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新公司法第34條所賦予有限責任公司股東的帳薄查閱權是一項法定的基礎性權利,是平衡股東與公司之間利益的產物。股東帳薄查閱權對實現股東知情權有著特別的價值和意義,股東對此權利的享有是無差別的、全面的、全程的,公司負有提供方便的義務,法院應做好司法救濟工作。但是,股東在行使該權利時必須出于正當目的:善意性、合理具體性和直接相關性,而且還必須提供書面請求。
關鍵詞:股東賬簿查閱權; 正當目的; 股東知情權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7)08-0122-03
一、 關于股東賬簿查閱制度的法理思考
股東帳薄查閱是指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或其代理人針對公司的會計賬簿、會計文書等相關的會計原始憑證和文書、記錄進行檢查、了解,行使股東知情權的行為。其實質是給未參加公司經營管理者尤其是中小股東一個了解自己投資公司財務信息狀況的機會,使之能夠以股東主體身份對公司運營進行“富有意義的”、“有效的”參與。通過帳薄查閱,發揮股東知情權對其他權利的基礎性作用,進而實現股東保護自己合法權益之目的。股東帳薄查閱權是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依法享有的對公司的間接管理權利,也是基礎性法定權利。它是帳簿查閱制度得以產生形成的基礎,不承認股東帳薄查閱權就不可能有帳薄查閱制度。帳薄查閱制度是法律確定的關于帳薄查閱權、帳薄查閱要件、帳薄查閱范圍、司法救濟等一系列規則的總稱。帳薄查閱制度是帳薄查閱權的保障,各種帳薄查閱制度都是為了保障股東充分、正確行使帳薄查閱權而設立。
第一,帳薄查閱制度對股東知情權實現的價值與意義。股東的知情權是法律賦予股東通過查閱公司的財務會計報告、賬簿等有關公司經營、決策、管理的相關資料以及詢問與上述有關的問題,實現了解公司的運營狀況和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活動的權利,[1]是股東權利中一項基礎性權利。而帳薄查閱則使股東獲得的公司信息更全面、更準確、更真實,更能實現股東知情權。與會計報告相比,一是因為它所提供的信息更完整,不僅包括會計帳薄,而且包括會計文書、記錄等;二是因為它所提供信息更可靠、更原始、更真實,公司財務會計報告畢竟不是原始的會計賬簿,原始的會計賬簿更能夠充分反映公司的經營管理事務發生的具體情況,而財務會計報告則僅是籠統、大概地反映公司的經營管理情況。所以股東判斷公司的董事、經理的經營管理活動是否正當,判斷公司經營管理活動是否正常,僅僅依靠財務會計報告是不夠的。股東要想獲取更充分的公司經營管理信息就必須查閱公司的會計賬簿。在我國公司內部人控制等現象嚴重的情況下,賦予股東的賬簿查閱權符合保護股東利益現實需要,這樣更有利于股東對公司的運營狀況進行監督,維護股東的合法權益。
第二,帳薄查閱制度對有限責任公司股東知情權實現的特別價值與意義。我國原公司法對于股東知情權的范圍規定得很小,只規定了股東查閱股東會會議記錄、公司財務會計報告的權利,而就公司財務會計報告來說,它屬于公司的公開性文件,非屬股東的公司局外人也可以獲得。且在我國當前公司實際中,公司財務作虛假賬簿、建立幾套賬簿的情形非常嚴重,這樣的資料很難能對公司的真實經營情況進行反映,因而股東很難通過這些資料獲得對公司經營信息的了解,也很難獲取公司經營人員從事損害股東利益或公司利益行為的相關證據。此外,對于有限責任公司而言,雖然其具有較強的“人合性”,公司經營的相關信息對外固然應當是“閉鎖性”的,但對內在公司股東之間則應當具有較之于股份有限公司更高程度的“開放性”,因而新公司法規定了股東對會計帳薄的查閱請求權,并且為這種請求權設置了司法救濟途徑——股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閱。
但是,賦予股東帳薄查閱權,建立帳薄查閱制度應當堅持股東權利保護與權利濫用預防、股東權利與公司效益并重原則,應當有合理的限度。一要考慮到現代公司規模龐大和公司賬簿保存的復雜性。允許所有股東任意地查閱公司的賬簿,公司賬簿的有效保存、公司的正常運營活動勢必受到很大影響,甚至嚴重的干擾。二要考慮到:在實踐中由于股東查閱賬簿的內容可能涉及到公司根本利益的信息和商業秘密,一些惡意的股東為了與公司進行同業競爭或為了謀取其他不正當利益而利用該權利獲取公司的商業情報,從而使公司蒙受損失的可能。[2]因此,對股東行使賬簿查閱權進行適當、合理的限制是十分必要的。出于維護公司商業秘密等保護公司正常經營與利益的考慮,對于查閱公司會計賬簿的權利新公司法也相應地設置了條件要求,即股東應當向公司提出書面請求并說明目的,公司有合理根據認為股東查閱會計賬簿有不正當目的,可能損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絕提供查閱。立法的這種設計體現了在股東知情權問題上的利益平衡與權力制約。
