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舒冠滴丸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CD40通路的調節作用。方法 運用高脂高膽固醇飼料造成兔動脈粥樣硬化模型,隨機分成模型組、舒冠滴丸組、辛伐他汀組,另設空白對照組。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漿可溶性CD40L(sCD40L)、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sVCAM-1)濃度。然后,提取AS兔主動脈和心臟進行病理組織形態學觀察。結果 舒冠滴丸組血清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顯著低于模型組(P<0.01),舒冠滴丸組血漿sCD40L,sICAM-1水平明顯降低,與模型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1),而血漿sVCAM-1水平無統計學意義;病理組織形態學觀察,舒冠滴丸組主動脈AS斑塊明顯少于模型組(P<0.05),冠狀動脈AS斑塊各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舒冠滴丸組內膜病變較模型組明顯減輕,其內膜厚度、內膜/中膜厚度比、內膜/中膜面積比亦較模型組顯著減少(P<0.01)。結論 舒冠滴丸具有調節血脂紊亂,減少動脈內膜斑塊數量,消退和穩定AS斑塊,降低血漿sCD40L,sICAM-1水平,其作用可能與抑制AS斑塊炎癥反應有關。
關鍵詞:舒冠滴丸;動脈粥樣硬化;細胞間黏附分子-1;細胞黏附分子-1:兔
中圖分類號:R543.5 R28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349(2007)10-0958-03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炎癥在不穩定動脈粥樣硬化(AS)斑塊的發生、演變及破裂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CD40-CD40L作為重要的炎癥信號通路,它的主要生物學效應之一是促進炎癥介質如血管黏附分子的釋放。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VCAM-1)表達增加可促進AS的慢性炎癥過程,同時增加AS斑塊的不穩定性,加快斑塊裂隙,促進斑塊破裂、血栓形成。因此,檢測外周血可溶性CD40L(sCD40L)、可溶性ICAM-1(sICAM-1)和可溶性VCAM-1(sVCAM-1)濃度可反映AS斑塊的炎癥程度和穩定性狀況。舒冠滴丸是在古方心救湯(《石室秘錄》)基礎上,結合多年臨床經驗研制的防治冠心病心絞痛的有效驗方,是以冰片、鵝不食草、三七、白芥子、肉桂、公丁香、紅參等為主要組成部分,功能芳香通脈、益氣溫陽、豁痰化瘀。本研究通過構建兔動脈粥樣硬化模型,觀察舒冠滴丸對AS斑塊CD40通路的調節作用,探討其抗動脈粥樣硬化的可能作用機制。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 清潔級健康日本雄性大耳白兔44只,平均體重2.0 ks(1.9 ks~2.5kg),由湖南中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醫學實驗動物合格證:醫動字第20~003號。飼養條件:單籠分裝,室溫(25±2)℃,相對濕度65%±5%,實驗前動物在實驗飼養房內適應性喂養1周。實驗環境設施合格證號:醫動字第20-001號。
1.2 實驗藥物 舒冠滴丸每粒50 mg,由湖南中醫藥大學附一院藥劑科提供,批號:20001030。舒降之片(辛伐他汀,每片20mg),由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提供,批號:20020530。
