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荷蘭Eindhoven市郊的EVoluon,有一座頗具時代特色、外形獨特的飛碟狀建筑,這就是飛利浦公司設計總部,正因為有它的存在,使得Eindhoven成為全球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心中的圣地。
這座經歷80年風雨洗禮的設計中心,曾經誕生過無數的傳奇設計既有小巧的掌上無線音效接收球,也有能幫你潔凈空氣的“空氣樹”;既有自動調節溫度、濕度和光線的“科技盆栽”,也有能夠依照主人心情隨時轉換顏色的“變色龍”立燈——飛利浦這些創意十足的概念產品,會將你帶入一個魔幻般的世界。
2004年年底,飛利浦在全球同步推出的大屏幕平板電視,最大的亮點是采用第2代“逐點晶晰”技術和具有“流光溢彩”功能。第2代“逐點晶晰”技術,將超高清晰度、絢麗無比的色彩以及前所未有的對比度巧妙地融為一體,提供了令人不可思議的完美畫質。置身電視之前,如同身臨其境。該電視具備的“流光溢彩”功能,可向電視機后面墻壁上投射出可調光線,從而創造出一個奇妙的魔幻空間。當綠茵場呼嘯而來,你會覺得自己也作為一名球員加入了扣人心弦的比賽,而當戀人在夕陽西下依依不舍時,落日余暉也將灑滿整個房間。“看”電視的方式,從此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用戶不僅可以看到一切,還可以感受到一切。
除此之外,飛利浦還有眾多產品以設計見長。當你在逛家電超市或挑選電子產品時,飛利浦獨特的魅力總是像魔石般把你吸引過去。人們欣賞飛利浦產品的簡單、高雅、親切、便利,從家居產品、廚房用具、個人護理到照明、醫療器械,無不是一致的格調。“產品是品牌的最佳代言人,飛利浦要做的就是創造自己的設計風格。”在飛利浦看來,要想讓消費者輕松辨認出自己的產品,或許沒有比個性化的設計更直觀,更有效的了。
“讓我們做得更好!”秉承這樣的信念,近二十年來,飛利浦一直在尋求設計方面的突破。
人本主義的設計語言
1980年以前,設計部在飛利浦只是一個主要負責廣告設計的機構。在這個階段,飛利浦過分強調設計師個人的創造能力,而忽略了產品整體的設計系統管理,忽略了消費者的內心想法。盡管對每一件產品本身來說,可能都是藝術品,但是對消費者來說,這樣的產品未必適用。由此帶來的結果是,飛利浦設計出來的產品越來越偏離大眾,而另一方面,飛利浦的產品線也開始大規模膨脹,公司很難對過寬的產品線實施協調管理。
到了20世紀90年代,飛利清的產品設計理念發生了重大轉變。自1991年Stefano Marzano加入飛利浦公司并擔任設計部主管以來,他一直堅信設計技術本身已經不能滿足創造“相關的、有意義的解決方案來更好地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的需要。他更傾向于采用一種基于市場研究的戰略,更加以人為本,他的設計理念被稱為“高設計”。這一戰略被很好地貫穿于整個產品上市過程并把更多的人文因素融入其中,如趨勢分析學、心理學、社會學和文化人類學的智慧。Marzano認為,解決方案不應該僅僅是因為技術上的可能性而被創造的,還應該考慮到人們需要它是因為它能夠按照人們喜歡的方式去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
作為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設計團隊之一,飛利浦設計中心認為:為人們創造美好生活品質是設計師的最基本的義務;他們的工作不可避免地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全世界許多人的生活,其中也包括設計界自身。
1993年前后,飛利浦設計中心開始全面轉型,從“以人為本”的創新思路調整自己對設計的理解,更加強調從用戶自身的體驗出發來開發產品,同時注重社會和文化方面的研究,以求全面均衡地創新產品。飛利浦設計部門的任務就是追求更好的設計品質,提供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為客戶、股東和社會創造價值。
捕捉人們內心的需求
轉型后的飛利浦把新的設計理念歸結為6條原則,第一條便是“將人放在第一位”。正是基于這種以人為本的思想,飛利浦努力捕捉人們內心的需求,并將簡單原則貫穿到產品創意、設計和制造的各個環節。
“你知道歐洲人、亞洲人、非洲人對圓形、方形的感覺究竟有什么不同嗎?”每一年飛利浦都會設置10個類似的概念問題,激發設計師們的想象力和觀察力。飛利浦認為,設計師的工作不是簡單地畫一堆華而不實的設計圖,而是要捕捉人們內心的需求,賦予產品動人的靈魂——這是設計師們的首要工作。
