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美國著名學習心理學家加涅的學習分類視角出發,將企業培訓內容分為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和態度五種類型,并在此分類基礎上闡釋了不同類型培訓內容所應選擇的培訓策略。
[關鍵詞] 企業培訓 學習分類 策略選擇
一、問題的提出
有研究者曾說:“培訓就是生產力。”這一對企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培訓所扮角色的描述并不為過。的確,很多企業神話的締造都離不開培訓,如西門子獨具特色的全面員工培訓體系的構建、摩托羅拉的企業大學、GE(通用電器公司)從基層員工到高級經理人,處于職業生涯不同階段的人才都能獲得自己所需的GE全球教育培訓中心——克勞頓村等等都在整個企業發展歷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正因如此,很多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工作者都傾注了大量精力進行培訓各種相關問題的研究,但大多的研究都只集中于培訓方法介紹和培訓策略比較等方面,這雖然對最終的培訓效果會有一定影響,但研究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各種方式與策略的優劣比較層次上,更應深入至各種培訓方法選擇與運用的原理和依據。從學習心理學的角度講,企業培訓內容的不同類型直接決定了有效培訓方式和策略的選擇。
二、企業培訓內容的分類
美國著名學習與教學心理學家加涅(R. M. Gagne)曾指出,人類學習現象是極其復雜的,不可能用一種理論解釋全部學習現象,必須對學習做分類研究。而目前,企業培訓的內容不僅包括知識、技能、技巧和方法的傳授,還包括理念、價值觀的樹立和文化的熏陶等,可謂是層次不一、立體多元。基于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理論,可將企業培訓內容作如下分類:
1.言語信息
作為一種學習結果,指員工通過培訓,能記憶諸如名稱、符號、時間、對事物的描述等具體事實,并能夠在需要的時候將這些事實表述出來的能力。如學習企業安全生產的相關規定就屬這一類的培訓。這類培訓較為簡單,但言語信息作為思維的載體,其大量掌握不僅可以為其它培訓提供指導,也更易促成培訓的遷移。
2.智慧技能
指員工經過培訓后具備運用概念和規則辦事的能力,這是使員工認識、思考和處理企業各種情況的訓練,在培訓后,員工表現為知道如何進行智力操作。如培訓設計并編制一個快速處理客戶訂單的計算機程序。
3.認知策略
指對員工進行的運用有關人們如何學習、記憶、思維的規則支配自身的學習、記憶或認知行為,并提高學習、記憶或認知效率的培訓。培訓后員工的主要表現是能夠選擇有效的手段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如培訓員工如何管理自己的思考和學習過程,從而能夠使用三種不同策略判斷設備故障。
4.動作技能
指員工通過培訓能夠獲得的、按一定規則協調自身肌肉運動的能力。它通常表現為在各種工作情境中能夠精確而流暢地從事動作活動。如培訓外文打字或新型數控機床的操作等。
5.態度
指員工通過培訓習得的對人、對事、對物、對己的反應傾向。作為一種學習結果,它會影響員工對特定對象做出一定的行為選擇。如售后服務部門員工要熱情、周到地對待客戶咨詢與投訴,并在24小時內回復來電或來函的相關培訓。
以上各種分類并非涇渭分明,各培訓類型有時也是相互交織的。如很多情況下,態度的學習都是與一定的動作技能學習相聯系的。但須明確的是,不同類型培訓所需內外條件是不同的,對培訓內容作以分類,可為考察培訓情境及其限制因素提供明確方向,也為培訓策略的選擇提供了理論依據。
三、不同類型培訓內容的培訓策略選擇
不同類型的學習內容需要不同的內外部條件。因此,培訓的策略與方法也不同。具體見下表:
表 不同類型培訓內容的培訓重點及培訓策略選擇
綜上,為了使企業和員工都能從培訓中受益,企業必須與員工、培訓機構緊密溝通,對具體的培訓內容做具體分析,以選擇與培訓內容相適切的培訓策略,切實提高企業、個人以及培訓機構的績效,實現三方的“多贏”。
參考文獻:
[1]鄭曉明:《人員培訓實務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年
[2]石金濤:《培訓與開發》[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3]皮連生:《教育心理學》(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4]廖泉文:中國人力資源發展趨勢[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4年第12期
[5]麻亞軍:美國企業培訓方法簡介[J].中國培訓,2000年第8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