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文化
生態文化是反映人與自然、社會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睦相處、和諧發展的一種社會文化。和諧的生態文化是生產力發達、社會進步的產物,是生活文明、社會繁榮的標志。從廣義來看,生態文化就是指人類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有關“社會-人-環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來說,生態文化是指社會的生態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生態文化的思想在我國古代早已有之,如我國歷史上獨特的松文化、竹文化、茶文化、花文化等當屬此范疇。
旅游是一種對文化的體驗與認知的過程。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是旅游活動吸引游人的魅力所在。隨著旅游活動的不斷發展,人們已不滿足于游山玩水,而是更多地投入異地,體驗別樣的奇情異趣,領會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旅游文化是生態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生態文化體現在森林旅游中將使森林旅游成為一種高品味、高層次的休閑活動。旅游文化乃是一種特定的歷史現象,是旅游過程中旅游者、旅游資源和旅游業文化的總和,是物質與精神有機結合發揮最大效益效能的新型管理思想與措施,是包括旅游者、旅游從業者、旅游資源、旅游生活設施等在內的物質和精神的總和。
二、打造旅游文化品牌的必要性
當今社會,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的發展是各種因素綜合推動的,其中旅游文化對經濟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也是深層次的。它作為旅游的靈魂,以其獨特的魅力,通過各個方面,外顯出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
1.旅游文化直接影響著旅游經濟的發展。良好的旅游文化給旅游業帶來了繁榮,而旅游業又能夠帶動多個行業、多部門的共同繁榮發展。這些行業大都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可以直接吸納較多的勞動力。
2.利用旅游文化優勢,刺激對外貿易的發展。在國際貿易中,服務貿易已經成為起重要的組成部分,旅游業提供的是服務產品,在服務貿易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旅游文化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潛能,通過跨國旅游,不同國家人們之間互相交往頻繁,增強了友誼,加深了了解,不僅推動了服務貿易的發展,而且對帶動商品貿易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3.發揮廣告效應,擴大地區知名度。廣告講究“揚名”,是商品促銷的重要方式之一,通過廣告宣傳能使人們對某種產品從陌生到認知了解再到喜歡接納。有特色的、高雅的旅游文化,對于宣傳本地區,擴大本地區的影響,將發揮積極的作用。一個地區的獨具特色的旅游文化魅力,不僅會吸引大量的游客,擴大本地區的知名度,也會促進本地區商業的繁榮和外地客商對本地區的投資。
三、黑龍江森林旅游文化內涵
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和旅游活動的不斷深入,旅游文化逐漸被提到旅游開發的重點上來,這與對旅游產品持久生命力與吸引力的要求及旅游的認知水平提高有極大關聯。黑龍江省作為一個完整經濟區,同樣也是完整的文化區,其旅游文化資源相當豐富,且品位高、獨特性強。
黑龍江省旅游資源特色鮮明,冰雪資源堪稱全國之最,滑雪期長達120天~140天,雪質好、降雪多,山區降雪可達100厘米~300厘米,山體坡度適中,適于建大型滑雪場的地方有100多處。林地面積19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41.9%,絕大多數為天然林,是開展森林旅游的好地方。全省江河縱橫,水資源居北方各省之首,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嫩江和綏芬河五大水系,鏡泊湖、五大連池等江河湖泊氣勢宏大。
豐富多彩的人文資源別具一格,民俗、民情濃郁,少數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唐代渤海國、金上京會寧府、龍泉府遺址保存完好。圍繞黑龍江、烏蘇里江兩大界河開展的對俄邊境和跨國旅游是我省重要旅游產品,哈爾濱、大慶、伊春等一批城市都具有濃郁的北疆都市特色,秀美山川、森林草原、濕地、江河湖泊提供了開展生態旅游的資源基礎。此外還有東北虎園、丹頂鶴棲息地、北極光、火山口森林以及大廠礦、大農業、大油田等工、農業旅游資源,這些都是發展特色旅游的物質基礎。
四、打造黑龍江省森林旅游文化品牌的措施
1.各方面要達成共識。文化品牌的打造,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重視、關注、參與和努力。各級政府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在資金上加大投入,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支線機場、高速公路和旅游景區支線公路建設,提高重要景區點的可進入性,改善旅游綜合環境。出臺各種有利于旅游開發的法律、政策,科學地開發旅游資源、建設旅游項目、保護旅游環境的規劃的制定。
2.系統地挖掘、整理黑龍江森林休閑文化豐富的內涵,分門別類,全面綜合成為一個系統。要重點發展優勢項目,如冰雪旅游、生態旅游、避暑旅游、休閑旅游、溫冷泉療養游等,要全面提升壯大滑雪旅游產業,實現由數量擴張型為主,向數量質量并重、提高規模檔次和集約化經營水平方向轉變。
3.要加大宣傳促銷力度,積極開拓旅游市場。進一步加強黑龍江森林旅游宏觀形象宣傳,加大宣傳黑龍江森林古樸、自然的資源特色,辦好各種滑雪節、冰雪節、森林生態旅游節等系列旅游節慶活動。通過宏觀宣傳,擴大黑龍江森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旅游企業產品銷售創造良好的條件。
4.進一步鞏固提高旅游業的產業地位。盡快打破狹隘的“門票經濟”,創新產品,細化服務,拉長產業鏈,擴大產業面,把擴大就業作為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研究制定擴大旅游就業的政策措施,加強旅游就業服務和規范管理,啟動旅游就業援助工程,為擴大就業、促進再就業做出更大貢獻。
5.推進“誠信旅游”建設,著力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建設旅行社、飯店和導游人員的“誠信信息庫”,提供公開透明和制度化的信息渠道。開展“誠信旅游示范單位”試點評選工作。完善旅行社和導游職業的準入機制、激勵機制、保障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
參考文獻:
[1]王興中:中國旅游資源開發模式與旅游區域可特續發展理念.地理科學,1997(3)
[2]王興國王建軍:森林公園與生態旅游.旅游學刊,1998
[3]張復:旅游文化.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1991
[4]張鈞成:中國林業傳統與林業文化[J].世界林業研究,1994
[5]馬凱:2006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6
[6]馬波:我國旅游文化研究的回顧與前瞻[J].桂林旅游高等??茖W校學報,19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