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政策是財務行為的基本約束條件。傳統財務政策是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目標導向,體現的是股東至上邏輯,企業價值從物質資本投資者利益出發,把企業價值視為股票的市場價值與債務價值之和。根據利益相關者邏輯,企業價值是企業利益相關者對企業未來利益要求權的現值之和。利益相關者財務政策一方面由利益相關者財務治理主體做出,同時在具體制定財務政策時又要體現利益相關者的意圖。
一、利益相關者投資政策
利益相關者財務政策由于在因素分析中更加注重對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分析,因此,投資政策的制定與選擇擴展到人力資本投資、市場關系資本投資、環保投資。
1.人力資本投資
人力資本在企業競爭中的重要性決定了企業必須對人力資本進行投資,因為人力的取得不是無代價的,其成長過程需要消耗各種稀卻資源,即需要消耗資本投資。人力資本投資是人獲得知識、能力和素質所必須付出的各項貨幣形態的開支。人力資本是投資的結果,并不是一切人力資源都是最重要的資源,只有通過一定方式的投資(特別是以教育、培訓方式進行的投資),掌握了知識和技能的人力資源才是一切生產要素中最重要的資源。“由于擁有其本身的人力資本價值,勞動者已經變成了‘資本家’。人力資本是由人們通過對自身的投資所獲得的有用能力所組成的。為了獲得這種有用能力,人們必須要承擔其所消耗的費用,并且付出為擴大自己未來的收入及未來的滿足程度所必須花費的時間價值,因而,通過這種投資的方法,人們所獲得的有用能力便構成了人力資本。” 人力資本投資的結果是將貨幣資本或財富轉換為人的知識和能力形態,使人力與其他商品一樣,具有使用價值與價值。
2.市場關系資本投資
市場關系資本是企業與其市場和客戶的有益關系,由營銷策略、顧客忠誠、品牌、聲譽、經常性合同、銷售渠道、金融關系、有利的經營權和使企業享有競爭優勢的其他合同構成。市場關系資本通常是企業的市場價值遠大于其賬面價值的原因。市場關系資本是企業資產獲得市場價值、實現價值和價值增值的重要途徑,沒有合適的市場關系資本,資產的價值將難以實現。
市場關系資本投資的目的在于使企業獲得預期滿意的報酬率,由于投資市場關系資本的獲利是與企業整體的獲利能力聯系在一起的,難以準確區分市場關系資本投資所帶來的效益,為保證市場關系資本投資的有效性,對其進行事前的評估基本前提。評估的主要內容包括:市場關系資本是否為企業帶來了預期的超額收益;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費用等數據變動與市場關系資本的內在關系如何;現有市場關系能否實現企業目標,市場關系的規劃方案是否可行;企業市場關系資本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如何。在評估的基礎上結合有關指標對市場關系資本進行量化評價。評價指標包括:市場占有率、客戶數量/員工人數、年銷售費用/客戶數量、品牌價值/同行業品牌最高價值、客戶資產的平均規模、營銷網絡、客戶滿意度、金融關系能力。
3.環保投資
環保對企業財務政策的約束表現在:財務政策在財務資源的配置上需要樹立廣義的財務資源觀,即將環境作為企業的一項財務資源,在資金的配置上,將環保投資作為與其他投資協調的組成部分,從整體財務資源優化的角度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環保投資的主要內容是:購買環保設備的資金支出;傳統設備改造的資金支出;治理環境污染的資金支出;進行環保產品質量認證的資金支出。環保作為企業產品的基本要求之一,其所產生的投資效益構成企業整體效益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盡管這部分效益無法直接度量,但是沒有環保投資的產品將無法實現價值的轉化,因此,環保投資是企業實現收益的必要條件。
二、利益相關者融資政策
資本結構的數量結構的確定主要是考慮股東與債權人的利益保障程度,而忽略了非物質資本投資者的利益。在這種邏輯下,債權人以固定要求權的方式先于股東獲得利益,扣除其他固定契約要求權之后的剩余盡歸股東所有,股東因承擔風險最大而獲得了所有的剩余控制權。但是,股東利益的實現必須是在非物質資本投資者獲得滿意報酬率的基礎上。非物質資本投資者的契約要求權分成明示要求權與暗示要求權兩個部分。明示要求權以固定契約為基礎,如工資契約、產品質量保證書等。暗示要求權因其模糊性和狀態依存性,難以以合理的成本確定并寫入契約。即使企業沒有兌現暗示要求權,也不會使企業陷入破產清算的境地。由于暗示要求權不能明確地寫入契約,它們只能與企業購買或銷售的產品、服務一起進入市場。
利益相關者暗示要求權的存在使企業的資本結構決策必須從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出發,資產負債率的確定在考慮投資人利益的基礎上需要考慮非投資人的利益要求。準備在將來對暗示要求權大量支付的企業應較少地運用負債融資,而更多地運用權益融資,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相對較低。企業剩余收益的分配與企業的融資結構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剩余收益在企業資金來源中的比例決定了企業未來發展的資金積累及其所體現的發展戰略。由于股利支付率決定了企業內部融資的多少,因此,融資政策也包含對股利支付率的確定。從利益相關者暗示要求權獲得補償的角度來看,企業應選擇股利支付率低的股利政策,以便為企業未來支付暗示要求權進行準備。
三、利益相關者分配政策
財務成果的分配是利益相關者財務治理的結果,并直接決定現有財務治理結構的穩定性、有效性。因此,分配政策的制定與選擇仍是在公平與效率之間取得平衡。公平與效率的實質是利益相關,公平使利益主體之間避免利益沖突,但是,效率是確保利益相關者獲取利益的前提。沒有效率的公平是不符合利益相關者邏輯的。
利益主體參與收益分配憑借的是不同資本形式的權利,為確保剩余收益分配的公平與效率,就必須使不同的資本形式采用相同基礎的風險與收益對稱的分配形式,經理期權和員工持股制是各種分配形式中相對較為成熟的分配形式。期權與股權的實施在根本上將企業的主要利益相關者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礎上,使利益主體之間利益沖突相對減少,而合作相對增加。因此,期權與股權的實施并發揮有效作用,與企業利益相關者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具有密切關系,缺乏環境基礎的期權與股權是無法真正發揮作用的,這種環境基礎就是市場經濟的充分發展與各種要素市場的充分發育,為利益主體真正保護自身的合法利益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