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研究了我國服裝行業的特點和現在的信息化建設狀況,結合我國服裝行業的現實環境和服裝企業的特殊情況,對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給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提出了適合我國服裝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模式。
[關鍵詞] 現狀 信息化 對策
一、我國服裝業信息化的現狀
國內服裝企業對財務軟件和CAD軟件的應用相對來說比較普遍。近年來,不少服裝企業己經不同程度地引進和開發了信息管理系統,但根據我們調查,這些系統在服裝企業的實際應用效果并不都十分理想。企業可能有一些零星的管理軟件,但各自獨立,不能共享數據,服裝生產管理信息化的實施還處于起步階段。沒有使用生產管理系統來集成預測、生產計劃、采購管理,更提不上通過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來集成業務與財務流程。
目前國內計算機在服裝領域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計算機輔助設計(服裝CAD):服裝CAD是計算機在服裝領域的最初應用;(2)服裝計算機輔助制造(服裝CAM):目前,服裝CAM己在裁剪、縫紉、整燙等工序中使用;(3)計算機輔助工藝設計(服務CAPP):LAPP的應用開始于機械行業,在服裝行業的應用則是20世紀80年代的事情;(4)計算機輔助人體測量(OW):服裝CAT的出現是CAD進一步發展的結果。是一種不用接觸人體而進行非接觸式的測量技術,CAT技術也是服裝CAD設計的前期環節;(5)電子數據交換(EDI):隨著計算機的進一步發展,電子商務逐漸引起了服裝企業的重視;(6)各個企業根據自身業務特點開發的財務軟件和各種小型的數據管理系統。
總的來說,這些應用的特點是:財務軟件和CAD設計軟件的應用相對來說比較普遍,另外還有新興的電子商務的應用,部分生產工藝中采用較先進的計算機硬件或軟件技術,但是計算機的應用還沒能將服裝生產所涉及到的各個環節有效的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整體。ERP表現為軟件時,是一個管理信息系統,是一種工具。它在系統設計中可集成某些管理思想與內容,可幫助企業提升管理水平,但ERP本身不是管理,也不可以取代管理。企業的管理問題只能由管理者自己去解決。只有合理的運用,ERP才可能成為管理者解決企業管理問題最有效的工具。
二、服裝企業信息化存在的典型問題
1.產品管理與業務流程復雜
服裝企業的行業特性很強,品牌眾多的服裝商品具有典型的流行性和季節性特點,服裝企業必須建立“多品種、多批次、小批量”的現代化經營管理模式,才能在日趨激烈的行業市場競爭中立穩腳跟。而且服裝企業的業務流程非常復雜,許多服裝企業每天需要處理成百上千的庫存單位,并要管理無數的款式、顏色、尺碼、結構、客戶標識甚至更多的數據。服裝品種日益豐富,流行周期越來越短,企業活動節奏加快,調價、削價、移庫各種情況出現,信息量大、變化加快,代銷、折讓、退換等方式頻繁地應用,加之,服裝行業的企業因其在銷售方面地域分布廣、網點多、貨物資金和人力資源管理復雜,使得服裝企業的產品管理與業務流程更加呈現出復雜、繁瑣的特點。
2.管理基礎比較薄弱
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服裝企業多為民營性質,在賣方市場的條件下和企業快速膨脹的同時,企業的管理基礎相對薄弱。國內多數服裝企業管理方式還比較落后:企業通過人工單據流轉程序來實現信息流對商品流的跟蹤;通過財務庫存資金賬來控制進銷過程;通過倉庫賬目來核查物流過程;通過定期盤點、對賬來調整賬目和商品的損益。由此造成物流、資金流和票據流的分離,財務信息滯后實際業務,只有通過盤點才能較準確地了解經營情況。商品進、銷、存數量及金額記錄統計準確性、時效性差。信息化程度稍高的服裝企業,由于各個子系統沒有也很難實現集成與共享,又往往存在著比較嚴重的“信息孤島”現象。
3.從業人員素質偏低
服裝企業屬于傳統行業企業范疇,從業人員素質偏低,如果想一步跨入理想的管理信息化模式尚有很大困難。但是,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通常會涉及企業的方方面面,需要企業各部門不同層次、不同專業人員的參與及協調,這一工作幾乎涉及企業的所有部門和人員,數據采集工作更是涉及每一個人。
4.投入資金不足
由于國內大多數服裝企業的規模較小,在管理信息化建設上的資金投入普遍不足。特別是某些國營服裝老企業的管理者信息意識較薄弱,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長期以來不重視信息工作,在實際經營中的短期行為較普遍,更談不上重視對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資金投入了。
三、解決問題與困難的幾點對策
針對上述問題與困難,考慮到服裝行業及服裝企業管理上的特點,提出以下對策:
