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產業集群是經濟發展中一個突出的現象,要繼續保持產業集群的優勢,必須對產業集群做進一步調整。本文分析了浙江省瑞安市產業集群的現狀、產業集聚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促進瑞安市產業集群升級轉變的思路。
[關鍵詞] 檸檬市場效應 產業集群 集群效應
產業集群是指相同的產業以及該產業的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集中于某個地區形成專業化生產空間布局的產業成長現象。這種現象在瑞安市普遍存在,主要形成以鄉鎮為中心的產業集群,或者稱之為“塊狀經濟”,在瑞安全市工業29個行業中,有12個行業以“一鄉一品”的集群形式分布在17個鄉鎮。如瑞安仙降的塑料膠鞋業、馬嶼的眼鏡業、莘塍的休閑鞋業、塘下的汽摩配業、陶山的襪業等。
一、瑞安市產業集群的現狀特征分析
1.空間布局上以小城鎮為中心形成集群
瑞安產業集群在空間布局上是以農村小城鎮為中心形成的“一鄉一品”,呈網絡式結構。據統計,塘下鎮地域面積83平方公里,分布著汽摩配企業1600個,莘塍鎮地域面積35平方公里,分布著休閑鞋企業300個,仙降鎮地域面積32.5平方公里,分布著塑料膠鞋企業160個,這種布局與上述調查結果相比,不是集中布局在工業園區,而是同城鎮化聯系在一起,產業集群還不十分集中。這種結構的良好氛圍能吸引投資者加入該行業,形成更多的同行業或相關行業企業從而推動產業集群的形成發展。
2.組織結構上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初層次階段
瑞安市產業集群組織上明顯表現為行業集中度低,企業規模小和數量多,據去年統計,塘下鎮1600家汽摩配行業總產值達30億元,平均企業產值僅190萬元,莘塍鎮300家休閑鞋行業總產值12.5億元,平均企業產值僅415萬元,仙降鎮160家塑料膠鞋行業總產值30億,平均企業值1870萬元。這種組織結構,使產業集群內的企業激烈競爭,并促進企業創新發展,通過橫向分工形式有序結成無形的網絡結構,表現出處于產業集群的初層次階段。通過這個階段的市場競爭,會脫穎出大企業呈現以大型企業為龍頭帶動中小企業大量發展的高層次階段。
3.投資主體上以民間資本投資傳統產業為主
瑞安市的企業在投資主體上是以民間資本為主,全市工業企業24572家,民營企業和生產總值均占全市工業的99%左右。這種投資主體總體實力落后,決定了投資方向只能是勞動密集型和科技含量低的傳統產業,并且通過血緣、親緣、地緣的關系形成聯合投資創辦企業,其企業所有權性質表現為股份制形式。
4.企業關系上呈現專業化經營和社會化協作
產業集群內的企業生產經營具有很強的專業化特征,這正是其能夠不斷成長的重要原因。一些特定的生產工藝流程逐漸從原生產企業中分離出來,形成一批專門從事某種工藝加工的配套企業,從而形成支持產業。如仙降鎮箱包業從1994年形成時只有1家,工業產值只有200多萬元,現在形成的專業生產箱包企業90多家,其相關企業達30家,產值達4億元。同時,隨著產業集群發展,生產服務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推動服務性工種逐步從企業內部轉移到企業外部,一批服務型企業陸續出現,專業提供產前、產中、前后服務。
5.集群動力上表現為市場化聯動
瑞安市的產業集群從形成到現在都與市場化有著共生關系。一是專業市場的興旺帶動產業集群發展,產業集群的發展又促進專業市場的繁榮。如塘下鎮在汽摩配行業集群的基礎上建立瑞安汽摩配城,推動了本地汽摩配產業企業的發展,進一步提高產業集群的集中度。二是建立在大量推銷員對市場把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過去是推銷大軍走南闖北,現在是在外經商辦企業,由原來的“前店后廠”發展成為“生產基地+銷售網絡”。
二、瑞安市產業集聚形成的原因
瑞安市出現的產業集群,是瑞安市產業發展的一種內在規律,和經濟開放程度有很大關系,是市場配置資源,合理運用產業要素的客觀結果。從瑞安市產業發展歷程來看,有以下四個原因推動產業集聚的形成。
1.資本和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和有機組合
過去的計劃經濟條件下,我們總是想通過計劃定點的方法,來實現生產要素的均衡分布,形成所謂的規模經濟,但是往往做不到,市場競爭機制的結果反而使生產要素向優勢地區、優勢產業集中,以某一類產品為主的產業的資本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條件向某一區域某一行業較快集中。
2.強大的市場需求
強大的市場需求,充分接納產業集群生產的大量產品,充分提供各種原材料、配套設施與服務。產業集群形成之初,主要依靠本地推銷員對市場的開拓和把握,現在依靠已經建立起來的銷售網絡。
3.共同的文化背景
