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稱創新的研究,特別針對行業挑戰者如何應對強大的在位企業的戰略模式選擇,這個角度對中國企業具有非常大的參考價值——中國改革開放不足30年,企業的發展歷史大都比較短,即使是一些發展歷史較長、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放到全球范圍來看,也仍然是中小企業,扮演的也是挑戰者的角色。即使在中國本土市場上,面對擁有資金、技術、規模、經驗等綜合優勢的跨國公司,很多中國企業也總體上處于劣勢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生存,發展、壯大、成長,辨析、創造、利用不對稱局勢來形成競爭優勢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杠桿。
中國市場具有實施不對稱創新的豐厚土壤
市場空間的形態越豐富、差異性越大、變動性越強,實施不對稱創新的機會就越多。以不對稱創新理論的角度分析,市場空間的形態越豐富、差異性越大,那么即使領先者也無法全面掌握所有信息,這就為創造信息不對稱優勢提供了可能。市場的差異性比較大,就需要多種業務形態或產品類型才能匹配市場需求,這就為創造優先級不對稱優勢提供了可能。而變動性越強,原來屬于領先企業優勢的資源就更有可能成為其劣勢,這就為捕獲意愿不對稱優勢提供了條件。
由于中國是一個領土廣闊、人口眾多的大國,又是一個經濟處于高速增長期的新興市場,這個市場上既有上海、北京,深圳這樣的緊迫世界時尚的消費人群,也有處于滿足基本生活需要,追求實惠的廣大欠發達地區。不同區域由于地域消費文化上的差異,在大部分產品的具體消費方式上也表現出非常大的差異。而且由于經濟處于高速發展期,無論是需求要素還是生產要素都處于經常的變動之中。
這種市場形態是企業實施不對稱創新的最佳土壤。因為市場的空間差異性大,所以在任何市場上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長期有效地壟斷市場,總會具有相對薄弱的細分市場,而由于中國整體的市場規模大,即使是在一個小的細分市場上的突破,對一個成長型企業來說,都可能形成一個相當可觀的銷量。所以可以預計,除了國家高度壟斷的戰略性產業之外,市場化競爭的各個市場上,市場格局都遠沒有定型,新生的公司有很多的機會去顛覆原有的市場格局。
現階段所特有的一些不對稱因素
外資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實力雄厚、技術領先、人才濟濟,但對中國社會的了解可能流于表面,很難深入到基層市場。國有企業擁有政策上的優勢以及在一些行業上的在位優勢,但由于體制上的束縛,以及歷史包袱等原因,要提高運營效率會受到多方面的制約。民營企業體制靈活,沒有歷史包袱,也熟悉本地市場,但在資源上的積累不夠,政策上也受到各種制約。
這種差異在某種程度上還將長期存在。這是一種基本的結構上的差異,所以不管是哪一類企業,從利用不對稱的角度,首先要把自己的優勢和特長真正想清楚。
作為中小企業,有三類基本的不對稱可以利用:
1 本土企業與跨國公司之間所固有的不對稱要素。比如跨國公司利用技術、資金優勢,一般會傾向于高舉高打,占據大城市等中心市場,但在邊緣、中小城市、農村等市場上的拓展力度就相對較弱。在輿論和宣傳上,本土企業可以強調民族企業,而跨國公司則不能,所以在宣傳方式上就有可以利用的不對稱要素。在經營側重上,跨國公司一般強調技術優勢,而本土企業則注重利用對市場熟悉的特點,深耕渠道和終端。在產品特點上,跨國公司利用技術優勢強調技術上的領先,本土企業則注重產品的延伸開發和應用開發。在組織結構上,跨國公司為了保持總部的控制力,在決策權上很難完全下放給區域分部,這會導致決策上的緩慢,而本土企業可以直接決策,管理層有更大的發揮空間,相對來說也更有企業家精神,這種組織上的差異導致的經營上的差異在互聯網行業表現得特別突出。在互聯網行業上,跨國公司還鮮有勝跡,跟全球一體化管理導致的本土化的不適應有很大關系。
2 地方企業與全國性企業之間的不對稱要素。中國地域廣闊,由于各地的風俗人情、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以及行政隸屬上的分割,全國性的公司要保持整體上的控制,很難在組織、管理、產品開發上完全匹配每一個地域的需求,這就給了地方性公司利用特有的不對稱要素生存發展的空間。《不對稱創新》中列舉的鄉謠公司就是很好的例子。每個中小企業,都可以從地域需求特點、或者從地域資源特點中,找到戰勝大品牌的獨特不對稱要素。
3 利用全球經濟一體化浪潮下的產業轉移的不對稱要素。改革開放之后,中國利用大量合格、廉價勞動力上的優勢,大量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從發達國家轉移的機會,形成了事實上的“中國制造”,這一趨勢還在進一步的深化過程中。隨著中國整體的勞動力素質、產業環境、基礎設施、科技水平上的進步,將有更多的產業具備承接發達國家產業轉移上的機會。對于勞動力優勢,不能只是狹義地理解為低端的裝配或加工勞動力,事實上,隨著大量的大學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在一些技術開發型的產業或研發環節,中國和發達國家相比也將產生比較優勢,這也會成為中國企業發展壯大自己的不對稱優勢。這里面有非常大的可以利用的空間。
利用變化中產生的不對稱局勢
利用行業變化趨勢對在位者發起進攻往往是比較好的時機,因為趨勢上的變化最容易讓優勢企業的競爭優勢變為劣勢、資產變為負債。而在變化的環境面前,越是原來的優勢企業,適應環境變化而進行變革的意愿也最差。當快速變化、錯綜復雜越來越成為很多競爭性行業的基本特征,如何抓住變化中的機會形成不對稱局勢就變得非常重要。
要利用行業變化產生的不對稱局勢,我覺得企業需要有三方面的儲備:一是對行業發展的洞察力,對行業變化的潛在驅動力以及行業內的競爭力量在行業變遷中的此消彼長有比較清晰的前瞻。二是匹配行業變化需要的資源和能力。“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三是等待的能力。只有善于等待,才能更好地利用行業的機會,在需要整固的時候不盲動,選擇合適的出擊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