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好”出好豬,即環境好、飼料好、豬體健康狀況好,才能生產出優質安全的豬肉。走生態、福利、健康、高效養豬之路是未來的飼養發展方向。
二、當豬群體內主動免疫水平高于各種病原體的攻擊時,豬就不會發病,也就無須再往飼料中大劑量加藥。因為每一次加藥都會對豬群腸道中的微生態系統帶來沖擊,機體需要消耗大量營養來重新調整使之恢復平衡。
三、最好的“治療”是把豬放在干燥、適溫、衛生的環境下飼養,最好的“藥物”是均衡、精準且安全的日糧供應。把腹部適感溫度和圈面干燥衛生作為改善豬的環境的第一要務。
四、更多注意豬的環境與行為是養豬贏利的途徑之一。通過改善環境與實施精準飼養,可達到提升豬群健康水平和主動免疫力的目的。
五、不要依賴添加藥物來控制疾病,任何藥物對豬來說都是一種應激源。
六、因長時間大量采食精飼料,妊娠母豬胃容積得不到有效擴增,使哺乳母豬采食量很難發揮到理想水平(日采食7公斤以上)。在生產中,如添加可增加胃容積的苜蓿草類等,可能會增加此階段豬的飽腹感。
七、盡最大可能提高飼料營養的均衡度,以達到最大限度提高營養物質消化吸收率,就可以顯著提高豬的采食興趣,減少腹瀉發生率和減輕排泄物及有害氣體等對環境的污染。(湖南 魯庸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