二、 關于股東帳薄查閱權行使要件的思考
第一,股東行使帳薄查閱權時,應提交附說明理由的書面請求,也即“應當向公司提出書面請求,說明目的?!痹谶@一點上與美國日本兩國公司法有著一致的要求。如《日本商法》第293條之6第2款:[3]前款的請求(股東請求查閱公司的賬簿權),須以附理由的書面形式提出。再如美國的《修正標準商事公司法》第16.02(A)節的規定,[4]公司股東如果要查閱或復制公司的會計賬簿,應當在他希望查閱和復制的那一天的至少5個業務日之前對公司給予書面的通知。具體來講,筆者認為,股東應在一定期日之前提交查閱公司賬簿的書面申請以避免任意股東賬簿查閱給公司正常運營可能造成的影響;股東查閱賬簿既可以由本人為之,也可以請求律師或其他代理人幫助;股東查閱賬簿時可以抄錄、復印,費用應該自理;賬簿查閱權為股東固有權,不得有公司章程或股東會議加以剝奪或限制,公司章程或股東間關于股東不得查閱公司賬簿文件的約定無效;公司可以對查閱的具體時間和地點予以規定;若公司對股東的賬簿查閱請求書審查后,不能證明股東對此存有不正當目的,即應允許股東在公司規定的時間和地點查閱公司賬簿。對股東應具備一定的持股比例和持股時間沒有必要進行限制。持股比例的限制和持股時間的限制主要考慮的是:一是防止過多的股東查閱公司的賬簿,影響公司的正常運營和賬簿的有效保存;二是防止一部分股東惡意利用賬簿查閱權而購買公司股票。但是除了因為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人數一般較少,不會產生這樣的弊端;除了因為有限責任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相比富有更強的人合性,股東之間的監督顯得更為重要外;防止股東濫用賬簿查閱權的目的,完全可以通過設置主觀性要件來實現,所以設置持股比例和時間要件意義不大。雖然日本以前的商法曾規定了行使股東賬簿查閱權的持股時間限制,但近來也都取消了這種限制。
第二,股東在行使賬簿查閱權時,應出于正當的目的。與正當目的相對的為非正當目的,即股東權保護自身權益之外的其他目的。諸如為公司的競業者而刺探公司秘密,為敲詐公司經營者而吹毛求疵、尋找公司經營中的技術瑕疵等等,在這些情況中,股東顯然是為了濫用股東的賬簿查閱權,可能損害公司的利益、影響公司的正常運營。所以必須規定正當目的防止股東濫用賬簿查閱。于是,新公司法第34條除了要求股東要附目的的書面申請外,還賦予公司 “可以拒絕提供查閱”權利,不過同時也作了必要限制“十五日內書面答復股東并說明理由”。
第三,界定正當目的應堅持符合三個條件:善意性、合理具體性和直接相關性。如美國《修正標準商事公司法》第16.02(C)節的規定,[5]正當目的必須符合三個要件:股東提出的查閱和復制文件的請求是善意的,是為了適當的目的;公司股東闡明了他查閱和復制這些文件的目的,并且此種目的闡明應當是合理的、具體的;所查閱的記錄同他所欲達到的目的具有直接的關系。所謂善意性,是指股東提出的查閱帳薄的請求是善意的,是維護自身或公司利益的,同時,這種善意性還應該包括公司在判斷股東是否具有正當性所持的心理態度。如果僅僅是懷疑股東查帳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商業信息、取得不當利益,就將股東的知情權置之不理,勢必造成法律規定形同虛設的尷尬境地。有限責任公司在設立之初不僅存在資合的問題,同樣也有人合的充分考慮,如果在設立企業前后對同一股東的誠信采取不同的判斷標準,既有悖于商業誠信原則,也有悖于法律上的公平正義原則。因此,就算該股東的關聯公司存在同業競爭的問題,就算該股東與競爭對手關系密切,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也只能是懷疑或者是主觀地認為該股東存在損害公司利益、謀取不正當利益的可能。除了正常地不能憑懷疑盲目拒絕外,股東如果通過利用取得的信息作了損害公司合法利益的行為,還有公司法、民法、甚至刑法等一系列法律規定對其行為進行規范、制裁。所以,只要股東提供了書面的申請,就應當本著設立公司之初股東的信任原則,認定股東具有合法目的。
