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物流業已成為降低物質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外的“第三利潤源泉”。目前,我國農業發展的相對落后,農產品流通的市場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已成為提高農民收入、促進整個農業發展的關鍵。文章對農產品物流的概念、分類和特征進行描述性分析,界定了農產品物流體系的概念,建立一個了適合實際的高效農產品物流體系。
[關鍵詞] 物流 農產品物流 物流體系
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以來,伴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世界貿易組織的正式加入,農產品市場化程度和貿易自由化程度得以快速提高,對現代農產品物流產生了內在的需求。如何有效地讓農產品流通起來,實現農產品的價值,降低農業生產風險,增加農民收入是當前農業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農產品物流體系
1.農產品物流的定義
農產品物流它是指以農產品的需求為中心,以農業生產為基礎進行的一系列的信息收集處理,以及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存儲、包裝、運輸、配送、廢棄物處理等綜合服務于一體的經營活動或流程。
2.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特征
(1)物流服務個體規模小數量龐大。用品和農產品的最終物流服務對象涉及農村廣大農戶和城鎮居民,就每個消費者個體講,其消費規模是最小的,但就總體規模而言,又幾乎是最大的。以2005年農產品產量為例:糧食48402萬噸,棉花571萬噸,油料3077萬噸,糖料9451萬噸,蔬菜56284萬噸,水果16120萬噸,肉類7743萬噸,奶類2864萬噸。又如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縣及縣以下占32%,消費量超過2萬億元。2006年農產品進出口物流總值接近600億美元。
(2)農業基礎設施落后。近些年來,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對農產品物流基礎建設來說,仍然顯得相當落后。主要表現在道路、運輸工具、通訊水平、商品儲存保管水平上。由于保管不當,農產品在農民手中浪費的程度,要遠遠大于其出售后直到消費者手中整個運輸流通過程所浪費的程度。
(3)專業化和社會化水平低。物流業是社會化和專業化分工的結果。我國農村正在從原來的計劃——自然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但計劃—自然經濟的烙印依然相當明顯,自給自足、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理念和經營模式與要求專業化分工的現代物流體系不相容。
(4)個體生產者分散,文化素質低。農民作為生產者是農產品物流體系服務的主要對象,但由于我國目前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造成每家農戶就是一個生產經營單位,這些經營單位規模小,分布廣,相對的物流服務的地域范圍也就擴大。
二、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
1.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平臺建設
(1)物流基礎設施的內涵。物流基礎設施是在供應鏈的整體服務功能上和供應鏈的某些環節上,滿足物流組織與管理需要的、具有綜合或單一功能的場所或組織的統稱。包括了物流通道與物流結點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物流基礎設施的組成要素包括物流結點和物流通道。
(2)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設。配送中心是以組織配送性銷售或供應,是一種末端的物流結點設施,執行實物配送為主要職能的流通型結點。配送中心兼有集貨中心、分貨中心的職能,往往還有比較強的流通加工能力、配送中心現在承擔的有些職能是在轉運型結點中完成的,對于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設來說,主要就是依靠物流中心的建設。現代物流配送中心是農產品物流業的發展方向,是農產品流通企業發展的最佳選擇。
三、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建設
隨著信息技術以基礎的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商品與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動,跨國、跨地域、跨行業的物流日趨繁忙,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在現代物流中,信息已成為提高營運效率、降低成本、增進客戶服務質量的核心因素。信息流的處理和利用水平決定整個物流過程的運作水平。
1.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界定
物流信息平臺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和通訊等現代信息技術構筑一個虛擬開放的物流網絡平臺,通過對物流各個環節的相關信息進行采集、分類、篩選、儲存、分析、評價、反饋、發布、管理和控制,為物流企業的信息系統提供基礎支撐信息,滿足企業同時通過信息支撐政府部門、行業管理與市場規范化管理方面協同工作機制的建立。
