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是一句膾炙人口的歌詞,花朵又是千古以來人們習慣用于兒童的比喻。今天,面對山西省揭露出來的殘害童工的血腥事實,我們不得不討論“黑磚窯為什么那么黑”這個沉重的話題,事件背后的瀆職和侵權問題更值得我們深思。
冰山一角
據《人民日報》記者吳焰披露:黑磚窯非法用工問題,至少在4年前,就已震驚過全國。 那時,一位名叫張徐勃的陜西民工,在被騙到山西永濟一個磚窯打工的3年中,失去人身自由,過著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悲慘生活,兩腿致殘后遭棄,幸得村民熱心相助,才揀回生命。此事的披露,掀開了當地黑窯主非法用工的冰山一角。
此事過去4年之后,依然是在張徐勃當年遭受非法用工的永濟縣以及洪洞縣,依然是在屢打不絕的黑磚窯,又出現了同樣的問題。6月2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聽取了勞動保障部、公安部、全國總工會聯合調查組關于山西“黑磚窯”事件調查處理初步情況的匯報,山西省長于幼軍代表省政府作了檢查,勞動保障部匯報了下一步工作安排意見。
會議指出,山西“黑磚窯”不僅存在嚴重非法用工問題,而且存在黑惡勢力拐騙、限制人身自由、強制勞動、雇傭童工、故意傷害甚至致人死亡等嚴重違法犯罪行為。會議要求,山西省政府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進一步做好山西“黑磚窯”事件查處和善后工作。我們必須充分肯定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事件被披露之后的果斷決策,必須充分肯定勞動保障部、公安部、全國總工會聯合工作組的工作成效,必須充分肯定山西省有關領導向全省人民檢討等行動的誠意。
但是,時至今日,我們仍然有必要追問:黑磚窯為什么那么黑?黑磚窯為什么會由少到多、由違法到犯罪愈演愈烈?黑磚窯為什么一定要等到中央領導親自追查之時才被取締?在全國各地還有多少類似黑磚窯的煤窯、作坊、地下工廠亟待查究?還有多少童工亟待解救?特別值得重視的是,由被拐騙成為童工的家長正在繼續尋找自己的孩子,他們連續無功而返的經歷已經發現昔日的童工“不見了”。但愿童工被隱藏的判斷能夠真是“假新聞”。
墨跡效應
顯然,“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無疑是因為花兒具有良好的生存環境,花兒尚未受到人為的破壞。黑磚窯的“黑”也是一定社會環境結下的惡果。心理學中的“墨跡效應”注明,在一張白紙之上,哪怕是濺上一個面積小小的墨跡點,也會顯得十分顯眼,如果同樣大小面積的墨跡點落在骯臟的紙面上,這個墨跡點就會被淹沒,甚至連發現它都十分困難。
據聯合工作組認定,山西大量非法磚窯廠非法用工。現已檢查的3347戶磚窯廠中,有2036戶屬于無證經營,涉及非法使用農民工5.3036萬人,現已確認童工12人,尚有9人的年齡正在核實中。僅據以上數據,我們就可以看到非法用工問題的普遍性和嚴重性。舊社會的“包身工”還有一紙“包身契”作為查證的依據,如今在黑磚窯里的童工已經到了連年齡都需要核實的程度。
毫無疑問,2036戶無證經營的非法磚窯每年都為拉動地方的GDP作出了“貢獻”,當地的有關管理機構絕不會不知情。沒有某些地方官員的默認或者暗中支持,這些無證經營的磚窯是一天也不可能生存的。如果說磚窯主殘忍之極的話,在實施血腥壓榨的行為背后一定還有利欲熏心的官員在充當“保護傘”。當然,“保護傘”也有來頭不同與大小之別,當“保護傘”的數量多到一定程度時,“保護傘”之間的利益鏈又開始形成。在這種背景之下,許許多多違法行為都會在官員眼中視而不見,至于童工的存在也必然被“邊緣化”。
食物鏈底端
運城市臨猗縣公安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警官對記者說,基層派出所常年處于鄉村,難免會和磚瓦窯有些瓜葛,但收取“保護費”不會是普遍現象。我們但愿公安派出所收取“保護費”不是普遍現象,但是,另一個確鑿無疑的事實是“最多時有11家部門收取黑磚窯的費用。”黑窯主的貪婪固然可惡,巧立名目收取黑磚窯費用的行政管理部門更應當查究。童工(包括其他非法用工的農民工)→領班→打手→包工頭→磚窯主→保護傘,無形之中已經構成一條“食物鏈”。