和很多跨國公司不同,在飛利浦全球12個設計團隊的450多位成員中,除了設計師外,還包括未來學家、心理學家、歷史學家、人類學家等。這些專家將參與圍繞產品的整體體驗設計的全過程。他們細心觀察人們的生活,看消費者如何使用產品,并研究其行為心理。在飛利浦看來,要想真正為客戶創造價值,產品設計就應該與生活需要聯系起來,為人們創造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飛利浦的LCD液晶顯示器就是為滿足消費者內心需要的產物,它更為人性化、更節省空間、更容易使用。其中98平方厘米液晶顯示器領域的主打機型150系列在消費者中口碑極佳,從問世之日起就成為市場上最受青睞的機型之一。應用全新飛利浦液晶技術的新150系列包括家用150S3F、商用150B3B和專業150P3A等主要機型,作為原150系列的一個有效延伸和升級,它們在秉承了飛利浦產品一貫的高品位、高質量的同時,將重點放在了產品的外觀設計上,以超輕超薄特色顯示出令人傾倒的纖巧魅力。18mm的超細邊框相當于同類產品的1/2,在顯示畫面大小相同的情況下,占用的體積都要小很多,從而極大地節省了空間,并使畫面變得更加清晰。第三代超薄式內置電源設計的顯示器最小厚度僅為52mm,相當于普通液晶顯示器的2/3,邊框厚度只有16mm,比當前市場上最薄的顯示器邊框薄了1/2,從而可為使用者節省更多室內空間。
“一個設計”
作為一家跨國公司,飛利浦設計中心的400多名設計師們每天為公司貢獻出許多天馬行空的創意,對這些創意進行整合就顯得非常必要。
“我們發現,遍布全球的設計人員對于一些基本信息的需求量很大,既然如此,何不想一個方式,讓大家很容易得到這些信息。”飛利浦設計部門的一位負責人說,“因為設計師背景不同,擅長的設計領域不同,也需要一套整合工具,以便讓這支多國部隊能夠以共同的語言進行設計圓桌會。”
為此,飛利浦提出了“一個設計”(onedesign)的理念,即一切工作都與設計相聯;并開發出一套“New Value Signstoolbox”系統,包括文化、科技及商業行為三大主題,按照短期(3年以下),中期(3年~5年)、長期(5年~10年)的時間表,制成小卡片。包括設計師、工程師甚至行銷團隊人員,都可以通過這張小卡片實現順暢溝通。
比如在“文化價值:中國的民俗風情”的小卡片上你可以看到:“在中國,紅色被視為喜慶的顏色:在中國,人們講求倫理,崇尚儒家思想。”“科技趨勢:個性化需求”的主題卡片則提示:“科技進步的速度越來越快;科技要能洞察個人需求;現代科技導致個人信息被濫用等。”卡片上這些描述,并非憑空想象,而是建立在縝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的。
不管是內部研發,還是與外部的其他設計工作室聯合公關,這套卡片都能發揮重要作用,幫助飛利浦的設計人員對所有信息建立總體的印象。
此外,在飛利浦,每一個項目都會為管理者營造出真實的商業環境,并使他們對與設計相聯的服務現狀做出認識和評價,然后設計部門根據他們的評價結果挑選出可行的設計方案,從而將項目成功地導入設計階段。飛利浦成功地將設計與管理結合,從人與環境、人的需求到設計方案、品牌建立、管理決策形成了“一個設計”。
對飛利浦來說,設計是一種財富,設計的目標是將最好的產品和服務奉獻給用戶。在飛利浦,服務與設計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兩者都是為了給用戶提供超過預期的品牌體驗,共同構成了飛利浦的核心競爭力,并使其以“設計創造生活”的品牌形象在全球深入人心。
“精于心,簡于形”
2005年10月,飛利浦向新聞媒體展示了一批有望在3年~5年后問世的“概念產品”,這些產品既有小巧的掌上無線音效接收球,也有用于醫院CT掃描的“五彩天空”。 這些產品被分為分享,關心、成長、信任和娛樂五個類別。
盡管這些產品要真正走入我們的生活還尚需時日,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簡單。飛利浦首席營銷官芮安卓強調,飛利浦必須將“簡單”的原則貫穿到產品創意、設計和制造各個環節之中。
實際上,飛利浦對“簡單”的追求,來自于市場競爭帶來的壓力。飛利浦的技術創新能力一向傲視群雄,其每年的研發費用約占公司年收入額的9%。但是,由于過于追求產品的先進性,從而忽略了消費者對新產品“簡單易用”的需求,從而導致了飛利浦收益的大幅下滑,甚至一度出現過巨額虧損。
