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對逆向物流模式主要是從業務層的角度進行。文章認為逆向物流模式的選擇不只是一次業務上的決策,更是一次戰略決策,有必要從戰略的高度對該問題進行分析。對再制造商來說通過這樣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刻的認識到自己能夠選擇什么樣的回收模式,如何通過合理的分析選擇適合自己的回收模式。對于政府來說可以理解制造商的處境,改變相應的政策法規來促進廢舊產品的回收。
關鍵詞:再制造;物流模式;SWOT
一、 引言
目前國內外學者進行研究分析過程中主要分析三種運作模式:自營、與其他企業聯合經營、外包。自營模式是指由制造企業承擔本企業產品的回收、再造、處理等相關方面的成本和責任,管理逆向物流的信息系統,回收處理設施及相關人員等方面的運營模式。聯營模式是由幾個生產相關產品的企業通過組建聯營組織來對他們企業產品的逆向物流進行管理并承擔相應的回收責任和費用。外包模式是指生產企業通過和第三方逆向物流服務提供商簽訂合同,由第三方企業承擔其產品的逆向物流管理和責任。
這三種模式如何理解,分類是否恰當,是否還有其他可行模式,我們通過實踐來分析。再制造產品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電子類產品,因此我們結合著國外幾個典型國家對電子類產品的回收情況,來分析這三種模式。
瑞典采用銷售體系和社區收集兩個平行的廢舊家電收集渠道。銷售商在銷售電子電器產品時,顧客可以免費返還功能相似的舊電子電器產品,也可以在指定的收集點收集、回收,然后由生產廠家負責(或委托他人)運送到預處理廠進行拆解處理。另一個是由當地政府負責提供全封閉的容器,每個垃圾收集點都設有廢家電回收箱,每4個~5個社區設有一個垃圾分選處理站用來堆放、分類和整理各垃圾回收站送來的廢舊家電,然后再送到預處理廠。
德國電子廢舊物收集體系公共廢物管理組織:收集、電子廢棄物預分選和分類貯存。生產商:電子廢棄物接收德國收集廢舊家電的主要途徑是在社區的收集點從家庭分散收集。另一條途徑是由廢舊家電的生產企業直接送到處理廠,目前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在美國,市政府在提供電子廢棄物收集、回收程序上起主要作用。各州頒布實施的法律和管理辦法也不盡相同。主要收集方式:路邊收集、電子廢棄物專門收集活動、長期收集和購買點收集,以及生產商的回收等。
通過實踐的分析,我們發現需要對物流模式的認識有所擴展。自營這種模式,是企業可以選擇的一種,xerox公司提供一種已經付費的郵箱,這樣顧客可以免費并且很方便的把墨盒郵寄到xerox公司,公司也通過該方式降低了40%~60%的生產成本。與其他企業聯合經營,這是一種戰略合作的方式,合作對象是生產類似產品的企業。可是企業是不是只有跟這些企業合作共同來回收產品呢?我們從實踐中發現,企業可以通過和很多其他對象合作,比如企業可以利用政府或非盈利組織建立的回收體系,進行回收。企業可以和自己的批發商、銷售商進行合作,完成物流的回收再制造。企業還可以和專門的回收企業合作共同完成產品的回收。因此我們認為第二種模式應該是一種合作的模式,是充分利用已經有的社會資源基礎上的,具體內容包含著跟不同對象的合作。第三種模式則是完全的業務外包。
二、 三種模式的比較
1. 在自營回收模式下,生產商能根據市場銷售渠道掌握產品的流向,具有快速信息反饋的能力,使其回收工作運作高效。同時,生產商熟知回收產品的設計流程,能進行準確的拆卸,節省了拆卸時間,提高了經濟效益。再者,生產商對回收的EOE產品具有獨占性,拆卸下來的零部件和材料在經過適當的處理之后即可進行生產再利用,實現了資源的閉環(Closed—loop)再循環。不足是其專業化程度較高,回收產品有限,從而對于整個地區來說,不同的生產商各自為政建立各自的回收再制造中心,造成了資源的極度浪費。同時,有限的回收產品,產生不了規模效應,回收成本增加。再者,由于產品在變成EOE產品前需經過一定的年限,若制造廠在此年限內不幸倒閉,那樣就會使得大量的EOE產品無家可歸,即產生所謂的“孤兒產品”。
