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分析了農業現代化是一個動態的歷史進程其時代特征也隨著時代的不同而出現差異。農業現代化具有較強的時代色彩。
[關鍵詞] 農業現代化 時代 特色
一、農業現代化的概念
農業現代化是一個動態的歷史進程,它實際上是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過程,是現代集約化農業和高度商品化農業相統一的發展過程。同時,農業現代化也是一種手段,它是一國使其改變落后的農業部門盡快實現現代化以適應工業化迅速發展需要的各種手段的總稱。農業現代化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狹義的農業現代化僅僅指農業生產部門的現代化,而廣義的農業現代化不僅包括農業生產部門的現代化,還要包括支撐、制約農業部門發展的社會經濟內容,如農村非農產業發展水平、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素質提高,等等(傅晨,2001)。
二、 農業現代化的時代特征
1.毛澤東時期農業現代化特征
在我國,不同時期對農業現代化內涵的認識各有不同。關于農業現代化思想,毛澤東提出了“先合作化,后機械化”和“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提出農業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是農業機械化、電氣化、水利化和化肥化的農業“四化”目標和發展戰略。特別是“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的著名論斷提出之后,農業機械化幾乎成了農業現代化的同義語。因此,在農業生產上最高限度地實現機械化、電氣化、水利化、化學化;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大幅度地提高農業生產率;到20世紀末,使我國農業主要產品的單位產量,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農業高產的國家,以滿足整個社會對農產品的需要。可以說,這是毛澤東對農業現代化內涵一次高度集中的概括。值得一提的是,工業化偏斜運行是這一時期農業現代化的宏觀經濟環境,因此,相應做出的農業政策安排和城鄉社會經濟制度安排盡管對國家實現工業化這一戰略目標起了歷史作用,但同時也阻礙制約著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2.鄧小平時代的農業現代化特色
農業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薄弱環節,鄧小平作為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一直高度重視與認真思考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情況。在農業現代化的途徑上,毛澤東一直以生產力實現機械化為主要目標,鄧小平則認為,農業現代化不單單是機械化,還包括應用和發展科學技術等,并且提出了“農業發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學” 的論斷。此外,鄧小平還提出了著名的“兩個飛躍”思想,即:從長遠的觀點來看,中國社會主義農業改革和發展,要有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第二個飛躍是適應科學種田和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正是由于這些思想,促使農業現代化的內涵得到了擴展和完善。
在鄧小平時期,農業現代化的認識變化主要體現在對農業現代化內涵的理解增加了現代經營管理的內容。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表述是:“農業現代化,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物質裝備和科學管理方法全面改造農業,使傳統農業轉變為具有當代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農業的過程。”因此,農業現代可以簡單地表述為農業生產技術的現代化、農業生產手段的現代化和農業經營管理的現代化。(傅晨,2001)。同樣,工業化偏斜運行仍是這一時期農業現代化的宏觀經濟環境,但由于這個時期正處于市場取向改革中,農戶成為了農村經濟的微觀主體,經濟利益成為推動農業現代化的基本動力。因此,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進展,科技進步在農業增產中的作用顯著增強,現代生產要素在農業生產中的使用量明顯增加。
三、現階段我國農業現代化新內涵
多年來,我國一直維持著農業、農村、農民“三位一體”的格局。農村占絕對優勢的產業是農業,農民占絕對優勢的職業還是農業。在這個格局中,農業處于中心地位,農村和農民都從屬于農業。但是,隨著我國現代化事業的發展,農業、農村、農民“三位一體”的格局正在被打破。以往,可以由農業帶動農村和農民,圍繞產業實現農業現代化也就意味著農村現代化和農民現代化。現在情況不同了,單純產業意義上的農業現代化不再等于農村現代化和農民現代化。因此,現階段農業現代化的內涵需要得到拓展。拓展后的農業現代化內涵應該包含農業產業現代化、農業環境現代化和農業主體現代化三大內容。其中,農業產業現代化是作為物質生產部門的農業本身的現代化;農業環境現代化是農業產業外部社會環境的現代化,實質上是農村的現代化;而農業主體現代化是農業勞動者的現代化,即農民現代化。此外,現階段農業現代化的宏觀經濟環境已經發生根本變化。我國目前已經進入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新時期。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運動廣泛展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標準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其實質是建設新產業、新環境、新農民,其基礎是發展生產,也就是立足于現代農業的發展。可見,新農村建設的實質(建設新產業、新環境、新農民)與農業現代化的新內涵(農業產業現代化、農業環境現代化、農業主體現代化)基本一致。其實建設新農村,首要任務和關鍵在于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發展現代農業是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的根本途徑。同時,現代農業的發展,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產業支撐、人才培養和資金支持等功能。
參考文獻:
[1]白躍世:2004.中國農業現代化路徑選擇分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劉戰平蔣和平:2006.現代農業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工程.農業現代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