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十多年良好生產記錄的企業轟然倒塌,以不堪重負的斷裂,成為“中國制造”安全大事件下的一個犧牲品,給人們留下一個沉重的問號

8月2日,美國最大玩具商美泰公司(Mattel Inc.)向美國消費者安全委員會提出召回96.7萬件塑膠玩具,并首次在外界壓力下披露了制造商名字——佛山市利達玩具有限公司(下稱佛山利達)。
事發前,佛山利達的產量已居佛山玩具制造業第二。一夜之間,這家擁有十多年良好生產記錄的合資企業成為眾矢之的。
召回事件起因于利達公司生產的玩具表漆含鉛量超標,美國環保組織塞拉俱樂部認為危及兒童安全。在美國輿論的不斷聲討下,玩具廠商及其上下游供應、檢驗鏈上的疏忽被一一曝光和放大。最終,佛山利達被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要求整改,中國國家質量監督管理總局宣布暫停其產品的出口。
事態不斷擴大,事先疏于監管的地方商檢機構采取了近乎封殺的做法。接近佛山利達的一位知情人士稱,利達在事件發生后曾多次送檢產品,但當地商檢局拒絕檢驗放行。斷然的關停和禁止措施,成為壓倒利達經營者張樹鴻的最后稻草。
8月11日下午3時許,利達副董事長、港商張樹鴻在自己工廠的倉庫內上吊自殺。自殺前,張在廠區內巡視一圈,并將工人工資悉數結清。張自殺不到一星期,利達下屬三處廠房的工人已幾乎遣散一空。
這家半個月前還蒸蒸日上的企業轟然倒塌,以不堪重負的斷裂,成為“中國制造”安全大事件下的一個犧牲品,也給人們留下一個沉重的問號。
8月14日,美泰公司又公布了最新的召回事件,稱因油漆鉛超標問題和磁鐵易被兒童吞食隱患,召回近1900萬件中國產玩具。這是美泰歷史上召回數量最大的一次。
知情人士透露,美泰公司對中國產玩具的全面調查仍在繼續,類似頻發的玩具召回事件,已令國內玩具廠商噤若寒蟬。
召回后停業
在佛山利達的帥盟廠區后面,新蓋的三棟廠房已基本完工,占地面積頗廣。就在半個多月以前,張樹鴻還經常到這里轉一轉。“老板蓋了新廠房,本來是有更宏大的發展計劃。”一位利達的部門主管嘆息著告訴《財經》記者。
張樹鴻在員工們的描述中,是一個“重人情”、“從不拖欠工資”、與工人們打成一片的“好人”。很多員工都已在利達工作多年,對老板的死唏噓不已。
張一手扶持長大的佛山利達,成立于1993年,佛山市禪城區汾江實業公司和香港利達實業公司(Lee Der IndustrialCompany Limited,下稱香港利達)各占50%的股份。但根據約定,中方在企業中不分紅,亦基本不插手業務經營。
香港利達的兩位股東,是香港居民趙貴全和張樹鴻,各占一半股份。由于趙氏年紀較大,這些年在內地的業務上已基本交由張樹鴻負責。現年50來歲的張是佛山利達的實際管理人,未有家室,多年來居于佛山南海,以廠為家,“身邊也沒什么人”。平時,他幾乎每天來工廠,有時周日亦不例外。“他這幾年賺的錢,幾乎都投回玩具廠。”一位利達中層告訴《財經》記者。
佛山利達上世紀90年代后期成為美泰的供應商,專門為美泰生產塑膠玩具,制造工藝并不復雜:原料是塑料件、膠水、油墨、天那水等,基本工序是給塑料件噴油、裝配到最后包裝。在張樹鴻的勤勉經營下,有著上千工人的佛山利達多年來亦盈利頗豐。
一位佛山利達部門主管對《財經》記者表示,因為與美泰的良好合作關系,利達曾在1997年獲得過美泰的信譽證書。1998年至1999年間,佛山利達進入高速發展期,生產迅速擴大。
2000年7月,香港利達的全資子公司佛山市恒景玩具有限公司(下稱佛山恒景)成立,幾年后租用了原佛山帥盟玩具廠的廠房進行生產,香港利達管理下的佛山廠區已達三處。員工總數增加到2500余人,去年的產值約2億元人民幣,產量已居佛山第二,僅次于中美玩具廠。
2007年6月中旬,美泰駐中國化驗室開始抽檢佛山利達的產品,發現不合格。7月7日,在獲知其使用的油漆中含鉛量超標后,利達工廠開始啟用了符合美泰標準的油墨產品,但生產已經受到影響。利達陸陸續續開了一段時間工,終于在8月初全面停產。
美泰起初拒絕公布制造商名字,后來在美國輿論的強大壓力下,終于在8月2日宣布對佛山利達近百萬件“芝麻街”、“小探險家多拉”等種類的塑膠玩具實行召回,并強調與過往只透露生產國的方式不同,首次向外界公布了生產企業的名字。
