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養血清腦顆粒與多慮平聯用治療中老年偏頭痛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100例偏頭痛病人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口服養血清腦顆粒與多慮平,對照組予鎮腦寧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治療前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及療效。結果 治療組治療后HAMD評分較治療前下降明顯(P<0.01),與對照組比較也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養血清腦顆粒與多慮平聯用治療中老年偏頭痛優于鎮腦寧。
關鍵詞:養血清腦顆粒;多慮平;中老年;偏頭痛
中圖分類號:R747.2 R289.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349(2007)10-0996-01
偏頭痛和抑郁癥均為中老年人常見病,偏頭痛病人易合并抑郁癥.抑郁癥狀可誘發加重偏頭痛,我院應用養血清腦顆粒和多慮平治療偏頭痛病人50例,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00例均為2003年1月~2005年7月我院收治的偏頭痛病人,符合國際偏頭痛協會制訂的診斷標準,符合中國精神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并經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17分肯定為抑郁癥。病人病程在3個月以上,每月至少發作1次,除外其他功能或器質性疾病引起的頭痛。隨機將入選病人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50例,男19例,女31例;年齡(50~73)歲,平均63.1歲;HAMD評分20.23±1.65分;病程6個月至20年,平均7.5年;發作頻率(1~5)次/月,平均2.7次/月。對照組50例,男18例,女32例;年齡(50~71)歲,平均60.5歲;HAMD評分20.16分±2.34分;病程6個月至25年,平均7.7年;發作頻率(1~6)次/月,平均2.9次/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治療組口服養血清腦顆粒4 g,每日3次,多慮平25 mg,每日3次。對照組予鎮腦寧每次2粒,每日3次。兩組療程均為8周,服藥期間禁用鎮靜止痛藥以及其他預防偏頭痛藥物。
1.3 療效評定標準 控制:服藥后頭痛未發作;顯效:服藥期間仍有(1~2)次輕微頭痛,間歇期明顯延長;好轉:服藥期間的頻率減少60%以上,間歇期延長;無效:無變化。治療前及治療8周后分別進行HAMD評分。
2 結 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見表1)
2.2 兩組臨床療效評定(見表2)
3 討 論
偏頭痛是神經內科常見病,據國內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報道發病率690/10萬。大腦神經元播散性抑制學說認為偏頭痛的發生系原發性神經抑制過程,而伴隨的血管變化為起初的一時性腦血管擴張,隨后則為長時的腦血流量減少。偏頭痛病人血液流變學指標增高占64.9%,說明血液的高黏滯狀態與中老年偏頭痛有密切關系。高黏血癥可造成中老年人腦組織局限性氣滯血瘀,使腦局部組織缺氧或腦微細動脈痙攣而導致偏頭痛發生。長期嚴重的偏頭痛以及由此引起的緊張、焦慮、失眠、煩躁、情緒低落、興趣喪失導致抑郁癥發生。在偏頭痛的危險因素中生氣、疲勞、緊張、睡眠障礙促發偏頭痛顯著高于其他刺激因素。中老年人因工作、生活等因素極易發生這些高危刺激因素。
養血清腦顆粒中熟地滋陰養血,當歸補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氣,有補血養陰、平肝潛陽、活血止痛、通經活絡之功效。動物實驗證實,口服養血清腦顆粒能增加動物顱內動脈和椎動脈的血流量,擴張軟腦膜小動脈,舒張離體血管的平滑肌,對抗去甲腎上腺素(NE)引起的離體動脈的收縮等,均提示該藥能有效地改善全身性血管功能失調。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缺血缺氧狀況,提高腦組織對缺血缺氧的耐受,達到治療偏頭痛的作用,多慮平為三環類抗抑郁藥,對反應性抑郁及更年期抑郁癥均有效,可控制抑郁癥狀。特別適用于以焦慮為誘因的肌肉收縮型偏頭痛。將兩藥聯合應用治療偏頭痛取得滿意療效,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本文編輯 郭懷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