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消費的收入彈性、消費結構和福利保障體制、收入的構成和食品消費的加工程度對恩格爾系數進行分析,闡述了恩格爾系數的失靈,指出恩格爾系數在當代中國的社會經濟狀況下并不適宜,認為政府部門制定相關的經濟政策不能機械地以恩格爾系數為依據,尤其是不能將恩格爾系數作為政府政績的評價指標。
[關鍵詞] 恩格爾系數 收入彈性 消費結構
一、恩格爾系數的概念及其運用
恩格爾系數是經濟學中的重要概念,是經濟學中最早確立的函數關系之一。恩格爾系數指的是食品支出占消費支出的比重,它一經提出就得到廣泛的認同,并一直被廣泛運用于統計工作之中。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將恩格爾系數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富裕程度的標準:恩格爾系數在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低于30%為最富裕。在中國,恩格爾系數同樣受到高度重視。無論是政府機關的工作報告,還是新聞媒體關于本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的報道,都可以見到恩格爾系數蹤影,使用頻率極高。
二、從四個角度分析恩格爾系數失靈
1.從收入彈性看恩格爾系數失靈
恩格爾系數的一個隱含的條件是食物支出的收入彈性小于1,但這個隱含條件是否成立值得商榷。以福建為例,大米是福建居民的基本食物。市場上福建產的普通大米的零售價為每市斤1.5元左右,優質大米(如東北大米)的零售價為每市斤2元左右,進口大米(如泰國大米)的零售價則高達每市斤3元左右。收入較高就會買比較好的大米。做一個極端的假設,不同的家庭在總支出及其他方面的支出都一樣,但對大米品種的選擇不同,如果機械地以恩格爾系數公式進行計算,就有可能得出一個有悖于常理的結論——收入較高的家庭生活水平較低。恩格爾系數在使用過程中遇到的最基本的問題在于,隨著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收入增加,居民用于購買食物的支出的彈性是會隨著總支出的增長而變化,如果食物消費的收入彈性大于1那么就造成了恩格爾系數失靈。
2.從消費結構看恩格爾系數失靈
中國社科院2006年中國經濟和社會藍皮書,把買房貴、上學貴、看病貴,稱為新的民生三大問題。三大困擾完全打亂了正常的家庭消費結構。
以北京為例,來自北京市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的數據顯示:2005年,北京城市居民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金額與總支出金額的比值)降至31.8%,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準,北京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經從改革開放初期的“溫飽型”,上升到目前的“富裕型”。但是,只看食品支出會掩蓋許多問題。按照恩格爾先生的本意,除食品支出之外的家庭主要支出,只有大量用于家庭設備、服務和娛樂方面時,才能算是逐步富裕。但是,根據北京市社會心理研究所的調查,目前,北京市民“家庭設備”、“服務和娛樂”方面的支出僅為6.9%和5.9%。而同時,教育、住房、醫療保健三方面的平均支出共占46.3%??梢宰鲆粋€不恰當的比喻:46.3%的教育、住房、醫療支出+31.8%食品支出=78.1%,這才是北京市民的真實生活水平,不僅不“小康”,連“溫飽”也很勉強。
3.從收入的構成看恩格爾系數失靈
在中國農村確定收入沒有一個統一的方法,這是由于農村的特點造成的。據調查,河北省幾個貧困縣的農民普遍的食糧費用支出全在25%以下,這個數字相當于發達國家城市居民的食物支出比例。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長期以來,農民特別是貧困地區的農民,多少還存在“自給自足”的情況,家里吃的糧食蔬菜自己生產,這就造成食糧費用支就會比較低。這其實是建立在低消費中的恩格爾系數的虛高。因此,衡量農民收入時,一定要考慮貨幣收入和非貨幣收入的構成。落后地區,特別是山區,自給自足的原始食物所占比重大,這些因素是造成恩格爾系數失靈的因素。
4.從食品消費的加工程度看恩格爾系數失靈
恩格爾系數沒有考慮到食品的深加工程度。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隨著居民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不愿讓家務勞動占用自己的閑暇時間,因此越來越愿意購買經過加工的食物,這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現。居民所消耗的食物量并沒有加大,但由于食物支出中增加了加工和服務等費用而導致食物支出增加。雖然經濟學家們會認為支付了加工和服務等費用會得到由時間的節省而導致收入增加等,但又證明了恩格爾系數的適用性和統計指標的寬度問題。舉一個酒的例子,酒的出現說明糧食的產量不僅可以滿足食用還出現了富余,這也是人類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表現,用于享受的食物的彈性無疑大于用于維持生命的食物彈性。但問題在于哪些食物是用來“享受生活”的?這一部分食物是否應算作恩格爾系數公式中的“食物支出”。這是恩格爾系數不能解決的問題。食用高級食品的家庭生活水平較低。高級食品以及食物等級等消費彈性食品的存在就使恩格爾系數公式的計算失去了標準。
三、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對恩格爾系數的合理的認識應該是,任何一種經濟理論的出現都適合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密切相關的,恩格爾系數也不例外。今天的中國社會經濟狀況,無論是居民的收入水平、人們的消費觀念、政府的經濟傾向都與恩格爾提出理論的年代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僅僅依靠計算“食物支出”來判斷“社會進步”或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與否并不合適。恩格爾系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今天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但不能機械的將其作為比較不同時期或不同地區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標準。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門制定相關的經濟政策如需以恩格爾系數為依據,也必須仔細考慮該系數是否符合本地居民的實際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陳曉春:消費統計學[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
[2]蘇志平張克昕:消費經濟學[M]. 中國商業出版社, 2005
[3]高鴻業:西方經濟學[M].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