更為嚴酷的是,處于召回事件中心的佛山利達所面對的已不是嚴格檢驗,而是停業整頓。8月9日,國家質檢總局通報,佛山利達已經被暫停出口產品。
知情人士證實,在美泰公司宣布召回以后,佛山利達經過自身整改,啟用了美泰公司認可的油漆供應商。張樹鴻等一度積極采取補救措施,重新取得了美泰的信任。召回消息發出的當日,佛山利達已經獲得了來自美泰的新訂單。
佛山利達現任董事長謝煜光對《財經》記者表示,廠房里已經擺放著新生產的合格產品,價值約1600萬港幣。但檢驗部門的禁令打破了利達自救的希望。
“召回的損失,工廠還承受得起。老板年初時還準備大干一場。現在貨品出不了關,他是看不到希望了。”工廠的一個管理人員告訴《財經》記者。
禍端鏈條
確切地說,真正的罪魁禍首不是張樹鴻,而是為利達供應油漆多年的東興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東興)。
東興是一個小型家族企業,成立于2001年11月,原來生產印刷品。東興老板與張樹鴻是多年的好朋友,佛山利達的彩盒、紙箱都由東興供貨。
2002年8月,東興增加了油墨的生產項目,不久開始向佛山利達供貨,當年的油墨、涂料產量為5噸。不少佛山利達的員工認為,東興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張樹鴻旗下利達、恒景發出的訂單。
美泰有自己指定的油漆供應商。一位美泰油漆供應商的代表介紹說,美泰在中國共有八家指定的油漆供應商,東興并不在其列。而佛山利達與東興長達四年的合作關系,過去并未引起美泰的注意。
該油漆廠商坦承,事實上,有些為美泰生產玩具的廠家并沒有選擇指定的油漆廠商,產品也能被美泰接受。“美泰的要求是油漆檢測報告要跟隨產品給它,但不清楚東興是否提供了類似的檢測報告。”
召回事件后相關部門的調查表明,東興供應的貨品近四年來并沒有出現質量上的差錯。直至今年4月初,東興稱在黃色色粉緊急短缺的情況下,從網上找到一家東莞的色粉廠家購買補貨。這家名為東莞眾鑫色粉廠的企業向東興提供了假的無鉛色粉證書、認證證書,但東興沒有發現問題。4月10日,東興向眾鑫購買了500公斤色粉。
利達主管事后對媒體表示,按程序規定,東興進了色粉后要到檢測機構認定,但是廣州的檢驗部門需要五到十個工作日才能出結果,東興擔心給佛山利達帶來停工損失,所以省略了這個環節。這批問題色粉從4月19日起到6月中旬,陸續使用了200公斤。
佛山利達的一位油漆工證實,他在4月的時候就覺得油漆的味道和以前不同。
該廠一位內部人士對東興方面的解釋表示懷疑。他表示,供貨商通常是在原料快要用完前就進行補貨,不會拖到最后一刻。東興怕耽誤利達工期的說法,也不能解釋為何此后使用的兩個多月間都沒有進行色粉檢測。
知情人士稱,鑒定色粉質量要經過五個檢驗環節,色粉廠和油漆供應商是其中兩個。此后這個問題在玩具廠商、美泰和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各處均沒有引起注意,所有把關環節一一失靈。
失效的檢驗
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前身商檢局,曾于1992年9月1日頒布了《出口玩具質量許可證管理辦法》,檢驗檢疫部門對于出口玩具的監管,即基于此法規內容。該法規規定,玩具廠商要獲得《出口玩具質量許可證》前,必須申請并由有關部門完成型式試驗,即每出一種型號的玩具產品,要將首樣送檢。在日常監督方面,連續生產兩年的出口玩具,應重新進行型式試驗。
對于此法規的執行,多名行業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均以企業自覺匯報或者監管部門的抽查為主,規律性的檢驗檢疫并不普遍。
“進出口檢驗檢疫局因其自身局限管不過來,1992年法規本身就不足以對出口玩具的質量進行有效監督。”一名玩具制造業人士說。
“海關在操作中也只管進口,而玩具出口基本上就靠廠家的自覺,”另一位從事玩具外貿的人士對《財經》記者說:“從來沒聽說過國內海關停下來查重金屬。主要是麻煩,那么多玩具,那么多型號,每個顏色都要去檢驗……”
