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6日,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法院第2法庭與往常一樣開庭審理一起撫養案件。
法庭上,40歲出頭的陶葸女士向法官提出要求確認被告朱岳峰做父親的責任,承擔起對親生兒子的撫養義務,并賠償其有關損失。
然而,當法官詢問孩子目前由誰撫養時,原告陶女士竟脫口而出道,兒子早在一年多前就被送到被告父母處撫養了,當時兒子只有3個月。對此,被告卻一口咬定,自己從未見到過這所謂的孩子,當然也不可能在其父母家。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陶女士所說的孩子究竟在誰手中?訴訟的“標的物”不知在哪,庭審只能就此打住。
查找“棄嬰”
按常規,誰主張誰舉證。訴訟的“標的物”即要求確認撫養的小孩沒了,這場官司該結束了。
但是,審理此案的法官們卻并沒就此罷休,“這起民事案件非同尋常,訴訟的‘標的’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又是一個襁褓中的嬰兒。一定要盡快找到孩子!”席建聲院長在聽取匯報后,更是當即要求承辦法官本著“司法為民”的精神,全力尋找孩子。
于是,在審判長沈林帶領下合議庭法官們走出法庭,開始查找下落不明的幼兒。
原告父親稱,嬰兒三個月時,是他親自將其抱到被告父母家的椅子上的,從此嬰兒就失蹤了,那天是2005年12月8日。這正好與被告父母反映對印,2005年12月的一天下午,他們在自家門口外的一輛三輪車上發現了一個嬰兒,就撥打了“110”,由派出所民警將小孩抱走了。
民警抱走的棄嬰是不是正在尋找的孩子?是誰丟棄小孩的?又是誰在收養“棄嬰”?現在這孩子是否安然無恙?……面對這一連串的疑問,法官們理清頭緒,先從查詢“110”記錄入手。
然而,在被告父母所在地齊賢公安派出所的登記簿上,2005年12月8日并沒有“棄嬰”報案記錄。法官們又趕到區公安分局指揮室,也沒查到當天的“110”記錄。
“會不會搞錯時間?”果然,當法官們再次來到齊賢派出所,從2005年12月13日“110”記錄簿上查到了被告母親報案記錄:當天下午2時許,她發現自家門口的一輛三輪車上有一個嬰兒,不知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丟棄的。齊賢公安派出所值班民警接警后趕到現場,按有關規定將“棄嬰”送到了奉賢中心醫院。
隨著法官們的進一步調查,“棄嬰”身世之謎漸漸浮現。
一場孽情
陶葸是一位很善于表達的女性。說起自己的不幸,她傷心得聲淚俱下。丈夫早在幾年前拋棄她與女兒另組家庭。她自己因一場車禍造成腿部殘疾。
早在1994年,陶葸學車時認識了汽車駕駛培訓中心的教練朱岳峰。陶葸考出駕駛后,他們一直沒聯系。
2004年8月,陶葸因駕駛員執照已過期,便通過朋友托朱岳峰幫忙重新辦理。于是,兩人你來我往,關系甚是密切,甚至有了出軌的行為。不久,陶葸發現自己懷孕了,十分緊張。她知道,朱岳峰有妻兒,這孩子是不可能生下的。
“他就為了幾百元的手術費,不承認孩子是他的。”在采訪中,陶葸哭訴道,當時她提出讓朱岳峰陪她去醫院做人工流產,并支付手術費,但遭到了朱岳峰的拒絕。
然而,朱岳峰對此的陳述卻全然不同,他說陶葸要讓他拿10萬元人民幣作為補償,才同意做人工流產。為此,他們的關系幾乎達到了冰點。
去年大年初一晚,朱岳峰來到了陶葸家。為陶葸肚中的孩子,雙方發生了激烈的爭吵。這一鬧,讓朱岳峰的妻子及家人都知道了此事。
初五那天傍晚,陶葸正巧去朋友家做客,女兒突然打來電話哭喊著,讓她快回家,有人拿石塊把家中的門窗砸破了,門鎖也被敲掉了,還將桌上的電飯鍋摔壞了。這伙人邊砸東西,邊破口大罵她們母女倆。
陶葸氣得欲去拼命,被朋友攔住。他們擔心懷了身孕的她萬一有個閃失,后果不堪設想,就趕緊打“110”報警。
在朋友們護送下,陶葸回到了家。瞧著家中狼藉不堪,女兒嚇得哆哆嗦嗦,陶葸橫下心,“將肚中的孩子生下來,丑事大家丑到底!”
