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各種各樣的促銷方式火熱起來,贈送產品就是商家常見的促銷手段之一。消費者在商家的促銷活動卻成為了受害者,各種贈品質量糾紛問題屢屢發生。由于商家的一句“免費附贈”,他們就可以逃脫責任嗎?誰又應該為贈品的質量負責呢?
[關鍵詞] 贈品 贈與 質量
隨著商品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各個商家為了維持自己的市場地位,推出了各種促銷活動,如打折、贈券、會員積分、贈送產品……可謂五花八門,種類繁多。其中,贈送產品是商家常見的促銷手段之一。這種促銷方式本無可爭議,但得到贈品的細心消費者卻發現,個別商家 “贈送”的商品的質量卻令人擔憂。
一、問題提出
不論我們現在走在哪個超市、大賣場,都會發現這些超市和大賣場都在上演著買就贈送產品的促銷活動。目前,很多賣場不僅僅是產品的同質化,而且也是價格的同質化,所以能夠吸引消費者眼球的就只有看誰能送出更多的贈品。例如,買一臺數碼相機可以送一臺熱水壺、買一臺洗衣機可以送一個炒鍋,等等。
但是,這些贈品的質量如何呢?很多贈品都是裸露的,沒有包裝,也就成了我們嚴重抵制的三無產品。有的是即將到保質期或已超過保質期的積壓品,更有一些是不能上市的假冒偽劣商品,通過附著在其他正規產品上進入了超市。這些贈品不僅僅給廣大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構成了威脅,也給經營者的聲譽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由于贈品質量有問題而引起的糾紛有很多。不久前有位張先生在當地一家商場購買了一臺29英寸彩電,按商家的促銷廣告他也獲贈了一臺某品牌的電飯煲,可拿回家后他才發現電飯煲根本無法使用,他便找商場理論,但商場卻說電飯煲是他們免費附贈的,不在三包范圍。
贈品難道真的是商家白白送給消費者的嗎?難道贈品一旦“送”出,若出現質量問題,特別是一些“三無贈品”,就成了無源之水嗎?商家對贈品的質量負有責任嗎?
二、關于贈品責任問題的思考
很多人認為,贈品不是產品,贈品責任不同于產品責任。其理由是《產品質量法》第2條第2款之規定:“本法所稱產品是指經過加工、制作,用于銷售的產品?!倍浧凡⒎怯糜阡N售,因此不屬于產品,經營者不承擔產品責任甚至合同責任,出現質量問題概不負責。經營者在贈品糾紛中大多持該觀點,以此拒絕購買者關于贈品的任何責任主張。很多消費者也持有這種觀點,以至于在贈品出現問題后,并沒有追究商家的責任。
贈品是商家白白贈與給消費者的嗎?2005年,中國消費者協會和中國百貨商業協會聯合通報“2005年商場、超市不平等格式條款點評活動”,其中六種條款遇到點評。點評的第一條即為:典型條款:“有獎銷售,獎品無償贈送,質量問題概不負責”,“買一贈一,贈品不實行三包”。贈品質量商家是否應該負責,已經受到公眾的質疑。
從法律角度,商業上的這種贈送與一般的贈與不同。贈與是指當事人一方無償地將某物給與他人的行為,它不以收益為目的,不附加任何對等給付的條件。而“買一贈一”是一種普遍采用的促銷方式,是在消費者購買了一定數量的商品,商家得到一定利益條件下產生的贈送行為??梢姡@種附帶條件的贈送顯然與無償的贈與性質不同,它實質上是一種要約行為,只要消費者按照要求購物,“買一贈一”的合同即宣告成立,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在本質上形成的是一種買賣合同關系,而不是贈與關系,商家贈送的物品即成為合同規定的銷售商品,商家有義務按照合同給付所贈送的物品,并保證質量。若商家贈送的商品質量不合格,即構成了違約行為,應承擔相應責任。
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起草人之一、我國知名法律專家何山也認為:廠家這種有條件的“贈送”,實際上是廠商在買賣中的一種讓利手段,而非無條件地贈與。因此這種“贈品”不應界定為“非賣品”,它實質上就是一種“賣品”。
既然贈品是“銷售的商品”,那么商品的生產和銷售就應該符合我國《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法》等有關規定?!断M者權益保護法》第22條明確規定:經營者應當保證其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服務時應當具有的質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商場以電飯煲系贈品為由而不實行“三包”與該規定顯然相悖。對于這個電飯煲,根據我國《產品質量法》第28條規定,作為銷售者的商場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
由此可看出,生產商和銷售商應該對其生產和銷售的商品負瑕疵擔保責任,對因商品質量問題而引起的財產和人身侵害負責。因此,消費者在發現贈品有質量問題時,有權向商家索賠。
三、贈品質量問題反思
一旦贈品出現質量問題不僅給廣大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構成了威脅,也給經營者的聲譽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那么,如何能夠規避贈品質量問題呢?
首先,生產廠家和經營商家應改變經營觀念。一些惟利益型的生產廠家和經營廠家為了追逐最大的利益,他們往往置倫理、道德于不顧,越法律之雷池。如果這些生產廠家和經營者能夠顧及消費者的利益,對商品質量實施嚴格管理與把關,那么也就不會存在商品質量的糾紛問題,也就沒有贈品質量的糾紛。
其次,消費者應改變消費掛念。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時候,應當以商品本身的價值和質量作為購買的標準,不應把贈品作為主要的考慮因素,否則可能會遭受比贈品更大的損失。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投訴維權辦公室提醒消費者對于商家提供的贈品要格外留心,看其是否符合國家產品標識規定,看其外包裝上有無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等。
最后,有關政府部門應加強市場監管。只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才能形成真正的公平,社會經濟秩序才能得到維特。
近幾年,隨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深入宣傳,消費者在消費領域的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如果每一個消費者都能牢牢掌握《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這個法律武器,在市場就不再會成為弱式群體,生產廠家和經營廠家也就沒有了漏洞可鉆。
參考文獻:
[1]趙啟蘭:商品學.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2]萬后芬湯定娜:現代市場營銷.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3]赫連忠來祥鵬:產品質量問題之法律研究—附贈商品質量問題.特區經濟,2005年第4期
[4]周瑾:附贈商品質量問題法律研究.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