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6年到現在,我家一直堅持訂閱《農村百事通》,她是我生產生活的顧問和參謀,我們全家都喜歡。
“媽媽,《農村百事通》!”聽著我那剛剛學說話的3歲寶貝兒子嘴里念叨著,我覺得奇怪又高興,孩子怎么也懂《農村百事通》?我耐心地問兒子,終于明白了《農村百事通》是他爺爺訂閱的雜志,至此我們全家就和《農村百事通》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的公公是位教師,一輩子手握筆桿,到了退休也想發揮余熱,為家人和鄉親們做一些有益的事兒,于是訂閱了《農村百事通》,他常把其中的“金點子”、“生活百科”講給大家聽,深受大伙喜歡。每年春節到來前幾天是他最忙碌的日子,鄉親們都請他寫對聯,這時《農村百事通》上的對聯就成了他老人家關注的熱點,他寫的對聯文采飛揚,字跡剛柔相濟,令人贊嘆不已。三年前,我栽了1334平方米(2畝)地桃樹,對于果樹管理我是外行,可我不怕,不懂可以學,我找來以前的《農村百事通》認真查找有關桃樹的管理知識,反復學習,腳踏實地應用在生產中,因此在同齡的桃樹中,數我的桃樹長勢最旺,個大、品優、不愁賣,是《農村百事通》給我帶來的實惠。
《農村百事通》從過去的月刊到現在的半月刊,從過去粗糙的紙張到現在精美的彩色圖片,從過去簡單的欄目到現在豐富多彩的欄目薈萃,不管怎么變,但“服務三農”的熱誠始終未變。過去我的孩子對《農村百事通》不太感興趣,但2006年辦的“百事可樂”,孩子也喜歡看了。我那13歲的外甥從老遠趕來一期不拉地欣賞這個欄目,孩子們不但自己一邊看一邊咯咯地笑,而且還把看到的笑話神氣活現地講給同學們聽,以炫耀自己的見多識廣。其實何止孩子如此,我也是這樣,當婦女們聚在一起說三道四聊天時,我也會講些笑話給他們聽,逗得姐妹們笑得直不起腰來,真開心。有時我還借機把刊物里的法律知識、生產生活的常識講給大伙聽,讓大家共同分享。《農村百事通》貼近生產生活,內容豐富多彩、價格又便宜,我已經把她當成一部生活字典,很值得農民擁有。
從父輩手中接過《農村百事通》,我學到的是農業科技知識,收獲的是希望的果實。《農村百事通》使我受益多多,快樂多多,生活充實,眼界開闊,她給我家帶來了和諧,是小康路上的領頭雁!這就是我與《農村百事通》的不解之緣。(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王莽鄉江村三組 孟月珍 郵編:7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