1.3 主要試劑、儀器 膽固醇粉(分析純,每瓶25 g,荷蘭進口上海試劑站分裝),豬油(市售),蛋黃粉(陜西天斗蛋業有限公司提供);sCD40L試劑盒(奧地利Bender MedSysterns公司提供)sICAM-1,sVCAM-1試劑盒(法國DIACLONE公司提供),LD-A5型離心機(北京醫用離心機廠生產),CL-72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島津公司),721分光光度計(上海第三分析儀器廠制造),TP-1000電子天平(湘儀天平儀器廠生產),DG-3022A型酶聯免疫檢測儀(國營華東電子管制造廠制造)。
1.4 兔動脈粥樣硬化模型的建立及分組 將44只實驗動物隨機分成4組:空白組(8只)、模型組(12只)、舒冠滴丸組(12只)、辛伐他汀組(12只)。以上各組除空白組只給予標準全價營養飼料外,其余各組均每天每只給予高脂飼料100 g(含1.0 g膽固醇、7.5 g蛋黃粉、5.0 g豬油、86.5 g標準全價營養飼料)喂養8周,8周后隨機抽取高脂飼料喂養兔2只處死,取胸主動脈標本制作病理切片以證實產生粥樣硬化斑塊。動脈粥樣硬化模型造模成功后,舒冠滴丸組每只每日按人一兔等效量給藥[50mg/(kg·d)],辛伐他汀組每只每日喂服辛伐他汀藥液[2.5mg/(kg·d)],空白組、模型組灌飼蒸餾水10 mL,每組均給藥4周,均于上午給食前灌胃。所有動物自由飲水,繼續喂養4周。最終取得完整資料者進入分析,共28只,其中舒冠滴丸組7只。辛伐他汀組7只,模型組6只,空白對照組8只。
1.5 指標檢測方法
1.5.1 標本處理 各組均于12周后分別從兔頸動脈收集血樣(5~6)mL,注入10 mL肝素抗凝離心管,搖勻,3 500 r/min離心3 min,取上清血漿置于-70℃保存待測sCD40L,sICAM-1,sVCAM-1。同時測定血清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1.5.2 血漿sCD40L,sICAM-1,sVCAM-1的檢測 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漿sCD40L,其檢測靈敏度為0.095ng/mL。采用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漿sICAM-1和sVCAM-1,其靈敏度分別為0.1 ng/mL和0.6 ng/mL,批內和批間誤差分別在1.03%~2.82%,3.93%~8.15%(sICAM-1)和0.45%~2.27%,0.144%~5.94%(sVCAM-1)。
1.5.3 血脂檢測 TC和TG采用酶法測定。即通過特殊氧化酶使底物生成過氧化氫,再通過氧化酶使它們結合成色原(生色團),產生的顏色與分析物的量成正比,然后用比色法測定生色團的生成量。HDL-C采用磷鎢沉淀法,磷鎢酸-Mg2+可選擇性沉淀LDL和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上清液則為HDL。即在血清中分別加入MgCl2和磷鎢酸液,充分混勻后離心,取上清液進行HDL-C測定。當濃度低于4.5 mmol/L時,VLDL中的膽固醇含量與血中TG濃度成完全線性關系。故可根據已知的HDL-C,TC和TG濃度計算出LDL-C濃度,即根據Friedewald公式[LDL-C(mmol/L)=TC-HDL-C-TG/2.2]求得。
1.5.4 病理形態學觀察 12周末處死動物,取其心臟和主動脈大體標本(從近主動脈弓部到腹腔干分支處),生理鹽水沖洗后沿正中線剪開,鋪平,置于10%中性緩沖甲醛液中固定48 h,常規酒精脫水,石蠟包埋,將其橫斷面制成4μm厚連續切片,經HE染色,光鏡下觀察攝像。采用德國遠東蔡司公司KS400圖像分析系統分別測定斑塊面積及內膜總面積,并計算斑塊/內膜面積比;從HE染色片上隨機選取5個視野,圖像分析儀測定內膜及中膜厚度、內膜及中膜面積,并計算內膜/中膜厚度比、內膜/中膜面積比。
1.6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0.0醫用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資料的統計學處理,多組間比較采用One-way ANOVA檢驗,用Bonferroni方法進行兩兩比較,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

2 結 果