2. 合作回收模式恰好能很好地解決OEM模式下產生的大量“孤兒產品”,使得其有家可歸。同時,在合作模式下,只需建立少量的回收處理中心,節約了回收成本。如果企業在政府組織回收產品的渠道中回收自己的產品,必然會帶來成本的降低。但是不同的國家會有不同的回收政策,不能夠采取統一的模式;另外政府采取的是分類回收的,企業如何在多種類里面挑選出自己的產品。制造商可以通過和銷售商、零售商合作的方式進行回收。通過這種方式,制造商就可以減少很多的投入,只關注自己的回收中心,再制造的建設問題。不足之處就是在這種模式下,設計合適的回收價格及合約刺激下游的銷售商和批發商有效的回收終端產品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3. 在TPT模式下,EOE產品的回收工作由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回收公司來完成。此時制造商可以專注于產品的生產銷售而將EOE產品的回收處理工作留給專業化公司去完成。但是,在TPT模式下,制造商將這部分回收處置工作外包給第三方來完成,其勢必要支付一定的回收成本給第三方。如何確定回收工作的最優轉讓價,在一個什么樣的轉讓價下雙方有利可圖,是制造商在采取該模式前應該慎重考慮的問題。
三、 從戰略的角度分析物流模式的選擇
戰略是企業是對企業長遠發展的全局性謀劃,它在企業內是分層的,一般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企業的總體戰略,是以企業的總體目標為指導下的關于企業資源配備的總體部署。第二層是經營單位戰略,即競爭戰略或事業部戰略。第三層是組織的經營層。在傳統的物流管理中,物流被看作是企業的經營活動中輔助的內容,物流決策屬于日常的業務性決策,沒有戰略性的規劃和設計。近些年,物流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已經上升到全局性戰略的高度。戰略的制定、實施、評價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分析內外部環境的基礎之上,企業制定戰略,然后組織各單位實施,然后對戰略進行評價。在整個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分析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對于企業的物流戰略來說也是如此。物流模式的選擇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們試圖通過戰略分析的方式來定性的分析該問題。
四、 物流模式的戰略分析
企業在進行戰略分析過程中常用到的工具是SWOT分析。SWOT分析代表優勢(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ies Threat)實際上是將以前戰略分析的內容進行綜合和概括,進而分析企業的優劣勢,面臨的機會和威脅的一種方法。
1. 外部環境。
(1)宏觀環境分析。企業必然是在一個國家或者多個國家進行經營,那么它就必須要遵守當地的法律規定。在有的國家制定生產商負責回收銷售出來產品的時候,企業必須采取措施回收廢舊產品。有的國家沒有制定相關法律,可能采取統一回收的政策,比如瑞典等,那么企業可能沒有充分的動力建立再制造逆向物流,那么企業可以選擇不進行物流回收。所以企業在選擇物流模式的時候會受到政策法律的影響。
當一個國家經濟騰飛,迅速發展,必然會帶來生產和服務的快速發展。對于企業來說當產品銷售量很大,在未來的時間內企業的產品數量也會持續增長,那么企業會更傾向于自己經營再制造。因為再制造本身是需要大的投資,受益相對來說比較慢。反之如果企業對未來的經濟形式預測不好,那么企業不會太多投資到這些固定資產,更容易選擇合作或者外包的形式。
企業再制造回收模式也受技術環境的影響。一方面信息技術的發展,給第三方物流提供了完成再制造回收基礎,因為本身逆向物流的不確定性,分散性。如果沒有信息技術做支撐很難實現規模效益。一方面再制造技術的發展,使得再制造產品本身的價值的提升,甚至可以和新的產品在同一個市場進行銷售。再制造產品價值的增加會無形中增加再制造企業進行再制造的動力,進行更多的投資。
隨著對環境逐漸的關注,消費者更加喜歡“綠色食品”,“綠色制造”等環保的產品,再制造不僅可以給企業帶來經濟價值,特別是終端的回收會給企業帶來良好的廣告價值。消費者對企業的產品更加的認可,加深了企業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
(2)行業環境。再制造本身具有投資大、回報慢、很強不確定性的特點,因此企業采取自營的模式以后,對于新進入者構成很高的壁壘。第三方物流公司雖然可能負責企業的產品回收,但是該公司一般不會涉及企業再制造的核心技術,這也成為這種可能的進入者的技術障礙。
