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先闡述不確定性環境下領導者戰略選擇行為理論模型,之后從環境的不確定性出發,分析了環境不確定性的定義及其程度。給出了相應情況下,企業戰略制定選擇的原則和過程,并且結合環境變化的復雜性和動態性,指明了企業戰略發展的方向。同時,闡述了企業從面臨不確定性環境到最終做出相應的戰略選擇之間的橋梁是領導者的認知行為。最后,借鑒了一些關于不同的領導者行為必將導致不同的管理行為的理論,提出持有不同的戰略態度必將導致在同一環境下的不同的戰略選擇,以致最終產生不同的企業績效。
關鍵詞:不確定性;戰略選擇;領導者認知行為
一、 引言
面對經濟日趨全球化,企業乃至企業集團所處的環境和所面臨的信息日漸呈現出“不確定性”的特點。穩定性、精確性、可預測性日益被變革性、模糊性、不可預測性所代替。針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彼得·德魯克提出了一系列有關“不確定性”的管理思想與管理理念。這些思想與理念給出的啟示是:不確定性管理代替確定性管理成為大勢所趨;西蒙的有限理性學說也認為,由于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信息的不完全性,有限理性下的最優選擇不復存在。同時,不確定性被管理學家和商業實踐者認定為企業經營風險的關鍵來源。業界普遍認同,在已經變化了的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能否有效應對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已經成為企業經營成敗的主要原因。通過對文獻的了解,發現迄今為止的主流管理理論關于企業戰略的基本觀點如下:戰略的本質在于選擇或者取舍,即不同環境條件下,企業以不同的方式行事。也就是說,企業以環境研究為基礎,選擇做正確的事情,而不僅滿足于把事情做正確。而這其中最重要的戰略選擇的核心,即取舍的本質是企業領導者認知行為過程。所以,在企業競爭能力和資源稟賦既定的條件下,深刻把握不確定性環境所帶來的機遇并通過卓越的企業領導者認知行為抓住它,就成為企業贏得主動、獲取動態競爭優勢的關鍵。有鑒于此,本文認為,深入研究和探討環境的不確定性與企業領導者戰略選擇認知行為相適應的問題,具有重要價值。本文首先從提出不確定性環境下領導者戰略選擇認知行為理論模型開始,之后,逐一闡述其間重要因素的關系。
二、 不確定性環境下領導者戰略選擇認知行為理論模型
作為企業戰略決策的制定和執行者,企業高層管理者對外部的認知(即環境不確定性認知)與行動對組織的經營與績效起著關鍵的作用。企業領導者在不確定性認知條件下選擇何種戰略類型,所選擇相應的戰略,最終促使企業或組織產生對應的企業或組織績效。基于以上論述,所以我們建立“環境→認知→選擇→績效”的認知過程模型,見圖1。從而,為領導者在戰略決策時提供有利的理論依據和支持。

其中,重點蘊含著:(1)不確定性環境下與戰略選擇類型之間的關系。(2)領導者認知行為與戰略選擇之間的關系。(3)環境不確定性認知行為與組織績效的關系。
三、 關于環境不確定性的理解
“不確定性”一詞源于英文“Uncertainty”,原意為不確定、不穩定、疑惑等性質和狀態。本文用不確定性的概念來描述環境的復雜、動態和激烈的變化。
隨著環境的動態和復雜度的不斷提高,企業需要處理的環境變化也隨之錯綜復雜。因此,如何處理環境不確定性仍然是領導者的主要任務,如:采取適當的機制和措施以減少、抵擋、反抗或者徹底避免環境不確定性。從分析環境的不確定性角度出發,需要按著影響環境的各種復雜和相關的變量將環境進行分解。環境不確定性緯度包括一下四種:第一種:宏觀環境不確定性。包括政治因素、政策法規和經濟條件等的環境不確定性是每個組織都要面對的環境不確定性。這種環境不確定性明顯增加了組織進行戰略選擇的難度。第二種:競爭不確定性。在未來的企業競爭將是空前的,對于競爭對手的實力、將來的行動和采取的戰略選擇都是無從所知的,所以這種不確定性幾乎是無確定的。第三種:市場不確定性。在激烈動態的市場環境下,缺少對市場的清晰的認識以至于產生這種不確定性是不足為奇的。她將影響企業的運作和供求關系。第四種:技術不確定性。顧名思義,這種不確定性主要和企業的RD相關。技術的不確定性潛在的消弱了組織的競爭地位。以上不確定性因素,是企業領導者進行戰略選擇認知過程中必須考慮的,但是僅此還不夠。為了使領導者在不確定性環境下能有效地作出與環境相適應的戰略決策,還需要對不確定性的程度水平進行劃分。劃分環境不確定性程度的作用是為了區分環境的動態和復雜程度。環境不確定性程度被分成連續三個等級:低度不確定性、中度不確定性和高度不確定性。(1)在低度不確定性環境下,影響不確定性因素相對較少。可能是環境的動態性較低,也可能是環境的復雜程度較低。很明顯,在低度不確定性環境下,企業領導者比較容易預測未來,也比較做出正確的戰略決策。(2)中度不確定性環境主要是指高復雜度和低動態環境或是低復雜度和高動態環境,相關因素和戰略選擇難度也是介于兩者之間。(3)高度不確定性環境指高復雜和高動態的環境。高度不確定性環境下,高管做戰略選擇是相當困難的。現階段電信行業就是如此,面臨顧客需求、技術和政策法規的多重變化。