共同的文化背景包括血親、姻親關系或略為擴大到同事、同鄉或師生關系,他們之間的信任和承諾,成為維持企業間專業化分工與協作關系的關鍵因素。
4.當地政府的正確引導和支持
政府創造培育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經濟社會環境,提供優質廉價的生產要素,為產業集群的形成創造條件,為企業和產業的發展采取鼓勵或不干預的英明政策,提供土地資源、工商管理、引導服務等支持,使生產要素能夠自由流入并直接面向市場集聚。
三、瑞安市產業集群的路徑與思路
1.中小企業的產業集群演變的一般路徑
由于市場競爭狀況的變化、“檸檬市場”、行業產品生命周期的變化等原因導致產業集群發生演變,其演變的一般路徑有三種可能。
(1)產業集群向高層次的升級轉變。大量中小企業集群形成的產業集群屬于發展初級狀態,隨著行業間企業的競爭,會脫穎出個別大型企業,就形成為某一大型企業為龍頭,圍繞大企業進行分工協作的高層次階段,此時,中小企業作為大企業的配套企業,成為大企業零部件的供應商,集群企業之間實現垂直分工體系,通過大企業的帶動,形成衛星式結構。同時由于大型企業出現,實力提高,企業有能力發展新產品提高產品檔次,從而帶動該行業內的企業提高產品檔次。
(2)成本上升,促進集群的轉移。由于產業集群的擴大,推動當地地價和工資上漲,造成企業生產成本的上升,而其他地區為吸引投資,大力改善投資軟硬環境,這些地方政府通過出臺優惠政策吸引投資,降低生產成本吸引集群內企業集體遷入,市場經濟越發達開放,這種資本轉移,投資者進入另一個產業集群就越容易。所以,當某一區域成本上升之后,如果產業集群沒有實現產品升級,在成本上升的壓力下,投資者為了保持競爭力,就會出現投資的轉移帶來產業集群轉移。
(3)產業集群的沒落與消亡。由于產品生命周期到來,而產業集群內企業又沒有開拓其他產品的能力,隨著社會對其產品需求的減少,集群企業逐步走向衰亡。由于中小企業僅僅專門生產某一產品,在該產品市場迅速擴大時期,存在較大的社會需求,周邊人員的大量模仿,生產快速膨脹,市場也隨之迅速達到飽和,市場的消亡,這類企業集群,除部分企業能夠及時退出轉產外,其他企業則出現衰退和死亡。這種類型的中小企業集群是最脆弱也是最沒有生命力的集群,是中小企業集群形成的最初形態,它往往隨著產品生命周期的結束而結束,企業集群也通常不是出現區域轉移,而是死亡。
2.促進瑞安市產業集群升級轉變思路
瑞安市產業集群作為企業和產業組織的一種形態,處于發展的最初狀態。隨著市場環境變化和經濟發展進入不同階段,根據上述演變一般路徑的三種可能方向,必須防止出現“檸檬市場效應”,促使產業集群向更高層次升級轉變。
(1)加快集聚步伐。企業在空間上的產業集群有種于資源的集約利用和更好地發揮規模效應。所以,應進一步提高產業集群的集中度,加快集聚的步伐,一是分散的家庭向園區集中;二是園區向中心園區集中。分散的家庭向園區集中,由于分散的家庭作坊式生產數量大,規模小,可考慮建立標準化廠房形式,出租給小企業或家庭生產使用,減少進入園區的一次性投入,降低進入門檻,吸引它們落戶工業園區。
(2)調整產業集群內的企業結構。促進中小企業集群向更高層次的集群轉變。通過培育大型企業,將中小企業的產業集群內的水平分工,轉變為由以大企業為龍頭的垂直分工體系。通過大企業的帶動,實現企業集群的升級和產品檔次的提高。部分無法納入新分工協作體系的企業,在競爭的壓力下,會向生產成本更低的地區轉移。
(3)建立技術研發中心,培育自己的品牌。瑞安市產業集群經濟,大都流動過模仿甚至抄襲的歷史階段。在產業形成的初期,通過模仿別人而快速發展的,可能不失為一條捷徑。但在加入WTO后,“模仿”歷史已經過去,企業要生存,產業集群要發展,就必須創新。創新投入的資金大、風險大,這需要靠大企業來建立技術研發中心,培育品牌。其它眾多的中小企業依靠龍頭企業的帶頭,形成垂直的分工體系。
(4)優化產業集群的發展環境。產業集群的發展環境包括軟硬環境,要有能夠整個產業的市場信息分析系統和機構,為眾多中小企業提供市場信息。要培育行業協會來為眾多中小企業服務。要維護產業群內部的合理競爭秩序,統一商標,加大違反行業行為的查處力度。要加強集群地域上公共產品的建設如道路交通、通訊、電力、交易市場、教育培訓機構、公共實驗室、公用會議室、技術交易展覽會等。
參考文獻:
[1]盛世豪:產業競爭論[M].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
[2]朱華晟:浙江產業群[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
[3] 仇保興:發展小企業集群要避免的陷阱[J].北京大學學報,1999.1
[4]何鍵:企業群理論的形成與演進[J].理論探討,2001.7
[5]蔡寧楊閂柱:基于企業集群的工業園區發展研究[J].中國農業經濟.2003.1
[6]林民書:中小企業的空間聚集及其區域政府區域政策的構造[J].中國經濟問題,2003.1
[7]譙薇宗文哲:中小企業集群存在的原因及形成方式分式[J].經濟體制政策,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