9克。
2 風痰由風邪侵肺即傷風引起,開始痰白稀,以后可轉黃黏。患者怕風,舌苔初起白,后轉薄黃。可用杏蘇飲加減:杏仁10克,蘇葉6克,荊芥6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白前10克。痰色轉黃,加膽星6克,連翹10克,銀花12克。
3 熱痰由熱邪侵肺或先受風或寒邪而發高熱數天后,使津液燒灼而轉化為黃黏痰,患者怕熱喜涼飲,舌紅苔黃膩。可用瀉白散化裁:桑白皮lO克,地骨皮10克,甘草5克,生石膏30克,黃芩10克,杏仁10克,膽星6克。
4 濕痰濕邪侵入人體(例如居住潮濕環境),使肺、脾功能失調或飲食不節而運化失調引起。痰為白色稀水樣,患者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癥,舌苔薄白或白膩。可用二陳湯加味:制半夏10克,橘紅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15克,蒼術、白術各10克。
5 燥痰 由久旱氣候干燥,燥邪侵肺所致,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覺口鼻咽燥,舌苔薄黃。可用清燥救肺湯加減:北沙參15克,麥冬10克,生石膏30克,炙杷葉10克,杏仁10克,生地15克,浙貝10克,玉竹15克。
化痰的中成藥:①鮮竹瀝水:每日3~4次,每次10~15毫升;②復方竹瀝水(祛痰靈):每日3次,每次2支;③痰咳凈:每日3次,每次1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