總之,對環境的認識是領導者進行任何企業戰略選擇和行動的基礎。萬丈高樓平地起,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領導者能否對企業所處的不確定性環境進行正確的認知是企業經營成功和失敗的關鍵因素和基礎。
四、 不確定性環境下與戰略選擇類型之間的關系
在任何環境不確定性的重要變化情況下,在戰略上應該有相應的變化措施,以保持組織和環境的相互的協調。環境的不確定性在制定戰略時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性,這將影響一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如:資源利用率、顧客滿意度等等。在我們理論模型中表現為領導者在對環境認知完成后,采取何種戰略選擇。
在戰略制定過程中,企業和環境之間的關系主要有兩個緯度。第一個,公司的基本使命和所存在的機會應該和他所處的環境相互匹配。第二個,他的目標應該是相對與其他也能夠會有類似環境匹配的公司要有一個競爭邊緣優勢。任何企業或組織在制定戰略時,都首先要考慮其自身與相應的環境之間處于何種利害關系。
同時,根據高層管理團隊適應環境的程度,企業戰略被劃分為四種類型:探尋型、分析型、防御型和反擊型。(1)探尋型企業主要關注產品的革新和市場機會的把握。公司強調更多的創新,以對市場的變化做出快速反映并且占據更有利的市場地位。長虹成立子公司,虹微技術有限公司涉足IC產業和深圳UT斯達康都是探尋型企業。(2)防御型企業尋求穩定的市場地位。在相對狹隘的市場領域內,提供其產品。他們的競爭焦點是價格、質量、運輸和服務等以提高顧客滿意度。現階段的四川邁普通信公司在通信領域就屬于典型的防御型。(3)分析型企業可以說是探尋型和防御型兩者的結合體。傾向于效仿探尋型企業成功的策略,但是他們進入新的商業創新領域又顯得小心翼翼。近些年競爭激烈的家電銷售市場上的國美和蘇寧電器就屬此類。反擊型企業只有環境迫使其采取戰略變化時,他才會做戰略調整以簡單的順從環境變化。部分國有企業和研究所屬于此類。
總之,防御型企業一般比較適合低度不確定性環境,分析型企業比較適合中度不確定性環境,值得強調的是在市場環境錯綜復雜的高度不確定性環境下,探尋型企業是最適合現代動態的環境了。
五、 領導者認知行為與戰略選擇之間的關系
領導者認知行為是企業活動的核心,也是在不確定性環境下領導者作出何種戰略選擇的核心。
領導者認知行為影響決策過程,主要有以下幾點:(1)認知行為受限于管理者的洞察視野和其所處環境。(2)管理者的認知行為是一個選擇過程,因為管理者只會注意到那些與其本身利益直接相關的領域。(3)管理者注意到的信息都是經過其認知行為過濾過了的信息。同時,領導者認知行為過程也就是領導者的傳記性特征在戰略選擇過程中的體現。領導者的傳記性特征對領導者作出何種戰略選擇十分重要。傳記性特征包括年齡、教育、任期、職業背景、社會經濟地位等,會影響到戰略選擇與組織績效,其不同的認知基礎、價值觀、洞察力以及這些特質的作用過程會影響到組織的競爭行為。那些具有低平均年齡、短組織任期、長團隊任期、高教育背景、高專業化差異性和高科技專業培訓經歷的領導者相對其他的領導更容易實施公司的戰略選擇變化。
總之,領導者的認知行為和其采取的戰略選擇傾向息息相關。更加值得注意的是:高層管理團隊實施戰略選擇變化的決定是以團隊成員的認知活動為基礎的。簡而言之,領導者認知行為確實在不確定性環境下企業所采取的戰略選擇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限于篇幅有限此處不過多的贅述。
六、 環境不確定性認知行為與組織績效的關系
商業運作在永無休止的動態環境中。通過各種各樣的戰略選擇以調整和適應環境的動態變化。因此,正確的戰略選擇是企業的生存之道。企業自身情況和環境匹配的好的企業,他的績效能夠得到明顯的提高,相反,則招致失敗。
環境不確定性認知與戰略目標的選擇、戰略決策的制定與執行存在一定的相關關系。企業領導者的環境不確定性認知通過戰略決策的執行、運作,進一步對組織績效產生影響。企業領導者的環境不確定性認知與真實環境之間越匹配,企業的業績也就越好。而且,在領導者的環境不確定性認知準確的基礎上,所制定的戰略目標的不一致與組織績效是正相關的。即領導者的環境不確定性認知越準確,制定的戰略目標越一致,企業的業績越好。
因此,作為企業戰略決策的制定和執行者,企業領導者對環境不確定性認知與行動對組織的經營與績效起著關鍵的作用。所以,現代企業領導者在面臨決策時必須遵從“環境→認知→選擇→績效”的認知過程模型。
七、 結束語
