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分析現有的供應商評價方法的基礎上,提出一種基于改進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使得評價的結果更為客觀、科學,而且計算較為簡便,為供應商的選擇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最后用一個簡單的案例進行了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供應商選擇;指標體系;模糊綜合評價;最大隸屬度
中圖分類號:F23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7)08-0066-04
Abstract: After analyzing the existing methods of supplier selection, we develops an improved model in this paper, which is based on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t shows that not only the result of evaluation is impersonal and scientific, but also the calculation is easy. Our methods here provide a new way to supplier selections. And a simple numerical example is included.
Key words: supplier selection; index system;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aximum membership degree
經濟全球化、合作伙伴關系、信息技術進步以及管理思想的創新,使得競爭的方式也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轉變,市場競爭由原來從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轉向供應鏈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1]。實施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對于企業增強成本控制、高效利用資源、改善服務和增加收益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特別是伴隨著準時化(Just-In-Time,JIT)和全面質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等理念在供應鏈中的廣泛采用,供應商的選擇問題變得更加重要[2]。供應商能否及時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將會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進行產生重要影響。企業對供應商進行選擇和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越來越多的企業日益注重這些新的管理理念的時候,企業對于供應商的信賴也日益加深。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企業可以通過整合供應商的能力來增強自身的能力,從而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1供應商評價的指標體系以及選擇方法
1.1評價指標體系的確定
供應商評價涉及到很多方面,只有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影響,才能作出正確的選擇。
Diskson調查了170個采購代理和采購管理者的采購實踐總結出了23個有關供應商選擇準則[3];Weber等人[4]擴展了Diskson的研究成果,通過對74篇有關供應商選擇文獻的分析發現:大多數文章中都提到了價格、交貨期、質量和能力準則,尤其在JIT采購中強調運輸距離及準時交貨的重要性。
供應商評價指標多種多樣,有時甚至相互矛盾,而且評價指標對于不同產品和行業的供應商也是不盡相同的。為了保證評價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一般遵循以下原則來建立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1)全面性和概括性相結合的原則;(2)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原則;(3)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相結合的原則;(4)可拓展性的原則。
根據以上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的基本原則,本文從綜合能力、財務能力、技術水平和服務水平等四個方面對供應商進行考察,如表1所示。由于每個企業的具體情況不一樣,因而在實際操作中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來選擇評價指標,從而能夠較為客觀、公正地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
1.2供應商評價方法的選擇
對供應商進行評價的方法有很多,綜述文章[5-7]主要有以下幾類:
(1)定性方法:主要有直觀判斷法、招標法、協商法等,此類方法大多數是根據以往的經驗以及關系來進行選擇,主觀性較強,不能客觀反映被評價企業的真實情況,因而在實際應用中并不常采用。
(2)定量方法:主要有采購成本比較法、ABC成本法等,此類方法由于所考慮的指標因素的局限——只考慮成本因素,以及有些評價指標的難以量化,所以也無法滿足企業的實際需要。
(3)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方法:主要有模糊綜合評價法、層次分析法、數據包絡分析法、TOPSIS法、神經網絡算法等,利用這些應用較為成熟的多目標決策方法已成為現在供應商選擇和評價的一個趨勢。雖然這些方法在實際應用中被經常采用,但是這些方法有的計算過程較為繁瑣,而且也存在指標權重選取的客觀性問題。
本文是在考慮現有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以及評價方法基礎上,提出一種改進的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從而可以使傳統模糊綜合評價中指標權重的確定更為客觀,把原來的定性評價定量化,計算的過程也較為方便,能較好地處理多因素、模糊性以及主觀判斷等問題。
2基于改進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
模糊綜合評價是對受多種因素影響的事物做出全面評價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決策方法。影響供應商選擇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只有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影響,才能作出正確的選擇,這實際上是多目標模糊決策問題[8],所以可以確立供應商選擇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
在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對供應商進行選擇和評價過程中,對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是非常重要一步,所以在本文中采用基于最大隸屬度的改進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其具體評價步驟如下:
2.1構造初始因素指標矩陣
2.3確定各指標因素的權重系數
目前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有許多種方法,如專家法、逐對比較法、層次分析法等,這些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據評價者的主觀意愿確定權重的,主觀性比較強,所以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較大的主觀因素。
權重集的確定,在不同的情況其難易程度不同[10]。為了獲得較為客觀、準確的權重,在本文中采用最大隸屬度加權平均偏差法的思想來求解未知評價指標的權重。基于改進的模糊綜合評價的權重主要是利用各評價指標所提供的數據來確定各指標的權重系數的,評價的結果與被評價系統及評價指標的采樣順序無關,沒有主觀因素的影響,從而使評價結果更加準確、客觀。
根據最大隸屬度加權平均偏差法[11],設決策者偏好、期望等信息可通過目標權重來體現,現設決策者部分偏好信息事先確知,故權重向量中有些分量已知,有些分量則是待定的未知量。設前kk≥1個目標權重是待定的,而后n-k個權重是已經給定的,即:
4結束語
本文通過分析現有供應商的評價模型的基礎上,提出基于最大隸屬度加權平均偏差法的改進模糊綜合評價模型來選擇供應商。通過文獻[11]中的同一案例,利用本文中的模型進行重新計算,得出的結論與原文中基本相同即最優企業都為供應商4,其余排序有所差異,原因在于模糊矩陣的構造以及指標權重確定的方法不一樣,體現不同方法的適應性。但是本文中的指標權重的獲取更為客觀、合理,而且計算過程也較為簡便,在實際應用中具有可操作性,為科學合理地選擇供應商提供了一種新的嘗試。
參考文獻:
[1]Martin Christopher, Denis R Towill. Developing market specific supply chain strateg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Ponte Vedra Beach,2002,13(1):1-14.
[2] Anthony T F, Buffa F P. Strategic Purchase Scheduling[J].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 1977,13:27-31.
[3] Dickson G W. Analysis of Vedor Selection System and Decisions[J]. Journal of Purchasing, 1966,2(1):5-17.
[4]Weber C A, Current J R, Benton W C. Vendor Selection Criteria and Method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1,50:2-18.
[5] 周文坤,蔣文春. 基于改進TOPSIS法的供應商選擇方法[J]. 運籌與管理,2005,14(6):39-44.
[6] 馬士華,林勇,陳志祥. 供應鏈管理[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7] 劉曉,李海越,王成恩,等. 供應商選擇模型與方法綜述[J]. 中國管理科學,2004,12(1):139-148.
[8] 張躍,全剛. 水庫正常蓄水位選擇中的多目標模糊決策方法[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999,19(12):99-108.
[9] 張躍,鄒壽平,宿芬. 模糊數學方法及其應用[M]. 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92.
[10] 李陽旭. 改進的模糊綜合評判法在動態聯盟合作伙伴選擇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2006,14:627-631.
[11] 李登峰. 具有一般信息結構的模糊多屬性決策方法[J]. 管理科學學報,1998,1(3):41-44.
[12] 馬麗娟. 基于供應鏈管理的供應商選擇問題初探[J]. 工業工程與管理,2002(6):23-25.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