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封面專題《創新商業模式》總結了中國企業界近年來商業模式創新方面的努力。在今天,商業模式創新的重要性甚至要大于企業在產品或服務方面的創新,我們探尋商業模式創新的路徑和驅動因素,就顯得適時而必要。
然而,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可能只是企業成功的契機,未必能夠成就偉大的公司。要想獲得企業持續的成功,還需要考察其他因素,被稱為“當代最偉大投資者”的巴菲特投資吉列刀片的案例無疑是很好的參考。
首先,吉列刀片的市場足夠大。軟銀賽富首席合伙人閻炎說:“在商業模式來講,最重要的一點是商業模式的可擴展性。”吉列顯然有足夠的可擴展性,巴菲特想到這一點就興奮得睡不著覺:“每當我在晚上入睡之前,想到明天早晨全世界會有25億男人不得不剃須的時候,我的心頭就一陣狂喜。”清晨,貼在面頰的吉列剃須泡釋放出絲絲清涼,巴菲特心里卻必定是暖意濃濃。
第二,創新是吉列最大的競爭優勢,持續創新保證了吉列競爭優勢的可持續性。金·吉列于1895年發明了一次性剃須刀片,這是一個劃時代的商業發明。巴菲特說“消費者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刀片,所以他們對吉列產品的消費支出也會不斷增加。”在創辦以來100多年歷史中,吉列不斷創新出行業第一:剃須刀架、雙刀剃須刀、旋轉刀頭剃須刀、感應剃須刀以及最新推出的“鋒速3”剃須刀。新產品的不斷推出使吉列得以保持較高利潤率。公司調研發現,只要產品好,價格高25%還是35%,顧客并不特別在乎。
第三,吉列是剃須行業中的絕對老大。吉列公司多年來一直統治著全球剃須刀市場,在很多國家,吉列已經成為“剃須刀”的代名詞。巴菲特用數字分析了吉列的市場地位:“世界上每年剃須刀片消費量為200億-210億片左右。其中30%是吉列生產的,但按銷售額計算,吉列在全球刀片銷售額中占了60%。”
因為自己也是一個男人,要天天刮胡子,巴菲特用了吉列剃須刀后感嘆:“在現代人類生活中,一切都在發生變化,剃須同樣也可以成為一種享受。”可能同樣讓巴菲特“享受”的是,他1989年投資6億美元買入吉列股票,2004年底市值增長到43億美元,投資收益率高達6倍以上。
正是因為投資吉列嘗到了甜頭,2005年寶潔收購吉列后,除了將手上的吉列股票轉為寶潔股票外,巴菲特還進一步增持寶潔股票,成為寶潔的第二大股東。
顯然,想著25億男人剃須的同時,再想著25億男人和25億女人洗發沐浴,巴菲特更加“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