1.優化人員素質為管理信息化創造有利條件
(1)樹立正確的觀念。推進信息化管理的過程是對傳統的、落后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的改造過程,是一場革命。企業的各級人員必須對企業信息化管理有充分的理解,從上到下形成共識。目前商品化的企業管理軟件產品大多蘊含了先進的管理思想包括西方一些合理的管理模式,而我國服裝企業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與之相比,還具有較大的差異。許多服裝企業上信息化管理項目都有這樣一個目的:學習其中包含的先進管理思想。同時,還要注意企業自身管理的特點,以及企業的競爭優勢,以便在二次開發中結合自己的管理特點,并延續企業已具備的在管理上的競爭優勢。
(2)重視人才培養工作,實施培訓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特征就是信息技術廣泛且深入地運用到業務及管理的方方面面,為了做到這一步,就要求服裝企業必須制定嚴格的操作規程和工作規范,要求經常性地對員工進行培訓和教育,使員工摒棄隨心所欲的舊工作方式,處處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提高全體員工的整體素質。有計劃、有步驟的人才培養和教育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條件。人才隊伍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服裝企業制定培養計劃和實施培訓同等重要。沒有計劃的培訓收不到應有的效果,只有計劃而不嚴格實施培訓同樣是不行的。
2.規范基礎性工作為管理信息化奠定基礎
管理信息化項目不同于一般的工程項目,它除了需要一定的高素質人才外,更需要做好扎實的基礎性工作。
(1)數據規范化。數據所包容的內容很廣,涉及企業的內外資源進行管理監督的各項標準等。包括各種客戶信息、供應商信息、欠款余額、庫存余額等,對這類數據應該按照計算機數據處理的要求,制定編碼標準。所有的信息數據都要有統一的名稱、有明確的定義和編碼、標準的格式和明確的含義。有條件的服裝企業可以考慮采用條碼技術,條碼技術是服裝企業實現對市場快速響應、加強供應鏈管理的支持手段。此外,還有進行管理監督所必須的能源、工時材料等耗用的定額和費用開支的標準和預算數據的規范化。實現定額、計量、標準、統計、物料及產品編碼的規范化管理,提高標準化水平。
(2)業務規范化。服裝企業日常經營包括方方面面的內容,在現在的絕大多數服裝企業中,員工總是處于某一職能部門,從事某一具體工作。盡管這些工作都是某一特定流程的一部分,但人們往往并未意識到流程的存在。要規范業務流程,就要改變思維的習慣,樹立企業運作的流程觀。
(3)信息處理流程規范化。對同一件事情,人的理解和行為方式千差萬別,這就要求有統一的工作準則和規程去規范人們的行為方式。處理信息更要遵守一定的業務流程,不能因人而異;只有信息處理流程規范,才能保證信息的完整,查詢決策才有充分的依據。信息和信息處理的流程必須由制度來保證,因此,服裝企業在建設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過程中,一定要制定《工作規程和工作準則》,用條例法規來保證。
3.效益驅動,總體規劃、逐步提高
(1)效益驅動。推行管理信息化工作和銷售、生產、財務活動一樣,都講求成本效益的對比。如果管理信息化發生的成本,超過了因缺少管理信息化而喪失的收益,或者超過了管理信息化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很難使高層管理者下決心加大對項目的投入。因此,服裝企業管理信息化工作要講求經濟效益,將有限的資金一定要用于急需的和基礎的項目。資金使用的原則是不求最好、只求實用。
(2)總體規劃、逐步提高。一個服裝企業是一個整體,它是由許多子系統組成的,如果不從整個企業的角度進行總體規劃,必然導致一個個子系統成為信息孤島,使得信息不能整體應用,而且造成孤島之間重復輸入數據,加大了工作量,無法實現信息的共享和實時化。所以,在管理信息化建沒中,要從集成管理的角度來總體規劃信息系統。服裝企業的各個待建子系統還有個輕重緩急之分,要從實際出發,不貪大求全,從解決企業當前實際存在的突出問題入手,分階段逐步推行,這樣,一方面可以減少投資風險,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成功率,產生直接的和間接的經濟效益,使企業嘗到甜頭,進而有信心且有能力繼續投資管理信息化工作。
參考文獻:
[1]陳建新:溫州服裝行業結構調整方向及對策.經濟師,2006,5:288~289
[2]譚立群郭全洲:信息化推動歐盟紡織服裝業重構及其啟示.集團經濟研究,2006,5:231~233
[3]李俊劉艷:中小型企業的ERP系統研究.北京紡織,2005,4:3~5
[4]張曉倩顧新建徐園園:紡織服裝行業信息化ASP模式的探討.紡織學報,2006,9:114~117
[5]董奎勇孫杰:ERP在紡織服裝企業中的應用研究.山東紡織經濟,2005,5: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