第四,公司應負有證明查帳目的合法性義務。新公司法規定,股東要求查閱公司帳目,應當向公司提出書面申請,說明目的。如此規定并不意味著讓股東自己證明自己合理的查帳目的、不會損害公司利益。作為股東,具有天然的權利應當了解自己投資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無可非議、也無須證明。正因為如此,新公司法規定“公司有合理根據認為股東查閱帳薄有不正當目的……”。這里所說的“合理根據”和“不正當目的”舉證責任在公司一方,只有在公司已經有了合法取得的充分證據,證明申請查詢的股東實施了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時,才可以拒絕查詢。除此之外,不得拒絕。美國早期判例認為股東應負舉證責任,之后又采取股東目的正當性推定,最后轉向公司有義務證明股東目的之不正當性。美國諸州的成文法亦采此種態度?!度毡旧谭ā返?93條之7亦明確規定了董事會對拒絕股東查閱賬簿負有舉證責任。[6]正如前面的論述,股東賬簿查閱權的立法目的本身就是為了保護股東的權益免受公司董事經營管理人員的侵害,鑒于股東與公司相比,無論從信息上還是從經濟實力上講都處于一種弱勢地位,所以最后的證明責任配置給公司比較合理。
三、 關于股東賬簿查閱權行使范圍的思考
第一,在帳薄查閱權上,股東之間不應當存在任何差距。在公司的控股股東或者公司實際控制人的操控下,企業完成了日常經營活動,于是產生了合同、帳冊等記錄企業經營活動過程和結果的文件。無論帳薄有多少、有多細、有多專業,公司的控股股東、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作為親身經歷者實際上已經對此了如指掌,在此情況下,也應當讓其他股東同樣了解所有的信息資源,否則就產生了股東之間的差距,對信息資源了解的差距。所以,只要股東提出全面了解情況的要求,就應當允許其進行全面的了解。當然,如果股東僅僅提出了解一部分情況也是無可非議的。總之是了解全部情況還是了解部分情況是由股東自己選擇和決定的,不能因為帳薄多、專、細等諸如此類的原因,拒絕股東查詢。
第二,會計帳薄應該包括會計資料賴依存在的原始憑證。公司是若干合同構建的多元利益主體的結合,它所涉及的合同一般可以分兩類:一類是涉及公司構建的合同;另一類合同是公司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合同。公司所簽訂的合同無一例外地建立了公司新的法律關系、產生了新的法律事實,而這些公司的法律行為都將由公司自身來承擔法律責任,最終歸結為由投資者、股東承擔法律責任。讓股東承擔責任,不讓股東了解情況、查閱合同,是說不過去的。從會計核算的角度,會計核算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記錄、反映企業的經營活動。所有合同的簽訂和履行無一例外都是會計核算的基礎資料,都會反映在財務指標的變化上,如果只讓股東看會計報表、記帳憑證,而不讓股東具體看這些會計資料賴依存在的基礎——原始憑證,實踐證明是不能滿足股東的知情權的,而且已經產生了許多嚴重的問題,所以,如果從會計核算的角度看,合同也是產生會計核算資料的原始憑證,也應當讓股東查閱。美國商法對股東可以查閱的公司賬簿和記錄是一種寬泛意義上的賬簿,包括股東名單、基本章程和附屬章程、董事會、股東會的會議記錄等等,不是僅僅局限于公司的會計賬簿?!度毡旧谭ā返?93條的規定是“會計賬簿和書類”。[7]根據日本學界非限定說,會計賬簿應理解為反映公司經營管理狀況的賬簿,不僅包括公司作為法律上義務所制作的賬簿,而且包括公司任意制作的賬簿;會計書類應理解為反映公司經營管理狀況的書類,即作為會計賬簿記入材料的書類(含傳票、收據、契約書和書信)。筆者認為,為使股東的賬簿查閱權之行使富有實效,能夠給股東提供充分、真實的公司經營管理信息,應當盡量擴張賬簿查閱權的對象范圍。
第三,會計帳薄應該限于公司有保存義務的十年期限內的相關資料。公司今日的情況可能是以前運營的結果。所以賬簿查閱權的對象不僅應該包括正在使用中的賬簿、文件和記錄,還應該包括已經封閉歸檔的賬簿、文件和記錄。對于查閱已經封閉歸檔的賬簿、文件和記錄,應該僅限于公司有保存義務的期間內的方可查閱,我國的《會計法》對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其他會計資料的保存期限沒有明確規定,而是授權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吨腥A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第29條規定了公司保存賬簿、記賬憑證、報表、完稅憑證、發票、出口憑證以及其他有關涉稅資料應當保存十年。