此外,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以及發展中國家的成本優勢,使得飛利浦依靠一兩種創新產品就能長期獲得高額利潤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為此,2004年飛利浦推出了新的品牌主張:“精于心,簡于形”,明確了公司未來的產品創新方向。達·芬奇曾說過:“最復雜的問題莫過于讓一切變得簡單。”如果消費者無法使用廠商提供的所謂創新的東西,那么這樣的創新就沒有任何用處。飛利浦“精于心,簡于形”所希望的,其實也正是讓一切變得簡單。
飛利浦注重從用戶體驗出發來開發產品,而簡單是客戶體驗的核心所在,因為公眾們早已厭倦了無法錄制電視節目、厭倦了耗費大量時間閱讀操作手冊和復雜的操作程序……簡單化的設計為產品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飛利浦所倡導的“精于心、簡于形”,實際上是在提倡一種簡單的生活方式。新產品在技術上可能是高度先進和復雜的,在消費者使用時一定要注重“簡單”,讓產品使用過程變得更加輕松愉悅。
為此,飛利浦專門組建了“簡化顧問組”,由服裝設計師、IT架構師、建筑設計師、放射專家和汽車設計師等各方面的設計師組成。研發部門開發出“產品”后,這支團隊則負責從外觀和操作界面上提出意見。
飛利浦與薩拉·李咖啡公司合作開發的家用SENSEO電動咖啡壺,便是運用簡單原則的成功范例。這種簡便實用的咖啡壺與雀巢的Nespresso型咖啡壺等對手展開競爭,在推出第一年就占領歐洲咖啡壺市場60%的份額,隨后在全球市場大獲成功,成為飛利浦體現“精于心、簡于形”設計理念的標志性產品。
設計時代的來臨
飛利浦用自己頗具人性、簡單實用的設計令無數消費者怦然心動,久而久之,這種設計風格構成了品牌的一種文化特質,這顯然是那些天花亂墜的廣告所不能及的。在人本設計理念的指引下,飛利浦旗下的眾多產品成了市場的寵兒,新產品在總營業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也帶動整個企業逐漸走出了低谷。2005年,飛利浦銷售額的49%來自新產品,而2003年這一數字僅為25%。
屢獲殊榮
與此同時,飛利浦在各項設計大賽中也是捷報頻傳。2005年12月,飛利浦數碼相框(DPD)繼拿下2005年日本G-Mark大獎與臺灣Design Awa rd工業設計金獎后,又在世界權威工業設計協會暨德國國際論壇設計協會(iF)第52屆“iF設計獎”這一設計屆的奧斯卡獎上榮膺工業設計大獎。2006年3月,在第七屆國際照明電器博覽會上,飛利浦一款名為“CITYWlNGPEDES-TRlAN的LED”街道照明燈具又奪得iF產品設計金獎。
2007年1月10日,中國多項產品設計大獎紛紛花落飛利浦。其中飛利浦無線音樂中心的“WACS700”獲得“中國最佳創新設計獎”,飛利浦便攜式擴音系統SBAl 500、飛利浦家庭秤HF8000、飛利浦閃存MP3播放SA9200和飛利浦無線鬧鐘WAK3300獲得“2006中國年度最佳產品設計獎”。這是繼2006年飛利浦八款產品獲得“2006中國iF設計大獎”優秀設計獎后的再度豐收。
工業設計講究美學理念,實用性、創新性、可行性,不僅僅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新型的智慧型產業。具備完美產品設計的飛利浦數碼相框擁有簡易便捷的操作界面,讓先進科技變得平易近人,老人小孩也可以輕松操作,而簡約的北歐風格則賦予飛利浦數碼相框優雅時尚的外形,與環境裝飾相融合,并有多種外框可供選擇。
作為溝通消費者和企業的一座橋梁,產品設計已經越來越顯示出其在理解消費需求和企業現狀方面卓越的創造力。飛利浦,蘋果、三星等國際企業之所以能保持產品經久不衰,并最終成就自己的“神話”,都離不開其不斷創新的產品設計。
對于那些打算走出國門的中國企業來說,也應該意識到設計或許是比成本優勢更有效的全球通行證。在許多歐洲國家,顧客看到產品上有小紅點標志就會毫不猶豫地購買,因為他知道這個產品肯定好用。實際上,產品上的小紅點正是與iF獎齊名的另一項德國工業設計大獎紅點獎的獲獎標志。
2006年年初進行的一項市場調查顯示,影響消費者購買產品的因素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雖然產品質量因素依然排在首位,但是產品設計已經超過價格位居第二。這給以往過于依賴成本優勢的中國企業提了個醒,產品設計已經成為產品的第二生命,應該積極順應新的消費趨勢,把產品設計磨礪成市場競爭的一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