矛盾總是在不理智的舉止下越演越激化。
隨著陶葸的肚子一天天凸起來,朱岳峰甚是恐慌,“自己是有家室的已婚男人,如果與他人再生個孩子,不就犯了重婚罪嗎?”越想越害怕的他,只得救助當地司法所及居委會。
經有關部門的多次調解,雙方因賠償款數額未能達成一致,都以不歡而散而告終。陶葸與朱岳峰之間的怨恨也在不斷加深。有段時間,陶葸干脆躲避在外,不與朱岳峰接觸。
眼看孩子即將出世,陶葸又找不到,妻子還不停地埋怨,精神備受煎熬的朱岳峰心中沒了折,只得與妻子協議離了婚。
去年9月6日,陶葸順利產了一男嬰。想到這孩子畢竟是朱岳峰的骨肉,在產后的第二天,陶葸即給對方發了一則短信:“孩子已生,7斤4兩,是個男孩。”但沒得到朱岳峰片言只語的問候關心。
就這樣,各有子女的一對40多歲的婚外情男女,荒唐地懷孕并荒唐地生下一個小生命。然而,更棘手的麻煩隨之而來。
丟來“踢”去
“孩子是朱家的血脈,他們竟如此冷酷無情,連看都不看一眼!”一想到自己在為朱家哺育后代,陶葸就惱羞成怒。更何況,隨著這孩子的一天天長大,將面臨一系列的棘手問題:違反計劃生育規定,要罰款;非婚生子女的戶口申報;將來的讀書、就業等。而目前最關鍵的問題是,沒有收入的她,拿什么去撫養嗷嗷待哺的孩子?因為與朱岳峰產生了這段孽情后,陶葸說自己不但身心倍遭創傷,而且還丟了殘疾人協管員工作,只得靠打工及父親的資助供養正在上學的女兒。
“讓朱家去撫養這孩子!”在朋友們的慫恿下,身處困境的陶葸決定走出這一步:把孩子送到朱岳峰家去。
那是孩子出生兩個多月后的一天清晨,天氣格外寒冷,陶葸抱著孩子來到了朱岳峰前妻家門口,見周邊沒人,將孩子放下就慌忙跑到樓下,靜觀事態發展。
沒多久,朱岳峰前妻出門上班時,發現了門口的嬰兒,她很吃驚,忙朝樓下看,發現陶葸還候在那里。
“奪走了丈夫,拆散了一家,還要替他們養野種!”朱岳峰前妻火冒三丈,兩人隔著上下樓就吵開了,陶葸沒等對方將孩子抱下來,就離開了。沒辦法想的朱岳峰前妻只能將小孩送到了居委會。
在居委會干部的勸說下,陶葸將孩子抱回了家。
據陶葸說,當時居委會干部說好會解決此事的。可等了好幾天不見回音,她決定再將兒子送走。在孩子滿三個月的那天,陶葸特意送兒子到醫院作了體檢。檢查結果,孩子一切正常。第二天下午,她在家人的陪同下,抱著孩子來到了朱岳峰父母家。
“那天突然來了一幫人,說是來送第二個孫子的…那個自稱朱家第二個媳婦的女人把懷中的孩子放在我家,他們就走了。”朱岳峰的父親回憶道,當時他束手無策,趕緊打電話給女兒。
“父母年紀都一大把了,怎能帶還在哺乳的嬰兒?”朱岳峰的妹妹朱麗說,當日她就抱著這嬰兒到派出所,試圖將孩子放在那兒。民警很嚴肅地對她說,不能把孩子扔在這兒,這是一種棄嬰行為。
天色已暗,朱麗不知該將嬰兒送到哪兒?她只得抱著孩子在派出所坐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民警驅車將她與嬰兒送到了陶葸父母所在的村委。在村干部的引路下,朱麗找到了陶葸父母家,又一次把小孩退回給陶葸父母。
無辜的嬰兒如同皮球似被親人們踢來踢去。陶葸父親見小孩又被男方退回來,立即喊了其弟一起再次將嬰兒送到了朱岳峰父母家。
說起最后一次送小孩,陶葸的父親記憶猶新。“我是親手將小孩放在他家的一張躺椅上,并特意對他父母說,孩子是你家的孫子,你們應該好好撫養他。出了事,我會找你們的。”
可憐的嬰兒在這一次“回合”中消失了。
“寶寶”找到了
“當務之急,必須要找到這孩子!”根據調查所掌握的線索,法官們在區中心醫院小兒科查到了一份記錄:去年12月13日,齊賢派出所民警送來一個無名“棄嬰”,醫生們稱他為“寶寶”。經檢查,“寶寶”身體狀況正常。醫院按規定向民政部門備了案。一個星期后,“寶寶”被一對夫婦抱走。
