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老實的本土品牌不要陷進別人制造的陷阱,加入這種所謂的“價格同盟”。
方便面集體漲價已經成為一個焦點問題。今年6月,以康師傅、統一為代表的中高端方便面開始提價,7月28日起,以華龍、白象等為首的中低價方便面價格整體上調。8月,由于方便面集體漲價違反《價格法》以及國家發改委《制止價格壟斷行為暫行規定》第四條的規定被叫停。
回顧方便面集體漲價過程中的市場表現,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方便面的漲價對消費較高的大城市帶來的影響并不會很大,但是對消費水平相對較低的中小型城市卻影響頗深。消費者購買產品時會考慮如下因素品牌、質量、價格。同是三個因素在不同區域,大眾考慮的順序卻不大相同。
一類城市,消費者平均收入較高,消費能力強,對品牌的認知度也高,多數人消費時會更多受到品牌和質量的影響,價格則列為次之考慮因素。在一類城市,方便面消費人群多為工作繁忙的企業白領職員、具備一定經濟能力的單身男士、家庭環境不錯的大學學生等。他們食用方便面的原因是方便面沖泡簡單、節省時問。現實中,北京、天津市民對方便面漲價的平淡反映正是應證了這一點。
在二三類城市,尤其是農村市場,方便面的消費者卻多為普通職工、農民、學生,他們食用方便面的原因更多是因為便宜、解飽,他們希望方便面能夠作為一種價格實惠的產品陪伴他們的生活,他們偏好購買中低價位方便面,價格調整后對這一區域人群的影響非常大。
由此可見,中低價位方便面的漲價所帶來的影響會大于高價面帶來的影響,二三類城市尤其是農村市場對方便面漲價的反映會高于一類城市。
此次方便面的漲價表面上是各大企業聯手形成價格同盟,但事件的背后卻并不是這么簡單。先把他們是否涉嫌壟斷市場、哄抬物價的敏感問題拋到一邊,我們分析一下方便面三大巨頭在此次漲價過程中市場方面的預期影響。
康師傅康師傅是率先進入大陸方便面市場的臺灣企業,也是公認的中國方便面市場老大,他的主產品線多數為中高端價位產品,強勢市場集中在大陸的一、二類城市,因此漲價對他們的影響不會太大。
統一統一同康師傅有很多相似之處,雖然在大陸的銷售額不及康師傅,但是在臺灣卻有很大的市場。在大陸的方便面市場上,統一的強勢銷售區域也集中在一二類城市,大陸方便面市場的些許振蕩同樣也不會對它帶來太大影響。
華龍日清華龍日清的產品線很廣,涉及高、中、低三檔,近年來華龍日清旗下今麥郎產品的知名度一路飆升,其市場同樣定位于一、二類城市,漲價對它的影響不會太大。但是華龍日清起家的品牌“華龍”卻還集中在二三類城市及農村市場中,總體來說中低端產品占據著其銷售額的絕大部分,如果真的全面漲價,那么對這一部分的市場影響會非常突出。
由此推斷,對于本土品牌來說,漲價對他們在重點渠道(即二三級渠道)帶來了重大影響,方便面本身是一種可替代性較強的食品,有漲價前的搶購就難免有降價后的蕭條,漲價后的蕭條可能會給本土品牌帶來傷及元氣的影響,但對于產品線廣、重點市場在一類市場的臺灣企業來講,他們基本不用擔心漲價帶來的影響,舍去一部分中低端產品的利潤,換來的可能是本土品牌元氣大傷,待本土品牌體力不支之時,他們不但能獲取本土品牌原有的市場份額,更能把握時機以事半功倍之效奪取那夢寐以求的二三級渠道。
雖然這次集體漲價在政府的干預下并未得逞,但是還是要建議老實的本土品牌不要陷進別人制造的陷阱,加入這種所謂的“價格同盟”,我們是否有足夠的實力能夠像別人一樣經歷市場的波動9這種冒險對于我們來說是否真的值當?
責編 張 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