2005年1月至11月,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召回中國玩具產品27項。當年底,中國國家質檢總局發出《關于加強進出口玩具檢驗監管的警示通報》,要求各檢驗檢疫機構對不明確的出口玩具實施逐批檢驗,并根據情況做安全項目或型式試驗,合格后方準出口。而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南海分局就在此后被檢查出執行不力,曾一度為“未進行玩具產品型式試驗”而進行整改。
此次美泰召回事件披露出佛山利達的名字,使廣東當地檢驗檢疫部門備感壓力。
一位南海檢驗檢疫的辦事人員說,在今年8月以前,對于出口玩具的檢查是抽檢。此次佛山利達玩具被召回事件發生以后,當地檢驗檢疫部門才開始大張旗鼓推行強制性檢查。“現在的檢查比以前要嚴格了。”
玩具商的冬天
張樹鴻自殺后,利達員工談及此,多有感慨懷念。創業至今,這家埋頭生產的玩具企業發展順遂,并未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的重大影響。原計劃今年產值達到3億元的佛山利達,未曾料到噩運不期而至。
“這個行業我已經做了20多年,召回的事情經常聽到,但從來沒有聽說過有工廠因此而倒閉。”一位油漆供應商說,“利達的事,這次是鬧大了。”
2006年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玩具約30萬批左右,同期被美國消費者安全委員會召回的玩具案例近40項。而今年截至8月16日,該委員會公布召回的產自中國的玩具已有約35項。
雖然相對于中國出口玩具的總量而言,召回的比例仍然很小,但中國玩具被召回的絕對次數確實在不斷上升。恰逢今春以來對于“中國制造”的質疑頻頻見諸美國報端,召回事件在寵物食品、牙膏、汽車等諸多產品領域均有出現。中國產品的質量問題受到全球質疑。
8月8日,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政府將繼續采取一系列措施,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進一步完善消費品安全控制體系的建設。但這位負責人亦指出,玩具出現問題,品牌商和進口商也有很大的責任。
有關出口玩具的檢驗新規由此應運而生。在佛山南海,針對利達召回以及其后引發的老板自殺事件,南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于8月16日上午召集了南海所有玩具廠商,參與南海玩具企業檢測監管工作會議,并研讀由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同月最新制定的《出口玩具質量許可(注冊登記)實施細則(試行)》。
新規將1993年適用的4種玩具類型擴大到11種,并強調玩具質量許可模式包括型式試驗、企業審核、跟蹤檢查和日常監管。《出口玩具質量許可證書》的有效期從以前的五年縮短為三年,規定如果吊銷證書,則玩具廠商一年內不得再次申請。
一位佛山利達的供應商說,至今不知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何時放行佛山利達的產品。在張樹鴻去世后的第四天,該玩具制造廠商的管理層已推介其上千名員工去其他企業工作。當日,廠區內已人去樓空,零星的一些工人收拾完自己的行李,準備離開。
而此時,美泰公司公布了其歷史上最大數額的召回事件——由于存在磁鐵易被兒童吞食隱患,在全球召回的約1820萬件中國產玩具,其責任在于美泰自己的設計。
同時,因為中國制造商又一次發生油漆含鉛量超標問題,召回另一種玩具共43.6萬件,制造商和油漆供應商的名字一并公布于眾。
美泰管理層對外表示,可能還有更多的召回將會公布。美泰公司65%的玩具產品在中國生產。美泰的首席執行官BobEckert在接受采訪時說,美泰在佛山利達召回事件中的損失已經得到恢復。
目前,廣東玩具協會和相關商會正多方奔走,力圖消除玩具召回事件對廣東玩具生產廠商聲譽的影響——但張樹鴻已看不到這一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