“孩子終于有了著落!”法官們甚是興奮。他們立馬趕到南橋鎮社保科,從民政助理處查到了這對夫婦的工作單位。
“寶寶”現在是否安康?“寶寶”的領養人是否辦妥了收養證?一旦他們知道“寶寶”的身世,會不會采取影響整個案件審理的行為?一系列的問題牽著法官們的心。他們經過一番周全考慮后,決定上門把“寶寶”的身世及時告訴他們,取得解決問題的主動權。
5月31日,在“六.一”兒童節的前夕,本案的三位法官來到了收養人張華的單位,很同情地告知了小孩的事實真相。
“這,怎么可能?這孩子是被人丟棄的,是派出所送來的棄嬰啊!……”毫無思想準備的張華聽到這消息,驚訝得語無倫次,一個勁兒地抽著煙。在旁的單位領導告之,張華與家人從把這孩子抱進家起,就視他為自己的親生子,精心撫養,備加疼愛。當初不知孩子的出生日期,就以抱養的那天為孩子的生日。在抱養孩子滿100天時,張華父母特意辦了好幾桌酒席,邀請親朋好友為孩子慶賀。
不一會兒,張華的妻子抱著兒子進來了。
“爸爸,爸爸!”小男孩趕緊掙脫母親的懷抱,張開小手歡快地撲向了張華懷中。瞧著周圍好多人,小男孩一點也不見生,很可愛地露出好奇的笑容。張華拿出了一包煙,小男孩乖巧地抽出一支支煙送到了叔叔們手中。
“真是個人見人愛的小精靈!”在場的人們不由地贊嘆道。
“我們是一口奶,一份心血在撫養這孩子,養了這么大不知費了多少心血啊!”張華的妻子心疼地說道,小孩剛抱到家時,身體一直很虛弱,經常發燒腹瀉。有好幾次孩子高燒不退,家人急得半夜送他到醫院急診。為了好好撫育他,張華的妻子放棄了工作,父母也操了不少心。
“兒子是我們的,說什么也不能把他再送回去了!”張華夫妻倆態度很堅決地對法官表明。
看到“寶寶”在養父母懷中一臉的幸福快樂,法官們牽掛的心總算有了安定。
然而,還有一系列問題有待于法官們去解決。
孩子該由誰來撫養
“棄嬰”雖然已找到,但孩子該由誰來撫養?
承辦法官在與陶葸幾次的交談中,她態度似乎很堅決,一定要找回孩子,由朱岳峰承擔撫養孩子的責任,她負責每月提供生活費。但朱岳峰表示,不愿撫養孩子,只愿承擔孩子的生活費。
如果陶葸執意要回兒子,由此會引出一系列的問題:
其一,張華抱養的“棄嬰”是否是陶葸的兒子,須做親子鑒定。
其二,孩子是誰丟棄的?有關部門在查實的基礎上應追究其遺棄行為。如果是朱岳峰父母丟棄的話,還要追究其謊報假案行為。
其三,張華夫婦在將孩子歸還的同時,依法向陶葸及朱岳峰索取撫養費及精神賠償費。
這種結果的發生,不僅傷害了張華一家,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嚴重的挫傷,對孩子的成長帶來難以預料的不利后果。
現在,養父母張華夫婦視這孩子為親生兒子,在他身上傾注了父母的全部心血。而這心血是無法用金錢所能替代的。在孩子的心目中,張華夫婦就是他的父母。從未見過面的親生父親與只撫養他3個月的母親對他來說毫無感情。因此,無論從孩子的生活環境,還是感情基礎,由張華夫婦承擔撫養義務,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成人。
“一定要從最壞的結果著手,從最好的結果努力!”鑒于陶葸與朱岳峰互相推諉撫養孩子,法官們決定以此為突破口,動員多方力量在化解工作上下工夫,爭取有個圓滿的結果,給孩子創造一個有利于成長的良好環境。
在本文發表之時,對孩子的歸屬,法官們還在努力協調。希望無辜的孩子盡早有個合法的歸屬,與同齡孩子一樣,在和諧陽光沐浴下,健康幸福快樂,無憂無慮地成長!
編輯:靳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