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技術上的創新優勢是高新技術企業謀求長期生存和發展的生命源泉。近幾年我國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發展迅速,已成為帶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文章從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的思路和原則入手,對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評價維度展開了詳細分析,在此基礎上,設計出一套高新技術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關鍵詞:高新技術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國家有關部門只有通過對高新技術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評價,才可以充分掌握其技術創新的情況和發展需求,從而可以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服務于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的相關政策;科技園區只有通過對園區內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評價,才可以深入認識企業在技術創新和發展中的缺失及弱點,以便為其提供相應有效的服務項目。對于初創期和成長期的高新技術中小企業而言,只有充分認識了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才能在發展中不斷彌補自身的不足,快速穩定地成長。所以,構建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非常必要。
一、 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研究綜述
國內外學者對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從不同的角度已進行了較為深入地研究,將技術創新能力分解為不同的維度。
如拉里和柏格曼從組織行為學的角度入手,認為技術創新能力是組織能力、適應能力、創新能力和技術與信息的獲取能力的綜合。王健、王海山等從技術創新資源要素角度入手,把技術創新能力要素分解為技術創新的投入能力(包括研究開發人員、研究開發經費、專利),產出能力以及活動過程能力和企業技術創新的內部支持和社會支持能力等幾個方面。從技術創新的過程角度入手,傅家驥、高健等將其分解為創新資源能力、創新管理能力、創新傾向、研究開發能力、制造能力和營銷能力;賈蔚文、許慶瑞等認為技術創新能力的結構要素應分為創新決策能力、研究開發能力、生產能力、市場營銷能力和組織能力5個方面。關士續認為技術創新能力由技術創新決策能力、研究開發能力、實施能力、實現能力與組織管理能力組成。
二、 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的思路與原則
本文在借鑒上述研究成果的同時,結合高新技術中小企業高技術、知識型、創新性、扁平化、小型化、高速發展的特點,依據指標設計原則,對評價維度進行劃分和分析,然后設計具體的指標體系。
我們在構建高新技術中小企業評價指標體系時所遵循的原則:
1. 全面性原則。為了保證綜合評價結果客觀、準確,在初步建立指標體系時應該盡可能多地選取可以概括反映被評價事物各個層面的基本特征的評價指標,以便最終確定指標體系時有篩選余地。
2. 重點性原則。在全面性的基礎上,應盡可能選擇關鍵重點要素指標,作為評價的重點,突出企業技術創新中的關鍵環節和要素,以做到客觀地評價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3. 可行性原則。在設計評價指標體系的指標時,應注意指標的可測性、易得性和指標體系的整體性,如果指標過多、過難,將影響到收集的數據的可信度與準確性,同時,使評價工作復雜化。
4. 系統性原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不是指標的簡單堆積,指標間應該具有一定的內在技術、經濟聯系。
5. 可比性原則。指標的設置應體現可比性,具有一定的彈性空間,既要考慮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技術創新能力的橫行比較,也要考慮企業在不同時期的技術創新能力的縱向比較,通過比較,可以更好地衡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狀況。
三、 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維度分析

根據我們對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的實際考察和特點研究,本文將評價技術創新能力的要素細分為以下7個方面:企業家綜合能力(核心)、員工綜合水平、企業組織文化、資源獲取能力、資源配置能力、研究開發能力、市場環境及營銷能力。并在“高新技術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維度模型”(見圖1)中分析它們之間的聯系,這些維度作為企業技術創新的內驅動力,持續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的改進。
1. 企業家綜合能力。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的企業家是企業的創始人,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企業的核心。企業家的綜合能力決定了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企業的發展前途,是評價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最重要的要素。企業家的綜合能力直接影響到其它要素。
2. 企業組織文化。企業組織文化是影響高新技術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另一重要維度。企業的愿景、價值觀,企業的行為文化、物質文化,以及企業的制度文化會對企業的創新產生長期的影響。借鑒于國外創新文化對思想創新、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的影響,需要特別關注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的組織文化建設。
3. 員工綜合水平。員工是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特別是技術研發人員。員工的綜合水平也就決定了企業技術創新的層次、速度、質量和成本。員工的綜合水平受企業家和組織文化的影響較大。優秀的企業家和組織文化可以吸引到優秀的員工。優秀的企業家和優秀的員工對企業的研究開發能力產生關鍵性的影響。
4. 資源獲取能力。資源獲取能力是企業技術創新和發展的關鍵要素。能否及時、有效地獲取必要的信息、資金、人才等對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的發展具有非常大的影響。資源的獲取能力是決定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直接要素之一。而資源的獲取能力又受制于企業家的綜合能力和員工的綜合素質。
5. 資源配置能力。資源獲取以后,如何高效的配置資源,是決定高新技術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另一重要要素。許多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獲得所需的資源后,并沒有實現預期的目標,而有些企業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取得了較好效果,所以也需要分析和評價企業的資源配置能力。
6. 研究開發能力。企業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很大一部分取決于研究開發能力。產品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對服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促使企業要有更強的研究開發能力。研究開發能力是企業技術創新的核心環節,與企業家的技術水平和核心員工的技術能力緊密相關,同時受制于資源的獲取能力和配置能力。
7. 市場環境及營銷能力。市場環境和企業的營銷能力決定了企業能否實現其技術創新,這是技術創新的最后一個環節,只有技術創新被市場接受或創造出新的市場,技術創新才算是真正得以實現,持續的技術創新才能夠正常進行。這也是高新技術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評價維度。
四、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在對高新技術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維度分析的基礎上,我們構建了高新技術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如圖2所示。

五、 結束語
本文構建的高新技術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指標,突破了以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的模式,其最大特點在于更加關注了企業中人的因素和組織能力的因素,特別是企業家在高新技術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中的主導作用,并為有關單位或個人今后對高新技術中小企業進行評價研究提供了新的評價思路。
參考文獻:
1.顧穎,馬曉強.中小企業創業與管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2.吳永林,吳振信,張欣瑞.創業成長—北京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問題研究.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
3.曾德明.高新技術企業RD管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4.李庚寅,周顯志.中國發展中小企業支持系統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5.陳明煒.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體系研究.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5.
作者簡介:駱珣,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教授;張振偉,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碩士生。
收稿日期:2007-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