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天,人們喝冷飲,穿衣著裝都盡量清涼,使得脾胃虛寒,脾受涼必然會對肺有影響。中醫有“肺為嬌臟”的說法,指肺怕冷又怕熱,怕干又怕濕。如果您沒有注意養肺,在秋季就要對肺更加關愛,因為在秋季養肺,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運動保健養肺法:
摩鼻 不少人的鼻腔對冷空氣過敏,秋季一到便傷風、流涕。經常按摩鼻部可緩解癥狀。具體做法: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至有熱感后,沿鼻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20次(迎香穴位于鼻唇溝與鼻翼交界處)。每天1~2遍。
摩喉 上身端直,坐立仰頭,頸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到胸部。雙手交替按摩30次為一遍,可連續做2~3遍。按摩時拇指與其他四指張開,虎口對準咽喉部,自頦下向下按搓,可適當用力。此法可利咽喉,有止咳化痰的作用。
深吸氣 每日睡前或起床前,平臥床上,行腹式呼吸法,深吸氣,再吐氣,反復做20~30次。本法有助于鍛煉肺部的生理功能。注意呼吸時要緩慢進行。
捶背 端坐,腰背自然直立,雙目微閉,兩手握成空拳,反捶脊背中央及兩側,各捶3~4遍。捶背時要閉息(即不呼吸),同時叩齒5~10次,并緩緩吞咽津液數次。捶背時要從下向上,再從上到下,沿脊背捶打,如此算一遍。先捶背中央,再捶左右兩側。此法可以暢胸氣,通脊背經脈,預防感冒,同時有健肺養肺功效。
浸浴 肺主皮毛,故秋燥也易傷皮毛,通過洗澡可促進血液循環,使肺與皮毛氣血流通。秋季洗浴時不宜過度揉搓,應以浸浴為主,時間以10~30分鐘為宜。
躬身撐體 端坐,全身放松,調勻呼吸。然后兩腳自然交叉,躬身彎腰,兩手用力支撐,使身體上抬3~5次為1遍。可根據自己體力反復做3~5遍。注意兩臂支撐要用力,用力時宜閉息。這種方法具有調養肺氣的作用,對風邪傷肺及肺氣虛損均有調理作用。
耐寒鍛煉 可選擇一些有助于提高抗寒能力的有氧運動,如登山、冷空氣浴、定量步行、太極拳、騎自行車、跳舞等。也可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和興趣,用冷水洗臉、洗腳、浴鼻,身體健壯者可在此基礎上逐漸過渡到冷水擦身、冷水浴等。實踐表明,適宜的冷水鍛煉對預防傷風、感冒、流鼻涕、支氣管炎有一定的效果。切記鍛煉時都應做到循序漸進,因人而異,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
食療保健養肺法:
秋季養肺,通過食療可起到潤肺之效。
銀耳大米粥:銀耳5克,發泡后加入大米50~100克淘凈同煮。然后加蜂蜜適量,攪勻即可。
蓮藕大米粥:蓮藕10克洗凈切碎,大米50克左右同煮。煮成后可加蜂蜜。
山藥大米粥:山藥100克,大米50克。山藥洗凈切塊,大米淘凈煮粥,一日2次分食。
大棗銀耳羹:銀耳泡發,加入大棗10枚,加入適量水煮一兩個小時,然后調入白糖或冰糖食用。
百合粥:取百合50克,粳米60克,先將百合與米分別淘洗干凈,放入鍋內,加水,用小火煨煮。等百合與粳米熟爛時,加糖適量,即可食用。此粥對中老年人及病后身體虛弱而有心煩失眠、低熱易怒者尤為適宜。另外在百合粥內加入銀耳,有較強的滋陰潤肺之用;加入綠豆,可加強清熱解毒之效。
特別提醒:
1.避免受寒 秋天白天燥熱,晚上很多人貪涼不注意蓋被保暖,這樣很容易患慢性肺炎。另外,這時要盡量少吃冷飲和性涼的瓜菜。特別要少喝碳酸飲料,因為喝碳酸飲料時,脾胃中的暖氣會隨著打嗝帶出來,使肺受寒。
2.注意潤肺 人們在飲食中還要注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甜酸苦辣咸都不應該過分。除了溫肺外,還應盡量吃些潤肺的東西,如不是熱炒得很厲害的杏仁、桃仁等干果,對肺都有滋潤作用。
3.多喝水 秋天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節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也可以直接從呼吸道攝入水分,方法是將熱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對準杯口吸入蒸汽,每次10分鐘,早晚各一次即可。
4.笑口常開 因為笑時胸肌伸展,胸廓擴張,肺活量增大,可以消除疲勞、驅除抑郁、解除胸悶。但無論是微笑還是開懷大笑,一定是發自肺腑,皮笑肉不笑是達不到健身效果的。
(編輯/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