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稱新華人壽在資金運用方面存在違法違規的問題,前任董事長關國亮承擔主要責任,已將關國亮涉嫌違法犯罪的問題移送司法機關

11月16日下午,新華人壽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華人壽)前董事長關國亮被公安機關立案調查,此時距中國保監會對新華人壽進行調查已有年余。
四天之后,保監會召集新華人壽股東召開臨時股東大會,通報了此事以及對新華人壽調查的階段性結果。
保監會資金運用部主任孫建勇、法律部主任楊華柏等參加了股東會。保監會官員表示,新華人壽在資金運用方面存在違法違規的問題,前任董事長關國亮承擔主要責任。保監會已將關國亮涉嫌違法犯罪的問題移送司法機關,目前正在調查之中。
這是官方首次明確界定了新華人壽案的性質與責任人。在此之前,2006年9月23日,保監會即開始對新華人壽資金運用問題進行調查,10月8日宣布暫停關國亮履行董事長職責,將工作移交給總裁孫兵,12月27日正式免除了其董事長職務(參見《財經》2007年第11期“內部人關國亮”、2007年第10期“新華人壽再起波瀾”)。
階段性結論
2006年,保監會在進入后不久就掌握了新華人壽案的主要脈絡。調查發現,關國亮任董事長的八年間,累計挪用資金130億元,尚有27億元未能歸還。這些資金或被拆借給形形色色的利益伙伴入股并最終控制新華人壽,或用于大規模違規投資或拆借,已在體外形成了一個盤根錯節的利益網絡。
在11月16日的股東會議上,保監會表示已經基本追回被挪用資金,并首次向股東通報了調查的階段性結果。
據悉,新華人壽的主要問題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通過北京華新融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華新融)等平臺,為關聯企業拆借資金累計達數十億元,目前已追回全部本金和部分利息,還將繼續追收利息。二是對四個房地產項目(新華保險大廈、北京宮、西貿中心和延慶培訓中心)的投資,西貿中心項目在保監會調查之前已經出售,其余三個項目的產權、股權已基本保全。三是收購金融機構股權。通過委托新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隆鑫集團有限公司等收購新華人壽的部分股權并代持,目前已經基本追回。
此外,關國亮還利用新華人壽為關聯企業的12.76億元貸款提供擔保,除了為中小企業投資有限公司的3800萬元擔保涉訴,其余已經全部解除。調查還發現新華人壽13億元賬外賬,以及虛增利潤、串通關聯公司購買虛假資產等問題。
不過,調查結論并未提及關國亮利用新華人壽資金體外循環而獲得的一些重要資產,比如華平國際大廈以及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深航)的股權,在追回資產過程中也未涉及關的個人利益。
公產與私產
調查結論對于新華人壽體外循環的描述較為概括。事實上,在執掌新華人壽的八年中,關國亮的賬外操作非常復雜。
今年7月的初步審計資料顯示,新華人壽在新華保險大廈的總投資為9.88億元,但2004年-2006年間,新華人壽卻先后向該項目公司成中大廈房地產有限公司(下稱成中公司)提供了27億元資金,并通過成中公司付給華新融19.7億元。
2003年5月29日,新華人壽以成中公司名義,從光大銀行方莊支行貸款4.86億元,僅有1.36億元記入成中公司賬內并用于建設成中大廈(即新華保險大廈),另外3.5億元未入賬,經華新融周轉至北京天寰房地產開發公司(華新融持有該公司70%股份),用于開發華平國際大廈項目,關國亮之兄關和平任該公司總經理。持有北京天寰房地產開發公司另外30%股份的是黑龍江貫通投資有限公司,其法定代表人是關國亮之弟關國星。去年底該項目以10.5億元轉讓,獲利頗豐。
2002年,新華人壽董事會曾批準對新華保險大廈項目的投資,由此產生的一系列操作,規避了當時保險公司不得投資房地產的規定,明顯違規。但新華人壽董事會對關國亮以此平臺發展自己的關聯公司、謀取個人利益并不知情。直到2005年普華永道在審計中發現,新華人壽與成中公司發生13.4億元的資金往來,但沒有簽署書面的資金劃轉協議,于是提請審計委員會予以“關注”,股東們才發現問題;但并不能得到公司答復,也看不到財務報表。
《財經》記者獲悉,華新融的大股東雖然是張宏偉旗下的東方集團財務公司,實則被關國亮所掌控,2001年華新融成立之初關國亮曾是股東。關國亮通過華新融獲取民生銀行貸款,但從股權關系上看,被納入東方集團的關聯貸款,侵害了張宏偉的利益,而且關國亮向張隱瞞實情。據悉這是兩人分道揚鑣的觸發點。
此外,關國亮還以華新融為平臺進行了多項投資。2002年12月,關國亮未經新華人壽董事會批準,為成中大廈房地產公司提供擔保,向民生銀行借款5億元,其中3億元轉給黑龍江的北亞實業旗下的北亞華新置業有限公司,用此資金投資開發北京西貿中心房地產項目。
2004年12月31日,關國亮未經董事會批準,以成中大廈房地產公司和華新融投資有限公司名義,用4.23億元向北亞華新置業有限公司購買北京西貿中心項目,但在2006年5月北亞集團董事長劉貴亭被捕前不久將該項目轉讓。不過,四年間新華人壽為此支付的貸款利息抵不上項目的差價收入。
據悉,新華人壽還以成中名義持有上市公司股票。2003年6月30日,成中公司持有許繼電氣204萬股、唐鋼股份579萬股、中遠發展95萬股,但在成中公司的賬上從未顯示過有股權投資。
事實上,華新融、成中公司作為關國亮利用新華人壽資金進行體外循環的載體,它游走于“關陣營”的“私產”和新華人壽的“公產”之間,二者之間自2003年之后實無邊界。
關國亮的另一項重要投資是深航。2005年和2006年關分兩次挪用新華人壽的資金約13億元,拆借給深圳匯潤投資有限公司,幫助其購買深航的股權,關也借此在深航中擁有很大的話語權(參見《財經》第186期“重解深航拍賣故事”)。
股權處置懸疑
在新華人壽體外循環形成的違規資產中,最引人矚目的是通過關聯公司代持的新華人壽股權。
據悉,保監會要求相關股東簽署協議承諾歸還欠款,如不能還款,要以新華人壽股權、資產抵債并退出;未能在規定期限內遵守承諾,還清欠款,保監會要求其以股抵債。
在關國亮及相關問題股東一再拖延時間的情況下,保監會于2007年5月24日宣布,由保險保障基金以市場價收購新華人壽問題股東手中的股權,每股價格5.99元,與上述股東當時的出資額相比溢價1倍。保障基金先后收購了隆鑫集團有限公司、海南格林島投資有限公司、東方集團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東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手中31%的股權,收購資金約22億元。
據悉,在11月20日召開的股東會議上,保監會官員表示,保障基金的股權是階段性持有,但未提到退出方式。新華人壽的股權業已大幅增值,如何遵循市場和法治原則處理這一巨大利益歸屬,將繼續考驗監管機構的理念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