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案頭堆著一疊受助學生寫給上海市靜安區檢察院陳宗愷的信,除表達對陳叔叔發自內心的感激外,他們中有的向陳叔叔匯報了考試的成績,有的說長大了要向陳叔叔那樣資助貧困學生,報答社會;有的還寄來了自己的照片……然而,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也許至今還根本就不知道,每年慷慨解囊,無私援助他們的陳叔叔,竟是一位肝癌患者……
病中,他默默去了慈善基金會
十年前的一次體檢,時年35歲的陳宗愷被查出患上“肝癌”。緊接著便是緊張的動手術、化療、服藥……驚魂過后,一切都慢慢恢復了平靜。陳宗愷躺在家中:單位領導、同事如同親人般的關愛、市檢察院和市慈善基金會將慰問金送到醫院病床前;他就醫的中山醫院對他體貼入微的關懷……往事如電影似的一幕幕在他眼前閃動,并時時打動著他。他想,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卻得到社會如此多的關愛,在念大學時,就曾受助于“人民助學金”,我如何報答社會呢?一天,他偶爾從報上得知市慈善基金會和解放日報正聯手開展幫困助學活動的消息,眼睛為之一亮,幾乎沒有猶豫,他立刻抓起電話與市慈善基金會聯系,詳盡了解了一切情況后,他即刻去市慈善基金會默默捐了1500元,資助本市莘莊中學一位學生。以后每當逢年過節或新學期開學,他總不忘再匯些錢給他。然而,當時陳宗愷自己每月的病假工資才700元,還要支付每月不能報銷的昂貴的藥費;兒子尚在上幼兒園;市慈善基金會的經辦人和一次次被資助的貧困學生哪里知道那個經常來捐款的熱心人竟是個不幸的肝癌患者……

陳宗愷告訴記者:他之所以選擇資助貧困學生這個方式來報答社會,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堅信,知識就是力量,知識能改變一切,此話一點也不含糊。他在多年辦案過程中,接觸到不少的不良青少年,其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各種因素干擾下,他們沒好好讀書。如若能讓每一個在讀書年齡段的青少年都能上學讀書,該多好!
就這樣,他寧可節省自己,卻年復一年資助了一個又一個貧困學生,經他資助的學生有的考上了大學,有的考上了衛校,不少被評為優秀共青團員,三好學生。可又有誰知道,幾年來,他在自己經濟條件并不好的情況下,哪來的錢呢?原來他是將單位給的補助款、妻子給的零用錢、自己辛辛苦苦“爬格子”掙來的稿費,甚至節省下來的午餐費,一筆筆,一點點悄悄地積起來的呵!
他感動了記者,感動了社會
一天,他照例去市慈善基金會捐助一位他曾資助過的從小失去父母、和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日前已考入衛校的崇明學生小郭。誰知,這年高中類助學款已上調至2500元了,然而不知此情的他仍然帶了1500元,正在尷尬之際,一位因他多次捐款而早已和他熟悉的市慈善基金會的葉老師走過來,建議陳宗愷現場替小郭代寫一份申請某慈善人士設立的衛生系統專項助學基金材料,并特地要求寫明他和小郭之間的關系及目前各自的詳情,說這樣做,申請成功的概率或許會高些。無奈之下陳宗愷照葉老師的說法寫好了材料。葉老師和他的同事們這才如夢初醒:啊!眼前這位幾年來一直在默默奉獻愛心的人民檢察官,竟是一位癌癥患者!大家都被深深感動了!不久,此事讓解放日報的陳記者知道了,深受感動的他當即打電話要求采訪陳宗愷,可自從因病長休以來,早已習慣處世低調、習慣于清靜寡欲的陳宗愷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絕了記者的采訪要求。幾次三番后,毫不氣餒的陳記者在電話那頭誠懇地對陳宗愷說:你是現實生活中深深感動我的第二個人,我采訪你的目的是要感動更多的人來投身慈善事業……經反復思考后,陳宗愷才勉強接受了陳記者的電話采訪。就這樣,不幾日,陳宗愷的事跡見報了。社會又一次被感動了!
見報當天,就有許許多多電話打到市慈善基金會,表達了資助小郭的意愿,他們中有曾受到社會幫助現已成為企業家的孤兒;有年旬八十的老勞模;有紅十字等社會救助機構;甚至還有龍華禪寺的出家人……他們無一不為陳宗愷的高尚品質所深深感動。至此,區檢察院的領導和同事們方才知道陳宗愷多年來病休在家悄悄做的一切,大家也深為感動。院領導經研究后決定派專人赴崇明衛校去慰問小郭同學,并決定與小郭結對幫助,解決她的學雜費及和奶奶的生活困難。以期減輕陳宗愷的經濟負擔。那天,解放日報陳記者和陳宗愷亦同車前往。
站在校長室門口的小郭同學,手捧鮮花,顯得有些局促不安。她和校領導、教師、同學們前幾天剛從報上得知眼下他們正焦急地等待著的這位未曾見面卻數年來一直熱心資助她讀書,經常寫信寄書籍,鼓勵她的陳叔叔卻是身患大病呵!看著陳叔叔在眾人的簇擁下正微笑著朝她走來,眼里早已滿含淚水的她再也無法控制住自己了,撲上前去,一聲:“陳叔叔啊……”早已泣不成聲。此情此景,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令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很多人欷噓不已。
他將一如既往堅持下去
經過8年的精心治療和精心調養,陳宗愷于去年初回到了他熱愛的工作崗位。院領導關心他,為他重新安排了較適合他目前身體狀況的工作。
那天,我們面對面坐著,他看上去紅光滿面,精神也不錯。交談中,得知他如今每日還在服藥,并定期去醫院檢查。幾次檢查下來,各項指標均合格。在和他交談過程中,他談得較多的還是他生病時各級領導、同事、社會各方面對他的關愛如何如何。他說他承受了這么多的關愛,是要懂得回報的,起碼也算是盡一點社會責任吧。事實上從他七年前捐出的第一筆助學款至今,他從未間斷。幾年來,僅現金他就捐了1萬多,還不包括各種書籍,文具用品和逢年過節、新學期的額外匯款。重新工作后,有工資了,他捐款的額度更大了。他說他將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繼續盡自己的力量捐資助學。他還說每次捐款時和捐款后,想著那些他資助的學生能安心讀書了,尤其是讀著他們那一封封日見進步的回信,心里很舒服。
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語言,質樸得不能再質樸的心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舉動,卻映照著陳宗愷那紅亮的心,那崇高的品質,那絢麗的人生。
是啊!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多一份這樣的情懷,這樣的關愛,我們社會就多了一份平安,多了一份穩定。在此,讓我深情地道一句:宗愷,我的好兄弟!你的生命因奉獻而精彩!
編輯:曹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