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的一天,我在自己經營的飯店門前貼出招工啟事:招聘一名洗碗工。沒想到一大早來了10多個應聘的人,還有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
我從里面挑出一個身體強壯、手腳麻利的年輕女人。其他人都散去了,唯有少年站在那里不肯走。我抬起頭來奇怪地看著他。
“叔叔,沒別的工作讓我做了嗎?譬如說,我可以幫你們洗菜啊!春節就要到了,來吃飯的人多,你們肯定還需要一個做雜務的人。”少年懇求道。他瘦瘦的,一雙眼睛又大又亮。
我搖頭。即使需要雜工,我也不會錄用他,他看起來還是一個未發育成熟的孩子。我說:“你為什么不好好讀書,要跑出來做工啊?”
少年低下頭,說他在讀高二,學校放寒假,想利用假期出來打工。他說出他就讀的那所高中,嚇了我一跳,我知道那是全市最好的重點高中,許多家長夢寐以求孩子能考進那里。
“我想掙錢,母親的眼睛看不到東西了,醫生說她得了白內障,需要做手術。加上還有其他并發,手術兼治療費要1萬多。我想掙錢給母親治眼睛。”少年說著,兩眼濕濕的。
少年兩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靠做清潔工每月掙500元供兒子讀書。勞累加上營養不良,母親得了白內障,兩年前眼睛就看不見了,只好辭工待在家里,母子倆靠街道救濟維持生活。男孩很爭氣,學習很刻苦,他是母親最大的希望。可孝順的兒子也有一個心愿,想掙到一筆錢給母親做手術,讓黑暗中的母親重見光明。
我說:“這樣吧,你留下來,我的飯店的確需要一個雜工。不過每月只有600元工資,即便你做滿整個寒假,也不到1000元,離近萬元的手術費差太遠了。”
少年聽說我同意用他了,高興得幾乎跳起來:“沒關系的,一個假期能有1000元已經很多了。早晚我會攢夠這筆錢的。”
少年很勤快,擇菜、洗菜、擦桌、洗碗、幫忙上菜,樣樣搶著干。沒有客人時,他就躲在角落里溫習功課。店里的人都很喜歡他,也很疼惜他。一次,快下班時,我叫廚房準備一份飯菜裝在盒子里,讓他帶回家給他那營養不良的母親。可這孩子推辭了:“謝謝您!叔叔,我不能把這么好的飯菜帶回去,母親不知道我出來打工,她以為我早出晚歸的,是在學校補習功課。她若知道了真相,會很傷心的。”
寒假很快結束了,我給了他900元工資。開學后,每到周末他就過來幫忙。暑假他再回來做雜工時,常來吃飯的人都知道了店里有一個讀書好、手腳勤快的少年。客人只要來過兩次,他就能記得客人喜歡喝的茶,提醒人家上次點過什么菜,并告訴客人廚房又有了什么新的菜品。所以客人都很喜歡他。
2006年暑假結束時,少年已經攢到3000多元了,離他的目標越來越近。他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可是繁重的功課之外還要打工,他的身體越來越消瘦,他實在太累了。店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少年的心愿,那些常來的客人經常關心地問他攢到多少錢了,他們和他一起盼望著他母親復明的那一刻。
少年對我說,最晚明年春天,他一定用這筆錢給母親做手術,倘若做兩只眼睛不夠,就先做一只。他一定要讓母親看到明年春天盛開的鮮花!
2006年11月5日傍晚,店里的員工忙碌起來,他們準備好了豐盛的自助餐,客人陸陸續續地進來了。少年驚奇地看到,那些常來的客人幾乎都到了。
晚上7點整,一位老者站起來,常來的客人中有一位老人,他叫過少年,笑著對他說:“我們知道今天是你的16歲生日。今天來到這里的所有人,都曾接受過你的服務。我們感謝你無微不至的服務,你那真誠的笑容是我們在別處享受不到的。因此,我們給你準備了一份禮物。”
老人遞過一個大大的紅包,我知道那里面裝著所有客人和全體店員湊的2800元。“拿去給你的母親做手術吧!我們感謝她培養出一個這么好的兒子。”
我也站起來,微笑著遞給他一個信封:“這里面有3000元錢,是我預支給你的工錢。不過暫時你不用過來打工了,專心準備考大學吧,等考上大學再來打工。你是我用過的雜工中最好的一個,歡迎你隨時回來。”
少年的眼睛濕潤了。兩天后,他把母親送進本地最好的眼科醫院。醫生說,先要徹底治好并發癥,然后才能做白內障手術,整個療程大約需要一個多月。
一個多月后,那個苦難的女人就能重新看到這個世界了。因為有懂事而孝順的兒子,她成為天下最幸福的母親,而她生命的春天,也在這一刻悄然降臨。
選自《東西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