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駕趙匡胤的糕點
五代十國政權交錯,戰火紛飛。傳說顯德三年,趙匡胤隨后周周世宗征戰淮南,南唐之戰連續數月,捷報頻傳。因戰事勞頓,趙匡胤身體不適,多日不思飲食。他手下有位手藝高明的廚師見狀,特別做了幾樣精致的面點慰勞將軍。點心選用白糖、青紅絲、核桃仁、橘餅等制餡,外皮層層起酥,色澤金黃,飽滿圓潤,香氣撲鼻。這點心果真讓趙匡胤食欲大增,精神很快恢復起來。
后來,當上北宋開國皇帝的趙匡胤經常憶起征戰沙場的歲月,特別回味病中所吃的那種點心的味道,認為它救駕有功,為點心賜名“大救駕”。在安徽,名點“大救駕”一直流傳至今。
穿心餅祝捷戚家軍
軍事家戚繼光是明代抗擊倭寇的名將。戚繼光于明嘉靖三十四年調往浙江任參將,數年抗倭。嘉靖四十年,當倭寇潰不成軍敗退至臺州附近海岸時已再無退路,欲與戚家軍進行最后的決戰。此一戰連續數日,戚繼光與將士們奮勇殺敵,根本顧不上休息,一日三餐也是匆匆在陣前吃下的。
一天,經過廝殺后敵軍剛剛退去,戚繼光正在喘息間吃些面餅的時候,哨兵十萬火急來報,稱倭寇的一隊人馬再次攻上來了。敵情就是命令,戚繼光順勢抓起幾張餅,在上面戳了個洞,用繩子穿在一起掛在頸肩,又率兵殺向了敵軍。此役戰罷,戚繼光傳令各軍營趕制帶有圓洞的面餅,讓士兵人人隨身攜帶,以利戰事與身體。
戚繼光倡導軍中食用“穿心餅”,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將士們的殺敵勇氣,很快殲滅倭寇,取得了臺州大捷。
定勝糕打敗金兀術
話說南宋建炎年間,金兀術率軍進犯杭州城,當地軍民驍勇善戰,金兵落荒而逃。當時與岳飛齊名的大將韓世忠率領八千人馬欲截斷金兀術的后路,恰在此時,金兵援軍已到,十萬人馬與韓世忠的軍隊殺得難解難分。由于敵眾我寡,韓將軍一時也沒有破敵良策。
韓將軍官兵愛國殺敵的精神深深感動著蘇州百姓,人們特意送來糕點犒勞他們。其中有一份糕點很特殊,是指名要讓韓世忠品嘗的,糕點的外形兩頭粗中腰細的樣子,頗似“定榫”。韓世忠咬了一口香噴噴的點心,沒想到里面竟有一張小紙條,紙條上寫著:“金營像定榫,頭大細腰身,當中一截斷,兩頭不成形?!表n將軍仔細一琢磨,這不正是老百姓告訴我金兵的要害所在嗎?韓將軍隨即按照點心中的提示,急調軍隊,迅速殺向金兵的腹地,待金兀術明白過來,軍營已被攔腰截斷了。金兵潰不成軍,很快全線崩潰。
得勝的韓世忠將軍非常感激蘇杭百姓和那份糕點,因為蘇州話“定榫”與“定勝”有諧音之處,韓將軍高興之余特命名這形似定榫的點心叫“定勝糕”,以銘記它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