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在分析國內外綠色制造先進模式及其相關技術的研究現狀的基礎上,分析了一種研究和實施綠色制造的制造管理戰略模式一逆向供應鏈的產生,逆向供應鏈的概念、內涵和特點。在此基礎上,闡述了逆向物流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 逆向物流 供應鏈 循環經濟
近半個世紀以來,經濟競爭已成為世界各國國力競爭的一個焦點和世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與此同時,如何拓展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全球經濟也即是拓展一個具有無限支撐能力的全球經濟是人類面臨的巨大挑戰。隨著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制造業間的競爭日趨激烈。
制造業信息化為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支持,并推動著制造業的變革與發展,供應鏈管理技術的應用及其產業化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供應鏈管理技術為新產品快速進入市場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然而,消費品品種的增多,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造成廢舊產品的猛增。在許多企業紛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用于構建和完善自己的供應鏈系統時,卻忽略了從用戶手中產品的回收直到最后的處置這條逆向“鏈”—逆向供應鏈。逆向物流的各種優點,使得在當今以服務營銷為主導思想的全球化企業的經營戰略中,逆向供應鏈管理將成為企業競爭新的有力武器。
一、逆向物流概念的敘述
逆向物流目前沒有統一的定義,但多種定義的大致涵義都是相似的。逆向物流在以前有不同的名稱,具有循環利用含義的提法最早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的Guiltinan和Nwokoye(1974)以及Ginter和Starling(1978)的文獻當中,他們稱之為Reverse Channels(逆向渠道)或者Reverse Flow(逆向流)。Lambert和Stock(1981)的文獻中把這種與供應鏈中傳統物流方向相反的物流形容為“走錯了方向”。
歐洲逆向物流管理工作組(Revlog)給出如下定義:逆向物流就是對后向流的原材料、在制品庫存、包裝及成品進行規劃、實施以及控制使得這些物品從制造節點、分銷節點及使用節點回到回收利用節點或恰當處理節點的物流過程。筆者比較贊同這種定義,即歐洲逆向物流管理組的定義,比較全面的涵蓋了逆向物流的各個方面。
二、逆向物流產生的原因
在中國國內,相對于正向物流,逆向物流還是一個比較新興的研究領域。筆者將從三個方面探討企業從事逆向物流的原因、必要性。
1.經濟利益。產品的回收利用有經濟利益驅動方面的原因。典型的例子是機器零件的重新制造:花費只占新品制造費用一小部分的修理費得到翻新的產品做備用件或在二手市場上流通可以使企業獲利。通過逆向物流可以減少對原材料的使用,通過再加工增加翻新產品的價值,減少棄置成本可以使企業獲得直接的經濟收益。
2.法規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驅使企業對產品回收與重復利用負起法律責任。目前很多國家都制定了相關法律要求消費者、企業對產品回收盡自己的責任,消費者可以將使用后的產品歸回給生產商、零售商等。歐洲、日本、美國都在加強環境方面的立法,對生產廠商的材料循環利用配額、包裝規定、回收責任都有明確嚴格的法律約束。
3.社團公民職責。社團公民職責也稱為企業社會道德、企業社會責任。作為社會公民,企業在賺取利潤的同時在社會驅動下關心社會的需要,以可持續發展為己任,將社會與環境問題放在優先的位置上,也是很多企業從事逆向物流的原因。
三、逆向物流的理論基礎——循環經濟理論
1.循環經濟理論的基本內涵。循環經濟理論是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贏”理論,是一種建立對物質充分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人類社會活動對環境產生的破壞作用。循環經濟在生產活動中,推崇“3R”生產方式,廢物減量化(Reduce) ,資源再使用(Reuse)和再循環利用(Recycle),做到生產和消費造成的污染排放最小化,廢物資源化和無害化,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2.逆向物流與循環經濟的關系。社會物流系統的目標在于協調社會資源配置與企業經濟活動的關系,構筑一種良好的投資環境和社會經濟活動基礎。狹義的逆向物流系統是“資源一產品一再生資源”的閉環型物質流動系統。從而在經濟系統和生態系統之間架起彼此聯系的“橋梁”,提高了物流系統及整個供應鏈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作為聯系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橋梁的物流系統,它既包括正向物流系統,也包括逆向物流系統。無論正向、逆向物流都在社會物流的整體配置之下運轉的。逆向物流的構建使原來單向的企業物流變為完整循環的物流網,它能最大限度地重復利用不可再生資源,同時盡可能少地消耗能源。
