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傳統的老莊股基本沒有死灰復燃,但某些種類的違法違規現象卻有所活躍。”在近日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中國證監會稽查一局局長陳舜字斟句酌地列舉了當前盛行的幾種違法違規現象

“目前傳統的老莊股基本沒有死灰復燃,但某些種類的違法違規現象卻有所活躍。”在近日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中國證監會稽查一局局長陳舜字斟句酌地列舉了當前盛行的幾種違法違規現象:利用網絡、電話等方式,以提供投資咨詢為名,編造虛假信息影響股價并從中獲利;利用重組、投資等重大事項影響股價,通過內幕交易從中獲利;利用資金優勢,制造股價變動的虛假信息,引誘投資者買賣并從中獲利……,不一而足。
虛假信息、內幕交易對于全球的監管者而言都是深惡痛絕的股市頑疾,而且由于存在著調查取證的困難,能否有效地懲治和遏止這些違規行為,在很大程度上也檢驗著一個市場的法律監管體系的完善程度。
8月9日,曠日持久的廣發證券總裁董正青涉嫌內幕交易案終于有所進展。是日,新華社發布了董正青等人于7月19日起即被批捕的消息。自5月廣發證券案立案偵查以來,市場曾屢次傳出董正青被捕的消息,但均被廣發證券高調否認,亦未見有關部門予以說明。
今年上半年以來,監管部門對于杭蕭鋼構信息披露違規案、上投摩根“老鼠倉”案的查處,每每給人以隔靴搔癢之感;其懲治力度、頻率和影響,與市場的期望也有著相當的距離。事實上,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既有賴于監管部門的決心和努力,亦需要對現有法制環境進行全面深入的審視。誠如前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高西慶所言,證券監管的完善首先要解決宏觀認識和制度安排問題,這包括“公共管理資源的分配、監管制度的設計、司法機制的配合、法治文化的建設、監管的指導思想、激勵機制設計乃至整個法制環境等根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