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種鵝在產蛋前的一個月開始增喂精飼料。即種鵝產蛋前的一個月就適當增加谷類、豆類等精飼料,相應減少青粗飼料。是否適當,可根據鵝糞形狀來判斷:如果鵝糞粗大松散,用腳輕輕一撥便可分為幾段,說明粗、精、青飼料搭配適當;如鵝糞小而結實,說明精料放得多,青料少,應及時進行調整使之適當。
2.以舍飼為主、放牧為輔。種鵝產蛋期間,以在室內飼喂為主,只少量時間野外放牧。此期間,種鵝的每日飼料,即谷類、豆類等精料應占整個日糧的80%以上,輔以麩糠類飼料,并適當增加礦物質飼料和0.3%的食鹽,以及1~2公斤青飼料。飼喂時要做到定時定量,先粗后精,逐步過渡;再有,一定要保證有充足的飲水。
3.臨產種鵝和未產種鵝分開飼養。臨產種鵝通常有如下表現:羽毛緊湊有光澤,尾羽平直;后腹寬大而下垂,且松軟有彈性,恥骨間距較寬;喜歡吃礦物質飼料,如貝殼粉、田螺殼粉、石灰石粉等;喜歡跟公鵝;動作緩慢。放牧臨產種鵝時,不宜驅趕過快、過遠,應當多放牧于河邊、湖(塘)畔,以利配種。
4.摸清產蛋的規律。種鵝多在早上8時以前產蛋,只有少數在下午產蛋。如發現個別種鵝鳴叫不安,腹部飽滿、尾羽平伸、行動遲緩時,應速將其收回產房產蛋;放牧時發現種鵝離群鳴叫,匆忙向草叢中走去,即是產蛋的征兆,應馬上將其帶回產房讓其產蛋。如果種鵝在野外產了第一個蛋,應將種鵝和蛋一起帶回產房,放在產窩內并用竹籮罩住,以訓練其習慣在舍內產蛋。
5.增加光照時間。產蛋期間和產蛋前一個月,每天保證有12~14小時的光照,為此應在舍內安裝電燈泡:每100平方米鵝舍安裝2~3只100瓦燈泡,燈泡高度以距地面2米為宜。注意要定時開關電燈,不要隨意縮短和延長光照時間。增加光照能延長種鵝的產蛋期,促使種鵝多產蛋。
6.人工強制換羽。種鵝一般5~6月進入休產期,為了縮短休產期,使種鵝盡快再產蛋,可對休產期的種鵝進行人工強制換羽,即拔去翅膀和尾部大毛,要一次拔完;公鵝拔羽要比母鵝提早25天進行。這樣能縮短休產期,使種鵝多產蛋。(廣西 盧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