本文探討了在不確定性環境下領導者的認知行為所采取的戰略選擇以及其產生的相應的企業績效。我們認識到,領導者的傳記性特征是影響環境的不確定性認知的一個決定性因素,而且對環境的不確定性認知對企業的經營業績有一定的影響。所以,領導者在進行企業管理決策時是應該遵循“環境—>認知—>選擇—>績效”的認知過程模型。同時本文建議在選拔、聘任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時,高層管理者的傳記性特征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因素。重視高層管理者的傳記性特征必將對提高企業的應對環境的變化的能力、幫助企業制定戰略決策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張隆高.德魯克論21世紀管理挑戰——變革領導者.南開管理評論,2001,(4).
2.劉懷德.不確定性經濟學研究.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118-121.
3.休·考特尼.不確定性管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7-12.
4.漆桂林,吳根秀.幾種不確定性測度的粗糙集解釋,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4):353-355.
5.王清印,趙秀恒.不確定性系統預測的建模基礎.預測,1998,(6):38-46.
6.Hambrick,D.C., Schecter,S.M.Turnaround strategies for mature industrial—product business units.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3,(26):231-248.
7.Hambrick,D.C.,Abrahamson,Eric.Assessing managerial discretion across industries.A multi—method approach.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5,38(5):14-27.
8.Anderson,Philip,Tushman,Michael L.Technological Discontinuities and Dominant Designs:A Cyclical Model of Technological Change.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Ithaca:Dec 1990,35(4):604.
9.Naceur Jabnoun,Azaddin Khalifah and Attahir Yusuf.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strategic orientation,and quality management:A contingency model.The Quality Management Journal,Milwaukee,2003,10(4):17.
10.Wiersema,Bantel.Top Management Team Demography and Corporate Strategic Change.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2,35(1):91-31.
11.J.Justin Tan,Robert J.Litschert.Environment strategy relationship and its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Chinese electronics industry.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4,(15):1-18.
重點項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資助(NCET—06—0804)。
作者簡介:井潤田,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市)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健輝,電子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生;李懋,電子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07-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