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歲的王女士是一家商業銀行的業務主管,一向性情開朗,身體健康。然而,在國慶過后單位組織的一次健康壹體中,王女士被查出患上了子宮肌瘤。因聽人說子宮肌瘤將會癌變,王女士從此就像變成了另一個人似的,惶惶不可終日。她很擔心自己的病情會向壞的方向發展。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也是人體中常見腫瘤之一。子宮肌瘤主要由子宮平滑肌組織增生而形成,其中有少量結締組織纖維,故又稱子宮平滑肌瘤,通稱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多見于30~50歲的婦女,以40~50歲最多見。雖然此病的具體病因尚未完全搞清楚,但專家們認為這與女性體內的激素有一定的關系。子宮肌瘤常見的癥狀有下列幾項:
月經改變 月經改變是子宮肌瘤最常見的癥狀,表現為月經量比以前增多,月經期比以前延長,月經周期縮短,行經的次數增多。月經周期可縮短到15~20天,每次月經出血超過7天,而且月經量明顯增多,可有血塊。黏膜下子宮肌瘤還會出現不規則的陰道流血,月經淋漓不凈。如果患者同時合并有卵巢功能障礙,還會有月經紊亂。
腹部包塊有一些婦女是因為偶然情況下摸到下腹部包塊而檢查發現患了子宮肌瘤。這些患者往往沒有任何癥狀,在清晨憋尿的時候腫塊摸得更清楚。
白帶增多肌壁間和黏膜下子宮肌瘤,由于子宮腔增大和子宮內膜面積增加,子宮內膜腺體分泌增多。加上子宮肌瘤生長,使得盆腔血管充血,就造成了白帶增多。有將近—半的子宮肌瘤患者有白帶增多癥狀。
腹痛、腰酸、下墜感子宮肌瘤如果不出現并發癥,不會有腹痛。當漿膜下子宮肌瘤發生蒂扭轉時可有急性腹痛。當子宮肌瘤較大時,會壓迫、牽拉盆腔內的血管、神經以及結締組織等,并引起血液淤積在盆腔內,會產生下腹部的墜脹及腰骶部的酸痛。勞累可使經期盆腔充血癥狀加重。妊娠期或產褥期,肌瘤內的小血管發生退行性變化引起血栓形成和溶血,血液中的血紅蛋白滲入肌瘤組織中。使肌瘤變為紅色,亦稱肌瘤紅色變性。此時,患者會出現劇烈腹痛,伴有肌瘤局部的按壓痛,并有發熱癥狀。
壓迫癥狀 由于子宮位于膀胱和直腸的中間,當子宮肌瘤長得比較大時,向前可壓迫膀胱,引起尿急。排尿次數增多。有時還會由于肌瘤壓迫膀胱,使尿不能排而潴留在膀胱內引發炎癥感染。長大的子宮向后可壓迫直腸,患者會出現大便困難、便秘。
一般說來,子宮肌瘤是一種良性腫瘤,僅有少數病例發生惡變。所以,對被檢查出患了子宮肌瘤的女性來說,大可不必過分緊張,早期發現早期對癥治療,此病的預后很好,痛變畢竟是極少數。雖然子宮肌瘤病變的可能性很小,但就女性來說,尤其是中年女性,注重自我保健,加強預防是非常必要的。一是注意調節情緒。防止大怒大悲、多思多慮,應盡量做到知足常樂,性格開朗、豁達,避免過度勞累。二是注意節制房事,同時更應注意房事衛生。拒絕經期性交。保持外陰清潔。三是注意飲食調整。子宮肌瘤的形成與長期大量雌激素刺激有關,因此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對子宮肌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飲食方面要做到,飲食定時定量:堅持低脂肪飲食,多吃瘦肉、雞蛋、綠色蔬菜、水果等;多吃五谷雜糧如玉米、豆類等;常吃富有營養的干果類食物,如花生、芝麻、瓜子等;忌食辛辣、酒類、冰凍食品等。四是定期做婦科查體。為了早期發現子宮肌瘤,最好的方法是婦女學會一些生理衛生知識,掌握一些子宮肌瘤的常識,并能堅持每年至少做一次婦科查體。日常生活中,如出現一些輕微的異常,像月經不調、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不規則陰道流血、下腹痛、白帶增多等,不要輕易放過,因為這些異?,F象很有可能是子宮肌瘤的早期癥狀。有些人自己觸摸到下腹包塊,但認為包塊不痛不癢,就未引起注意,導致子宮肌瘤成了“漏網之魚”。遇到這些情況,應引起重視,立刻到醫院去做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避免發生漏診,延誤治療。
銀耳蓮子羹潤膚防皺
原料:銀耳10克,蓮子6克,紅棗10枚,冰糖適量,水淀粉適量。
制作:銀耳水發后洗凈,紅棗洗凈去核,兩者放人碗中備用。鍋上火,加入適量清水,放入銀耳、蓮子、紅棗同煮。待銀耳、蓮子、紅棗熟后,加入冰糖調味,盛入碗中即可。
功效:有較強的滋補健身功能,是傳統的潤膚養顏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