四、逆向供應鏈的功能
根據上面對逆向物流產生的原因和它的理論基礎的探討,可以看到逆向物流具有如下主要功能:
1.逆向物流的實施:一方面,可以使得使用后產品及時回收和處置或再利用,能夠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另一方面,可以促進綠色設計及制造和產品多生命周期工程的發展。產品回收后要進行分類和拆卸,產品使用后的拆卸問題在拆卸過程中就會暴露出來,這些信息對于綠色設計及制造的研究至關重要。
2.現有的客戶關系管理(CRM)、企業資源規劃(ERP)和傳統的供應鏈管理系統都沒有建立用來處理逆向供應鏈中復雜過程的功能。逆向供應鏈與ERP, CRM應用系統的集成尤其是與供應鏈的集成可以形成“密閉式”體系,可以實現對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有效管理。
3.產品及時回收和處置,解除了用戶對其處置的后顧之憂,使企業具有更好的社會形象,為企業增加了無形資產。另一方面,ISO9001 2000版將企業的質量管理活動概括為一個閉環式活動一一計劃、實施、檢查、改進。逆向供應鏈中的逆向物流恰好處于檢查和改進兩個環節上,承上啟下,作用于兩端。企業在退貨中暴露出的質量問題,將通過逆向物流信息系統不斷傳遞到管理層。于是,企業潛在事故的透明度空前提高,管理者可以在事前不斷改進質量管理體系,以根除產品隱患。
4.產品的回收過程實際上也是信息的捕捉過程。由于是面對用戶回收產品,信息的交流是直接的,用戶使用的各種產品的需求量信息、產品實際壽命、質量信息、實際庫存量等信息都是實時的。根據產品的回收量、實際壽命、實際庫存量等信息可以準確的預測市場需求,從而可以避免在供應鏈管理中遇到的信息失真與放大(Bullwhip)效應。
5.如果說正向物流是“推”動用戶消費的話,那么逆向物流就有“拉”動用戶消費的含義,因為回收商對產品的積極回收增加了用戶淘汰舊產品的決心。另外,逆向物流可以促進產品租用制的發展,即用戶只購買產品的使用權。
五、逆向物流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在逆向物流業務中可以看出,逆向物流部門不僅與企業內部其他部門形成正式組織,而且與配送中心、零售商等各級運營商形成非正式組織。逆向物流管理既要融入企業內部正式組織,又要緊密聯系企業外部非正式組織,這使得逆向物流管理面臨以幾個問題。
1.難以制定統一的業務標準。在“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環境下,企業既要減少退貨又要提高客戶滿意度,使得企業很難制定統一的退貨標準,逆向物流管理變得難以控制。
2.與常規業務的沖突。逆向物流會對供應、生產、營銷、財務等業務帶來不確定性因索,在一定程度上干擾常規業務的順利運轉。這要求逆向物流管理要追求與常規業務的實時、交互溝通,減少沖突業務和沖突環節。
3.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沖突。逆向物流目標是改善企業社會形象,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此同時,也會帶來企業投資的加大,投資風險的增大。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之間,企業往往沒有量化的權衡指標。逆向物流的投資效果很難量化體現。
逆向物流管理中面臨的種種問題,說明逆向物流具有一定的風險。所以,分析和解決逆向物流管理面臨的問題,是企業實施逆向物流的關鍵。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逆向物流最終會成為企業競爭的一個重要環節。企業應該及早制定自身的逆向物流計劃,逐步實施、完善逆向物流業務,為企業提升競爭力創造新的亮點。
普及現代逆向物流思想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力量的配合和支持。其中政府應該扮演發動機的角色,制定逆向物流的相關政策,加人獎懲力度;鼓勵和資助非盈利社會組織和行業協會的成立;組織編寫相關資料和教材;組織逆向物流設備、軟件、企業的展覽;促進物流企業之間的交流,組織考察學習等行業協會應該協助政府制定行業政策和標準,組織學習國外先進的逆向物流經驗,做好統計等基礎性工作,全方位的推動逆向物流建設。
參考文獻:
[1]徐燕:逆向物流管理的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4
[2]弋志剛:基于供應鏈的逆向物流管理的關鍵因素與作業流程模型研究[D].四川大學,2003
[3]曾佑新劉海燕:淺議逆向物流[J].經濟論壇,2004,(05)
[4]于春玲趙平:將顧客投訴轉變為企業收益[J].經濟管理,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