2.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的目標
建設現代物流信息平臺的目標是在時間和空間上滿足從生產要素到消費者之間的需求,能夠及時處理物流各個環節中產生的各種信息,使信息能夠通過物流信息平臺快速準確地傳遞;提供物流系統共用的信息支撐環境,提高物流信息運用的效率;建設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可以為農業生產者和消費者提供一個信息交流的平臺,降低信息交易成本,提高農產品物流效率;建設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實現信息資源整臺,使其逐漸成為物流信息交換的樞紐。
3.農產品物流企業信息系統建設
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對企業物流信息系統進行建設。龍頭企業物流信息系統建設可以采用自建的方式,構建充分體現本企業特點的信息系統。而對于一些中小企業來說適宜采用租賃物流園區信息平臺或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方式。
4.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建設
由于物流中心信息平臺中也含有公共物流信息的功能,因此可考慮在建設公共物流信息平臺時以政府主導,以農產品物流中心的信息中心為基礎,打造一個現代化的公共物流信息平臺。
(1)綜合信息服務平臺:該平臺提供區域物流信息發布與共享功能,它連接了區域內物流企業、物流運作設施以及政府管理部門與相關職能部門的信息系統,是區域物流信息資源的匯集中心。
(2)數據交換平臺:應提供物流信息系統中公共信息的采集、處理、組織、存儲和傳遞,以及不同用戶之間信息交換的數據規范化、格式轉換等功能。
(3)物流交易支持平臺:主要支持物流系統參與各方的在線物流交易。
四、農產品物流發展平臺建設
現代農產品物流的發展不是單一物流活動,而是涉及到國家計劃與規劃、經貿、財政、工商、稅務、城建、交通、海關、航空等眾多部門。目前,農產品物流的管理處于多元化的管理狀態。隨著區域物流一體化的發展,農產品物流管理一體化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農產品物流政策平臺建設就是在滿足政府意志及物流規劃條件下,營造出一個有利于發展現代物流的政策環境。具體有以下四個方面:
1.建立適應農產品物流發展的政府管理體制
現行對于農產品管理體制是一種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體制。農產品物流涉及到國家計劃與規劃、經貿、財政、工商、稅務、城建、交通、海關、航空等眾多部門,總體的協調是必不可少的。應成立統一的物流管理機構,主要由單個部門牽頭,如商務局,協調其他各部門的分散的物流職能,統一管理物流業,包括農產品物流業。為農產品物流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平等的競爭條件,正常的經濟秩序。
2.制定農產品物流的發展總體規劃和配套政策
制定符合現代物流發展的總體規劃和配套政策是發展農產品物流的首要問題。應該在對現行政策中影響現代物流產業發展的有關規定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研究制定適應現代物流產制定農產品物流的發展總體規劃業發展要求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扶持體系。要按照“大物流”的整體思路。為促進農產品物流業的整體快速發展,應盡快制定相關的配套政策:
3.建立農產品物流人才教育培訓體系
發達國家在物流業的發展過程中,每年占GDP的比重都會減少,這與它們十分重視現代物流人才的培養有很大的聯系。對于農產品物流業來說,它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所需要的人才必須既要懂農產品的生產、經營和銷售,又要熟悉物流服務組織、運輸組織管理的相關業務,而且還要熟悉市場營銷和計算機網站技術以及物流信息開發維護等。
4.建立農產品物流行業協會
農產品物流行業協會是以農產品物流企業為主體、依照國家法律和政策而自愿組成的非營利、自律性的行業管理組織。農產品物流行業協會作為聯系政府管理部門與物流企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在物流產業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農產品物流行業協會要以物流業發展的熱點和關鍵問題為切入點,適應經濟發展的特點和物流企業發展的種種需求,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準確定位,充分發揮功能優勢。根據目前的發展狀況和自身的特點,采用垂直模式較為適用,即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以一些大型龍頭企業為依托,其它中小型企業積極參與的一種行業協會模式。
參考文獻:
[1]James A. kale. Agric. econ. –Czech, 49, logistic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2003 (9): 439
[2]王新利:論我國農產品物流體系結構設計,中國流通經濟,2003(5):8~11
[3]賈衛麗王成艷趙瑞瑩:關于農產品物流的供求狀況分析及對策.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52~56