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資產減值準備是企業防范風險的一項有效措施。本文以我國34家物流上市公司2005年年報為樣本,采用實證研究方法,基于我國物流上市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現狀,分析其防范風險的能力,并分析了資產減值準備與相關會計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
[關鍵詞] 資產減值準備 物流上市公司 風險防范
一、引言
我國于1993年7月1日開始實行的行業會計制度, 首次規定了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1998年頒布的《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將減值準備計提范圍增加到四項,要求上市公司計提應收賬款壞帳準備、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存貨跌價準備和長期投資減值準備。2001年我國頒布的統一的《企業會計制度》又將減值準備計提范圍增加到八項,即上市公司除繼續老四項計提外,還應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和委托貸款減值準備。
減值會計的發展過程同時也是會計完善風險管理的過程。企業的不同資產因其性質不同,面臨的風險也不相同。例如,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存在不能足額收回的風險,計提壞賬準備后有助于對企業資產真實風險程度的評價;存貨的特性決定了其安全性風險較高,對存貨的期末計價采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并計提跌價準備是防范存貨發生價值損失風險的需要;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具有持有風險和變現風險,根據實際風險狀況計提減值準備是會計評價投資風險程度的結果;價值損耗是固定資產風險的表現,當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時,虛化的賬面價值可能會扭曲企業真實的財務實力,從而產生虛增賬面資產的風險。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的計提, 就是會計對其風險估計的結果。一般來說,除了少數具有資源壟斷性的資產,企業的資產大部分都會隨著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而出現實體價值降低的趨勢。從這個意義上講,絕大部分企業都面臨資產實體價值不能足額變現的風險,這正是會計上規定企業所有的資產都必須提取減值準備的原因。
目前,有關我國資產減值準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規范分析和統計描述上,實證研究還較少。本文以我國物流上市公司為例,基于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現狀,對上市公司抵御風險的能力做出實證分析。
二、研究設計
本文根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2001年制定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物流業歸屬于“交通運輸、倉儲業”,通過查閱“東方證券”網站上“交通運輸、倉儲業”每一個公司的“經營范圍”和“主營業務”,篩選出以物流業務為主營業務的34家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本文選擇2005年12月31日的年度報告作為分析評價的依據,相關資料從巨潮資訊網站(http://www.coinfo.com.cn)、銳思數據(http://www.resset.cn)獲取。本文所使用的基本數據采用EXCEL 軟件處理,描述性統計分析,以及相關性分析使用了SPSS8.0統計分析軟件。
三、實證分析
1.描述性統計
表1 資產減值準備的描述性統計
表1給出了我國物流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準備的描述性統計情況。從資產減值準備總體計提情況來看,34家公司都計提了一項或若干項資產減值準備,資產減值準備的均值為3.5751%,最小值為0.03%,最大值為51.55%,而標準差則達到了8.86%。由此可見,我國物流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準備計提比例較低,防范風險的能力較差;而不同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數額差別較大,一方面說明不同公司資產的質量差別較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不同公司的風險偏好不同。
通過對八項資產減值準備的進一步分析發現,我國物流上市公司普遍對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計提了壞帳準備,但計提比例差別較大。34家上市公司中,除3家公司未對應收賬款計提壞帳準備外,其余31家公司都對應收賬款計提了壞賬準備,應收賬款壞賬準備的均值為12.257%,最小值為0.11%,最大值為89.3%,而標準差則達到了18.376%。除1家公司未對其他應收款計提壞賬準備外,其余33家上市公司都對其他應收款計提了壞賬準備,其他應收款壞賬準備的均值為22.5702%,最小值為0.5%,最大值為88.82%,而標準差達到了25.5058%。
由表1可見,半數左右的公司對存貨、短期投資、長期投資和固定資產計提了減值準備。33家公司的財務報表中有期末存貨,但只有14家公司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的均值為6.0696%,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別為0.17%和19%。11家公司的財務報表中有短期投資項目,但只有6家計提了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均值為25.08%。34家公司的財務報表中有長期投資項目,但只有13家公司計提了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均值為32.5510%,最小值為0.10%,最大值為100%,標準差達到40.0348%。34家公司的財務報表中有固定資產項目,但只有17家計提了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均值為1.7844%。
由表1可見,只有個別公司對在建工程和無形資產計提了減值準備。32家公司的財務報表中有在建工程項目,但只有3家公司計提了在建工程減值準備。28家公司的財務報表中有無形資產項目,但只有1家公司計提了無形資產減值準備。34家公司的財務報表中都沒有委托貸款項目,因此都未計提委托貸款減值準備。
2.相關性分析
(1)資產減值準備和企業規模的關系
由表2可見,我國物流上市公司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總額與公司資產總額正相關,并且在0.01水平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即上市公司的規模越大,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數額越多,抵御風險的能力越強。
表2 資產減值準備與資產總額的相關性分析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2)資產減值準備和未分配利潤的關系
由表3可見,我國物流上市公司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總額與公司的未分配利潤負相關,并且在0.05的水平上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即公司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總額越多,公司的未分配利潤越少,說明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對公司的利潤分配由顯著影響。
表3 資產減值準備與未分配利潤的相關性分析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tailed).
四、結論
1.我國物流上市公司八項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比例偏低
我國物流上市公司均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計提了一項或若干項資產減值準備,但計提比例普遍偏低,公司整體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弱。
2.我國物流上市公司八項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范圍偏窄
我國物流上市公司對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普遍計提了壞帳準備,但計提比例差別較大;半數左右的公司對存貨、短期投資、長期投資和固定資產計提了減值準備;只有個別公司對在建工程和無形資產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
3.我國物流上市公司八項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方法不科學
我國物流上市公司對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普遍采用了以賬齡分析為基礎的比例計提法,但對于其他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則沒有形成科學的方法,隨意性較大,各公司間的差別較大。
4.我國物流上市公司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與公司的資產總額呈顯著的正相關,即規模越大的上市公司,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越多
資產減值準備與公司的未分配利潤呈顯著的負相關,即公司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越多,未分配利潤越少。
參考文獻:
[1]謝志華:資產也是風險,首席財務官,2006(8):15
[2]朱煒: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準備計提情況的統計分析,財會通訊,2003(4):34-3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