童工處在“食物鏈”的最低端,磚窯主、包工頭在既有利益有限的情況下,必然設法尋找更低廉實用的勞力、以延長勞動時間、克扣工資、不發工資、限制人身自由等辦法實施殘酷的壓榨。其實,黑磚窯并不缺少“公公婆婆”, 我國的行政管理隊伍不可謂不龐大,管理的專業化分工不可謂不精細,但不知從哪一天開始,“收費”幾乎成為管理的代名詞,檢查工作的重點在于“檢查餐桌”,只要把檢查人員“孝敬”好,磚窯的生產就會在無形之中得到保障。在這樣的潛規則之下,黑窯主自然要把各項收費、罰款和“孝敬”管理部門的全部費用計入生產成本,易于控制的未成年人以及成年殘障人必然成為黑窯主獵取的目標。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利欲熏心的剝削者并不令人奇怪,關鍵是公民以納稅方式養活的政府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必須以自身的無利益狀態履行行政職能,而不是成為剝削者的“保護傘”。亞里士多德早就說過,“為政最重要的一個規律是:一切政體都應立法制定并安排他的經濟體系,使執政和屬官不能假借公職,營求私利。”(亞里士多德:《政治學》,商務印書館,1965年版,第269頁。)有人抱怨被殘害的農民工過于麻木,這真是“飽漢不知餓漢饑”了,當每每反抗帶來的都是毒打和更加殘忍的壓榨時,麻木得連反抗的愿望都不會生成這就是無可奈何的真實。我們可以肯定地說,貪官污吏行賄時使用的錢財一定是搜刮民脂民膏而來,哪里有腐敗哪里就有腐敗的“食物鏈”。“食物鏈”呈現頭粗尾細的遞進形態,黑磚窯里的童工居于“食物鏈”的最低端,其境遇慘不忍睹是必然的。
瀆職與人權
1989年11月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第3條明確規定:“關于兒童的一切行動,不論是由公私社會福利機構、法院、行政當局或立法機構執行,均應以兒童的最大利益為一種首要考慮。”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初加入《兒童權利公約》以及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以來做了大量工作,早在1998年就批準了國際勞工組織《最低就業年齡公約》。《勞動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和《禁止使用童工規定》都明確規定,任何用人單位均不得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并對違法用人單位規定了處罰措施。《刑法》規定,對強迫童工勞動、使用童工從事危重勞動,構成犯罪的,要追究責任人的刑事責任。

從以上規定可見,我國對未成年人保護歷來高度重視,對打擊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的態度是堅決的,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日常性管理的疏漏也嚴重存在。正是由于政府相關部門對社會管理的缺位和公職人員的失職、瀆職以及個別人的腐敗行為,使得非法用工在我國已經成為見怪不怪的“家常事”。尤其值得重視的是拐騙民工、使用童工和雇用智障人員等犯罪行為得以存在的基礎是非法用工的普遍化、慣常化。
美國著名哲學家、倫理學家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 1921- )在《正義論》一書中闡述了有關平等的三項原則:一是平等地對待所有的人(平等自由原則);二是給予不同的人以同等的機會(機會的公正平等原則);三是使“最少受惠者”得到最大的利益(差別原則)。其中,使“最少受惠者”得到最大的利益的差別原則特別應當引起我國各級政府的重視。這是因為,弱勢群體客觀存在,當處于最不利地位的弱勢者都能得到良好的照顧的時候,社會各層次的利益公平就自然實現了。形象地說,權利保護和利益的調節不應當給已經獲得最大利益者“錦上添花”,而應當為在利益獲取中處于最不利地位者“雪中送炭”。
各級政府不僅要徹底查清、嚴肅處理諸如此類的事件,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和黑惡勢力,解救全部受害人員,嚴懲違法犯罪分子,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特別是未成年人和智障人員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還應當進行的另一項重要工作是,以山西黑磚窯事件為例,舉一反三,自查自糾,歡迎包括輿論界在內的各方面力量實施監督,鏟除黑惡勢力的“保護傘”,從政府的運行機制上防止腐敗“食物鏈”的形成。
(作者系上海政法學院教授)
編輯: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