四、 關于股東帳薄查閱權司法救濟的思考
若公司無正當理由拒絕股東行使賬簿查閱權時,股東獲得的救濟途徑有三:一是向法院提起查閱請求之訴,由法院責令公司為股東提供特定的公司賬簿;二是向公司負責賬簿保管的負責人請求賠償損失(含股東的訴訟費用);三是為保障股東通過提起知情權訴訟最終實現權利,防止被查閱對象的滅失、損毀滅失風險,在遇有重大、緊急事由時,原告在提起該類訴訟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及時地提出證據保全和財產保全。法院在權衡股東的賬簿查閱權與公司在訴訟保全中所蒙受的不利益之后,若認為有必要,則應準許股東的請求。那么在審判實踐中,還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第一,確定具體的管轄法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二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九條的規定,一般情況下,股東知情權訴訟由公司所在的登記注冊地的法院管轄。
第二,提起公司知情權訴訟的原告應當是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包括自然人股東和法人股東,但未出資的股東行使知情權的,法院不應予以支持;被告則應該是股東所投資的公司,而不是其他股東。如《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公司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 》第7條規定:“股東行使知情權的義務主體是公司,涉及股東知情權糾紛提起的訴訟應當以公司為被告?!彼?,股東知情權訴訟的被告為股東所在的公司。
第三,盡量縮短此類案件的審理周期。會計帳薄等大部分材料都具有很強的時效性,且股東提起知情權訴訟的目的,往往也是為了通過這些材料及時了解公司狀況,以便更好地行使其他股東權利。而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審理期限則至少需要三到六個月。即使股東最終通過訴訟取得了查閱相關資料的權利,過長的審理期限也往往會令這些材料的作用大大降低,這無疑是與股東提起訴訟的初衷相違背的。
第四,對資料的查閱行為人,應當具體審查,由申請人和人民法院共同指定的會計師、律師等專業人士實施較為妥當。除了因為這些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有助于他們更好地查閱相關資料,更重要的是,會計師、律師往往受到保守業務秘密的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約束,由他們進行審閱,更利于保護當事人的商業秘密。
五、 結語
公司是一個多元利益匯聚的組織體,如何協調相互沖突的各種利益關系并給予其合理的制度安排,無疑是公司法的一個永恒主題。在是否給予股東帳薄查閱權以及給予其多大程度的查閱權的問題上,主要涉及到股東與公司之間利益的平衡。過于限縮股東的查閱權,不僅有可能嚴重地影響股東權利的行使,對股東合法權益造成侵害,而且也不利于公司經營管理機制的形成。反之,過于擴張股東的查閱權范圍,則在一定程度上對公司應有的商業隱私以及秘密構成極大地威脅,最終害及公司的合法權益。因而,在設計以及實施股東帳薄查閱權制度時,立法者和司法者均應在這兩個相互沖突的利益之間循環往復,尋求雙方利益保護的最佳平衡點。
參考文獻:
[1]王燕莉.論股東知情權的法律保護[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3,(1).
[2][美]羅伯特.公司法則[M].工商出版社,1999.
[3]吳建斌.日本公司法規范[M].法律出版社,2003.
[4]張民安.公司法上的利益平衡[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5]吳建斌.日本公司法規范[M].法律出版社,2003.
[6]劉俊海.股東權法律保護概論[M].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 肖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