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回顧性調查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貧血患病率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方法 對入選的不同程度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384例)的貧血情況及生化指標進行分析。結果 隨著心功能分級增高,貧血患病率呈逐漸增高趨勢(P<0.01),血紅蛋白水平呈逐漸下降的趨勢(P<0.01)。隨著心功能的惡化,血清肌酐、尿素氮呈逐漸增高的趨勢(P<0.01)。384例病人中發生缺鐵162例(42.19%),發生血液稀釋62例(16.15%)。結論 心力衰竭人群中貧血相當普遍,腎功能不全、缺鐵、血液稀釋可能是心力衰竭合并貧血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充血性心力衰竭;貧血;血液稀釋
中圖分類號:R541.4 R256.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349(2007)10-0926-02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種常見的流行病,在我國成人心力衰竭患病率為0.9%。多項研究表明CHF合并貧血相當常見。貧血是再住院率和死亡率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但是心力衰竭與貧血之間的關系一直未受到重視。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38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合并貧血的情況,并分析其發病率和可能的原因。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3年1月~2006年12月在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住院確診為CHF的病人,入選病例均符合NYHA有關CHF的診斷和分級標準,多次住院的病例只按首次記錄,共入選384例病人,男214例,女170例;年齡28歲~83歲(62.9歲±9.3歲);NYHA心功能Ⅱ級76例,Ⅲ級86例,Ⅳ級222例;CHF的基礎病因:缺血性心臟病128例,擴張型心肌病82例,心臟辦膜病86例,高血壓心臟病62例,其他病因26例。排除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惡性腫瘤、消化道出血以及其他原因引起貧血的血液病。
1.2 方法 全部病人常規檢查超聲心動圖,電極法測定血尿素氮(BUN)、肌酐(Cr),比色法測定血清鐵,同時測定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b)、紅細胞比容(Hot)。診斷貧血切點為Hb≤120 g/L,Hct<0.35提示血液稀釋,以血清鐵<8.95μmol/L提示缺鐵。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5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q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 果
2.1 不同心功能分級病人血液生化指標 隨著心功能分級的增高,Hb、血清鐵呈逐漸下降的趨勢;隨著心功能分級增高,Cr,BUN呈逐漸增高的趨勢;共62例發生了血液稀釋,血液稀釋率為16.15%,共162例發生缺鐵,缺鐵的發生率是42.19%。詳見表1。
2.2 不同心功能分級病人貧血發生率 本組384例病例中有92例合并貧血,患病率為23.96%,并且隨著心功能分級增高,貧血患病率呈逐漸增高趨勢。詳見表2。
3 討 論
CHF人群中貧血是相當普遍的現象。本研究通過對384例心力衰竭病人的回顧性分析,發現有92例合并貧血,患病率為23.96%,并且隨著心功能的惡化,貧血患病率升高,心功能Ⅱ級為10.53%,Ⅲ級為18.60%,Ⅳ級為30.63%,隨著心功能分級的增高,血紅蛋白水平呈逐漸下降趨勢,心功能Ⅱ級、Ⅲ級、Ⅳ級分別為140.43 g/L,132.75 g/L,120.61 g/L,說明貧血的患病率及嚴重程度與CHF的嚴重程度相關。
CHF病人貧血發生率隨著心功能惡化在升高,這一點已經達成了共識。Silverberg等的研究中貧血的患病率是目前發現最高的,從NYHAⅠ級~Ⅳ級分別為9.1%,19.2%,52.6%,79.1%。在隨后的研究中這些值要低一些,Wisniaki等的研究中貧血的發生率從NYHAⅠ級~Ⅳ級分別為0,36.4%,52.0%,65.7%。葉長青等研究發現,心功能Ⅰ級17.9%,Ⅱ級24.7%,Ⅲ級26.3%,Ⅳ級43.1%。國內外對CHF合并貧血發生率的報道差異很大,可能是由于貧血診斷切入點的不同,由于貧血的臨界值沒有統一的標準,因此很難將不同的研究結果加以比較。另外基礎病因的不同也可能對貧血發生率有影響,發達國家以冠心病引起的CHF居多,在我國,雖然冠心病引起CHF的比例在上升,但風濕性心臟病引起的CHF仍然占相當大的比例。
目前認為CHF合并貧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本研究發現,隨著心功能的惡化,腎臟功能在惡化,Cr和BUN均升高,腎功能的惡化可能是引起貧血的主要原因。CHF病人缺鐵的發生率是42.19%,說明CHF時,鐵代謝嚴重紊亂。16.15%的CHF病人Hct<0.35,說明部分病人并不是發生了真性貧血,而是血漿容量增加(血液稀釋)引起的假性貧血。Lverson等認為CHF時腎臟灌注不足,腎功能減退,紅細胞生成素(EPO)生成減少,促使貧血發生。Silverberg等認為心力衰竭使胃腸道功能下降,鐵攝入減少以及鐵利用障礙引起缺鐵性貧血。Bolger等進行了一項隨機的、前瞻性小樣本觀察,發現靜脈單獨應用鐵劑治療合并有貧血的CHF病人,在貧血得到糾正的同時可以改善病人心功能,緩解癥狀,從反面證實了缺鐵是CHF合并貧血的原因。Kalra等認為CHF時腎素一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激活,血管緊張素分泌增加,產生水鈉潴留,引起稀釋性貧血。另外,其他原因如:EPO抵抗;CHF病人長存在蛋白尿,EPO、鐵、運鐵蛋白可隨蛋白尿顯性丟失;葉酸缺乏;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能抑制EPO的產生和利用障礙等也可能是引起CHF病人貧血的原因。
CHF是一種常見的流行病,隨著ACEI和β受體阻滯劑的應用,CHF的治療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CHF的預后改善仍十分有限,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貧血,因此探索CHF合并貧血的原因,為進一步治療提供理論依據,頗具臨床意義。
本文編輯 郭懷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