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美味可能是另一個人的毒藥。有些人一吃巧克力就會出現皮膚紅腫;有些人喜歡奶制品,可往往食用之后卻感覺頭痛暈眩,腸胃不適;還有些人吃了綠色蔬菜后,不僅會出現肌肉萎縮,還會導致視覺和聽覺障礙。這些癥狀都屬于食物過敏。為什么過敏反應的個人差異如此之大——有些人很少過敏,而少數人對十分普通的物質也可能產生嚴重的過敏反應?讓專家來揭開食物過敏的面紗。
何謂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是指進食某種食物后出現的不良反應。我們經常聽說或者看到一些“沒有口福”的人,在飽餐了豐盛的菜肴之后便又吐又瀉、腹痛難忍,或者全身出現大大小小的紅色皰疹,瘙癢不堪。癥狀輕的,過一會兒自己可能就慢慢地好轉了。而嚴重的食物過敏會引起喉頭水腫而造成窒息、急性哮喘大發作、過敏性休克等,若沒有及時進行有效搶救,就有可能導致死亡。
食物過敏一般難以根治,但有些人,尤其是兒童的食物過敏癥,經過一段時間,可能會消失。不過,一旦發生食物過敏,還是要盡早到醫院診治,最重要的是查清過敏原到底是什么。長期延誤可能引起慢性退化性疾病,如關節炎、抑郁癥、高血壓、糖尿病、癌癥等,女性還可能導致不孕。
是誰“制造”了過敏?
常見的易導致過敏的食物有8種:雞蛋、牛奶、魚、海產品、堅果、花生、黃豆、小麥。在我國,芝麻、水果等食物過敏也相當常見。腰豆、香蕉和芝麻也是容易引起人們過敏的食物,僅次于雞蛋和乳制品。專家指出,食物過敏和蛋白質有關,從理論上講,只要是含有蛋白質的食物,都有可能造成過敏。
有些食物不一定要食用,即使只是接觸,也可能造成皮膚發癢、紅腫等過敏反應,如香蕉、獼猴桃、栗子、木瓜、菠蘿、桃、無花果、馬鈴薯、櫻桃、葡萄、芹菜、番茄、胡蘿卜、小麥、榛子等,甚至連蘋果、梨都被“記錄在案”。
為何會有過敏?
食物過敏是人體免疫系統對特定食物產生的非正常的免疫反應。一個人對什么食物過敏、過敏后癥狀如何,與個人體質有關。
食物過敏沒有傳染性,但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如果父母都有食物過敏史,其子女食物過敏的概率約為50%;如果父母單方有過敏史的,其子女約有1/3的過敏概率。另外,過早添加輔食也是導致嬰幼兒食物過敏的原因之一。
食物過敏與后天因素,如生活壓力、感染、飲食結構、使用化學制品、食物添加劑、藥物、環境污染等也有很大的關系。尤其是現代生活中壓力的增加,也是食物過敏的一個重要誘因。
如何“過癮”而不過敏?
食物過敏尚無有效根治辦法,但生活中加以注意是可以防止的。
1.不食用過敏性食物
當經過臨床診斷或根據病史已經明確過敏原后,應停止進食過敏食物和包含其成分的食物6~9個月。如對牛奶過敏,就應該避免食用牛奶和含牛奶的一切食物,如冰淇淋、蛋糕等。此外,有些食物,聞或接觸也可能造成過敏反應,應該避免接觸。
2.食物替代
如對牛奶過敏者,可試著用羊奶或者豆奶、豆漿之類的食物代替。
3.對食品進行加工
通過對食品進行加熱或添加某種成分,可以去除、破壞或者減少食物中過敏原的含量。比如酸奶就是在牛奶中加入乳酸菌,分解了其中的乳糖,從而使對乳糖過敏的人可以飲用。
4.減少壓力
平時應調適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盡量減少壓力,屬于過敏體質的人在這方面尤應注意。
5.服用抗過敏藥
如果過敏癥狀嚴重,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抗過敏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