2.1 病理形態學觀察結果 血管大體觀察結果提示,空白組內膜光滑,未見指紋,無斑塊形成;舒冠滴丸組、辛伐他汀組和模型組均可見不同程度脂肪和粥樣斑塊隆起,模型組尤為明顯,斑塊連成片狀,從主動脈近端到遠端,斑塊逐漸減輕;舒冠滴丸組、辛伐他汀組斑塊明顯減少,除近端外,較少連成片狀,主要分布于血管分支處。經秩和檢驗,舒冠滴丸組與模型組比較,主動脈AS斑塊明顯少于模型組(P<0.05);與空白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冠狀動脈AS斑塊各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各組血漿sCD40L及血管黏附分子水平的變化 舒冠滴丸組、辛伐他汀組血漿sCD40L,slCAM-1水平明顯降低,與模型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1);辛伐他汀組血漿sVCAM-1水平降低與模型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舒冠滴丸組、辛伐他汀組兩組間無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2.3 各組血脂水平變化情況 舒冠滴丸組、辛伐他汀組、模型組各項血脂水平高于正常范圍,且血清TC,TG,LDL-C水平顯著高于空白組(P<0.01)。而舒冠滴丸組、辛伐他汀組血清TC,TG,LDL-C水平顯著低于模型組(P<0.01),HDL-C水平則無統計學意義(P>0.05)。舒冠滴丸組、辛伐他汀組兩組間無統計學意義。詳見表3。

2.4 病理細胞學觀察結果 HE染色可見,空白組主動脈內皮細胞排列完整,中膜外膜分界清楚,無泡沫細胞堆積及斑塊形成;冠狀動脈血管內皮完整、光滑,內膜不增厚,管腔無狹窄。模型組主動脈內膜顯著增厚,內皮不光滑不完整,斑塊隆起明顯,內含大量泡沫細胞;冠狀動脈內膜增厚,斑塊形成,管腔狹窄3/4。舒冠滴丸組和辛伐他汀組內膜可見部分增厚,內皮細胞排列較完整,其下有少量泡沫細胞堆積,有少許斑塊隆起,冠狀動脈血管腔狹窄1/2。舒冠滴丸組、辛伐他汀組斑塊/內膜面積比、內膜厚度、內膜/中膜厚度比、內膜/中膜面積比模型組顯著減少(P<0.01),而舒冠滴丸組、辛伐他汀組兩組間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3 討 論
冠心病發生的主要病理基礎是AS的形成。在AS斑塊形成過程中,血管內皮的破損和內皮功能的減退,內皮通透性增加,血脂含量增加,炎性細胞浸潤,平滑肌細胞增殖、遷移和脂質氧化、變性以及血小板激活、細胞壞死、基質合成等發揮重要作用。

CD40L屬于腫瘤壞死因子超基因家族中的一員,CD40L以細胞膜結合或血液中游離狀態兩種形式存在,并與CD40結合產生一系列的炎性反應,包括促進黏附分子如血管黏附分子等物質的產生。近來的研究還提示,CD40L可通過調節粥樣斑塊的金屬蛋白酶表達,從而影響斑塊的穩定性。sICAM-1和sVCAM-1屬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sICAM-1主要在內皮細胞表達,通過白細胞上的配體CD11/CD18復合物特異性結合,介導單核細胞、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黏附。最近的研究發現激活血小板上的CD40L可上調血管內皮細胞的sVCAM-1、sICAM-1和E-選擇素的表達。Kotowicz等也發現,CD40L能顯著增加人體臍靜脈血管內皮細胞sICAM-1和sVCAM-1的表達。血管性黏附分子表達的增加將進一步促進炎癥細胞黏附于血管內皮,加速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不穩定性,損害斑塊表層纖維帽結構,促進斑塊破裂、血栓形成,從而導致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發生。

本研究通過構建兔動脈粥樣硬化模型,觀察舒冠滴丸對AS兔CD40通路的調節作用,結果表明舒冠滴丸能顯著降低TC,TG,LDL水平,升高HDL,具有調節脂質代謝紊亂,減少動脈內膜斑塊數量,延緩AS的進程,促進AS病變消退作用,降低血漿sCINOL,sICAM-1水平,抑制斑塊內的炎癥反應,延緩AS的進展,促進斑塊的穩定,可為臨床合理運用提供新的理論和實驗依據。
本文編輯 郭懷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