供應商對企業模式選擇有著重要的影響。特別在供應商提供的是核心的、高價值的零部件時如果企業能夠通過產品的再制造技術,使得舊的產品煥發新的生命,那么必然會降低對供應商的依賴程度。如果供應商和企業建立了良好的戰略聯盟關系,那么企業會合供應商共同投資回收這種高價值的零部件,對整個供應鏈來說具有很高的價值,于是企業傾向于聯合回收這種模式。
這里的買方包括最終的消費者、零售商、分銷商。從消費者的角度看,他們處理廢舊品的偏好將影響企業的選擇,消費者比較分散,那么企業要自己回收產品,就要建立較多的回收中心。于是企業更偏向于和當地的專業的回收企業進行合作,或者通過和第三方物流公司進行合作的方式。
如果再制品能夠和新商品具有相等的市場價值,那么企業會生產更多的再制造品,由于市場的巨大,所以企業更傾向于自己營建物流系統,來獲得穩定的來源。否則企業將花更多的精力在自己的核心業務上,而采取一種外包的方式。
激烈的競爭要求企業不斷開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獲得更多的競爭優勢。從這個角度看,企業再制造無疑是一種新的競爭領域,如果能夠搶先進入,并且創造流暢的再制造流,那么對企業將具有深遠的影響,取得戰略上的領先。
2. 實施三種模式的優勢和劣勢。以上分析主要是從企業的外部環境分析企業模式決策時的環境基礎,下面從企業分析再制造模式選擇過程中考慮的方面:企業需要從自己角度考慮各種模式的可能性和成本、效益,也就是實施三種模式的優勢和劣勢。
(1)企業規模和實力。企業的規模和實力是影響逆向物流模式選擇的首要因素。一般來說,大中型企業由于各方面資源充裕,有能力建立自己的逆向物流系統。小企業則受人員,資金和管理的資源的限制,就適宜把逆向物流業務交給第三方專業物流代理公司經營。(下轉第38頁)
(2)物流成本的考慮。控制物流系統總成本都是主要的考慮因素。如果第三方物流和企業自營都可以完成物流運作,那么成本的考慮就是決策的關鍵。如果在成本的比較中,第三方物流擁有優勢,選擇第三方就是正確的選擇。
(3)企業產品自身的物流特點的考慮。由于從事的行業不同,各個不同的行業要考慮的側重點業不同,所以不同行業的企業從事逆向物流的物流體系的模式必須有所區別。
我們認為在模式選擇的過程中,需要結合者外部的環境,考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及實施再制造各種模式的優勢和劣勢進行整體分析,然后提出判斷。
五、 結束語
我們分析了企業可供選擇的再制造物流模式,對傳統的觀點結合著實際情況進行了新的分類,然后從戰略的角度分析模式的選擇問題。這樣有助于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因為模式選擇不僅僅是一個業務層上的選擇,也是一次重要的戰略決策。
參考文獻:
1.王廣宇.制造企業逆向物流模式選擇及網絡構建研究.大連海事大學,2006:26-30.
2.雷兆武,楊高英,劉策,王繼斌.我國電子廢棄物收集體系構想.環境科學與管理,2006,7(31):1-4.
3.R.Canan Savaskan,Luk N.Van Wassenhove.Reverse Channel Design:The Case of Competing Retailers.management science,2006,52(1):1-14.
4.魏潔,李軍.生產商延伸責任制下逆向物流回收模式研究.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22(6):143-145 .
5.黎群,張文松,呂海軍.戰略管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6-10.
基金項目:本項目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網絡環境下電子類產品逆向物流結構研究,70472033)。
作者簡介:達慶利,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恒,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生。
收稿日期:2007-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